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實行面向用戶參與的原型演化
在每個階段的后期,快速建立反映該階段成果的原型系統,通過原型系統與用戶交互,及時得到反饋信息,驗證該階段的成果并及時糾正錯誤,這一技術被稱為“原型演化”。原型演化技術需要先進的CASE工具的支持。
5. 盡量采用面向對象和基于構件的方法
面向對象的方法強調類、封裝和繼承,能提高軟件的可重用性,將錯誤和缺憾局部化,同時還有利于用戶的參與,這些對提高信息系統的質量都大有好處。
基于構件的開發又被稱為“即插即用編程”方法,是從計算機硬件設計中吸收過來的優秀方法。這種編程方法是將編制好的“構件”插入已做好的框架中,從而形成一個大型軟件。構件是可重用的軟件部分,構件既可以自己開發,也可以使用其他項目的開發成果,或者直接向軟件供應商購買。當我們發現某個構件不符合要求時,可對其進行修改而不會影響其他構件,也不會影響系統功能的實現和測試,就好像整修一座大樓中的某個房間,不會影響其他房間的使用。
6.全面測試
要采用適當的手段,對系統調查、系統分析、系統設計、實現和文檔進行全面測試。
7.引入外部監理與審計
要重視信息系統的項目管理,特別是項目人力資源的管理,因為項目成員的素質和能力以及積極性是項目成敗的關鍵。同時還要重視第三方的監理和審計的引入,通過第三方的審查和監督來確保項目質量。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