但是印度全國軟件和服務公司聯合會軟件開發和外包方面的一位專家說:“印度軟件業的成功有多種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印度向全球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具有技術上的領先和創新!
有人認為,印度的IT產業的外包業務提供低成本的勞動,搶了富裕國家的工作機會。印度IT產業則強調,印度是在進行真正尖端的、創新的研究工作。印度信息技術公司主席納拉亞納.穆爾蒂說:“考慮到印度軟件服務已被世界所接納,下一步的工作則是創新和研發高端產品!
事實上,印度在IT尖端領域的研究早就開始了。美國得克薩斯儀器公司1985年就在印度建立了研發中心,目前已經申請了200個專利。即使在美國硅谷的風險投資基金也意識到了正在印度發生的技術創新。對許多想創業的人來說,要想在美國硅谷籌集資金,在印度設立一個研發中心已經成了一個先決條件。
與美國的技術創新模式不同,印度IT產業的技術創新并不是由本國的風險基金推動的。根據基地設在愛爾蘭的一家研究機構——調查與市場公司的報告,印度的技術創新是由世界技術巨頭投資于印度的研發中心的研發預算驅動的。全球10大信息技術巨頭,包括微軟、英特爾、奧拉克爾公司和得克薩斯儀器公司,都在印度設立了境外最大的研發中心。這些研發中心在人員和業務經驗方面已經頗具規模,可以提供高端的創新產品,向客戶提供系統的解決方案。根據調查與市場公司提供的數據,印度IT研發外包市場的規模將從2003年的13億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80億美元,印度目前正在成為世界理想的研發外包目的地。
英特爾印度公司總裁說,公司利用印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正在開發與本土研發難度相同的工程軟件。據英特爾印度戰略計劃部透露,公司正在為英特爾研制微處理器和芯片集,研制下一代的以太網轉換硅、網絡處理器以及企業軟件。去年,英特爾印度公司申請了63個專利,今年可能會達到同樣的數量。
奧拉克爾數據庫管理系統公司在印度設立了兩個研發中心,一個在班加羅爾,一個在海德拉巴,擁有雇員6400名,從事數據庫、發展工具、應用服務器和電子商務應用軟件開發。兩年前,該公司申請了10個專利,目前已經達到了125個。奧拉克爾公司最新版本的電子商務組合模塊都是在印度設計的。
自2001年以來,多達230家跨國公司在印度設立了研發中心。根據印度全國軟件和服務公司聯合會的數據,在未來3年內,僅僅建立研發中心一項,就能為印度帶來15億美元的外商投資。同時,在班加羅爾工作的工程師的數量將從目前的2.5萬人增加到6.5萬人。
最近加盟印度研發外包業務的兩家公司是美國的3Com公司和德國的西門子公司。3Com在班加羅爾設立了研發中心,將同設在美國、英國和中國臺灣的研發中心聯動,實現全球作業。西門子也想在醫藥和信息技術、自動控制領域有所建樹。
很多跨國公司都有在印度擴大研發中心規模的打算。法國的電信巨頭阿爾卡特公司的印度子公司,計劃將研發人員由目前的600人增加到明后年的1200人。荷蘭電子巨頭菲利浦將投資5000萬美元,在未來5年內擴大設在班加羅爾的菲利浦創新大學。其員工人數將增至2600人,比現有人數多一倍。同樣,英特爾現有研發中心雇員1400人,到2005年將增至3000人。
跨國公司之所以將研發中心建在印度,除了印度是一個英語國家,有大批熟練工程師外,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印度政府非常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IT企業通往成功的一道“天梯”是構成企業技術核心的知識產權,由源代碼、專利、技術訣竅和流程所構成的知識產權,可以說是IT企業(尤其是軟件企業)賴以存在和發展的能量之源。與傳統產業相比,IT企業的發展更強調智慧能源的發掘和保護。一個強有力的知識產權保護系統能夠充分調動企業和個人創新的積極性。由于軟件非常容易仿制和大量復制,而且復制品和原件質量一樣,因此知識產權保護則關系到軟件業的生存。
在印度,計算機知識產權是涵蓋在1957年的著作權條例中的。1994年,印度政府對著作權法進行了重新修訂,第一次對著作權作了明確的闡明,并對軟件盜版的行為和處罰作了詳細的說明,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著作權法的執行力度,進而盜版現象明顯下降,這也就吸引了跨國公司前來進行尖端領域研發的投資。
然而,一些IT人士認為,印度尚無法擁有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的能力。IT研發對經濟的整體貢獻極小。一些公司把業務包給印度公司,僅僅是提升產品,而不是發展新的生產線。一家美國研發公司的負責人說,一個自主知識產業需要三個因素,印度有兩個:技術技能和資本。但最重要的一條——本土商業模式在印度卻失蹤了。印度缺乏本土商業模式,這不能不說是印度軟件產業的一大悲哀。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