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EO、EQ
EI是處理來自于應用程序邊界外部的一組數據的輸入,它的主要目的是維護一個或多個ILF,以及/或者更改系統的行為。
EO是輸送數據到應用程序邊界外部的過程。它的主要目的是通過邏輯處理過程向用戶呈現信息。該處理過程必須包含至少一個數學公式或計算方法,或生成派生數據。一個EO也可以維護一個或多個ILF,并/或改變系統行為。
EQ是向應用程序邊界外發送數據基本處理的過程。其主要目的是從ILF或EIF中通過恢復數據信息來向用戶呈現。該處理邏輯不包括任何數學公式或計算方法,也不會生成任何派生數據。EQ不會維護任何一個ILF,也不會改變應用程序的系統行為。
EO和EQ的共同點
其主要目的都是通過基本操作過程展現數據給用戶看。
主要目的
MILY: 宋體">目的 |
EI |
EO |
EQ |
改變應用程序的屬性或行為 |
主要目的 |
次要目的 |
不允許 |
維護一個或多個ILF |
主要目的 |
次要目的 |
不允許 |
顯示信息給用戶 |
次要目的 |
主要目的 |
主要目的 |
主要行為
行為 |
EI |
EO |
EQ |
數學公式或計算被執行 |
可以 |
至少選擇一次 |
不可以 |
至少一個ILF被修改 |
至少選擇一次 |
至少選擇一次 |
不可以 |
至少一個ILF或EIF被引用 |
可選 |
可選 |
必選 |
數據被重新恢復 |
可選 |
可選 |
必選 |
派生數據被創建 |
可選 |
至少選擇一次 |
可選 |
應用程序的行為或屬性被修改 |
至少選擇一次 |
至少選擇一次 |
可選 |
準備或呈現信息到系統邊界外 |
可選 |
必選 |
必選 |
接受進入系統邊界內的數據的能力 |
必須 |
可選 |
可選 |
計算規則
在IFPUG的定義中有一個重要的單詞“Elementary Process”基本處理過程。該過程對用戶來說是一個有意義的最小的活動單位,并且是一個自包含的活動。功能點的分類EI、EO、EQ的識別都是基于“Elementary Process”基本處理過程的。
● EI的計算規則:
1. 從應用邊界之外收到數據。
2. 如果進入系統邊界內的數據不是一個改變系統行為的控制信息,那么至少一個ILF應該被改變。
3. 對于已識別的處理過程,至少滿足下面三個條件之一。
該基本處理過程的邏輯與本應用系統中其它基本處理過程的邏輯不同。該基本處理過程應該具有唯一性。例如:不能存在兩個完全一模一樣的存盤操作。
在應用程序邊界內,該基本處理過程所使用的這組數據應該與其他基本處理過程所使用的數據不同。
在應用程序邊界內,基本處理過程所引用的ILF或EIF是不同于其它基本處理過程所引用的ILF或EIF。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