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度模型的重要性
在較低的成熟度級別,個體項目團隊使用非標準技術定義自己的體系結構。這些技術導致解決方案的可預測性和可重復性都較差,通常難于管理,對更改的適應能力也不強。隨著組織不斷成熟,成熟度達到了第 3 級和第 4 級,將出現強大的企業體系結構(Enterprise Architecture,EA)組的參與,控制相關的體系結構原則。出現了可重用體系結構的元素,可以靈活地滿足其服務的每條業務線 (LOB) 的需求。此解決方案通常十分高效,提供了一定水平的互操作性,為“面向服務”打下了基礎。我將第 5 級組織定義為成功實現了其 SOA 活動的組織。此類型的組織具有絕對的自主權,已經發展到在 LOB 間真正構建和共享服務的程度(甚至能與客戶、合作伙伴、供應商和競爭對手進行此類活動)。
此模型應用于公司 IT 體系結構的各個方面。它不僅對開發方面有很大的影響,對 IT 組織內的體系結構(例如,部署、邏輯、物理和流程)也同樣重要。
SOA 成熟度模型
能力成熟度模型 (CMM) 用于測定組織軟件開發流程 的成熟度,而 SOA 成熟度模型則以測定組織的 SOA 開發流程 的成熟度為目標。我將 SOA 成熟度級別定義為五個步驟。圖 1 顯示了一個基本 SOA 成熟度模型。
圖 1. SOA 成熟度模型
第 1 級:初始化
第 1 級的組織通常沒有正式的體系結構流程。體系結構沒有從項目分離出來。通常,這些組織不具有 EA 團隊;每個項目團隊通常根據 LOB 劃分,彼此獨立地進行工作。精力主要放在交付單個項目上。
此級別的結果包括項目計劃不可預測、預算超支而且代碼質量差(通常不能重用,且難于維護)。各個項目重復相同的任務——這將導致交付和維護成本的增加。在此成熟度級別(相當不成熟),IT 通常對業務靈活性具有決定性,而不是別的情況。
第 2 級:可重復
在此級別,進行了一些體系結構方面的工作。項目團隊通常定義一個可重用體系結構,在多個項目間使用。項目團隊之間建立了非正式的通信渠道。一個 EA 團隊將幫助在較為混亂的環境中形成結構,促進項目團隊間的通信;不過,在此階段,仍然很少存在此類團隊,通信是臨時性的,較為混亂。
此級別的結果包括對體系結構組件的一些重用。臨時流程和較為混亂的通信路線使體系結構解決方案中具有一定的可重復性,因而降低了軟件的交付成本和維護成本。不過,從資金的角度而言,此成本節約不甚明顯。
此級別的成熟度的最大優勢在于實現了結構化的流程可以提供的優勢。例如,項目團隊正逐漸認識到軟件開發的協同方法的潛在優勢。他們認識到可以防止巨額的成本超支、創建可預測的軟件開發計劃并提高軟件的總體質量。在項目團隊之間創建這些臨時的通信線路的支持者可以就此向管理層尋求支持,以向 EA 組織發展,或至少獲得對更佳的體系結構活動的正式認可。
第 3 級:已定義
第 3 級的組織在 EA 活動方面進行了一些投資。配備了 EA 團隊,為其指定了對體系結構元素進行標準化的任務,負責進行創建參考體系結構的活動,就此體系結構對項目團隊進行培訓,并定義控制和執行策略。通常,EA 團隊將創建一組技術組件和框架,然后標準化各個項目團隊間對這些框架的使用。
不過,EA 團隊活動所帶來的開銷可能超過其增加的價值。EA 團隊帶來的最大的單項成本是體系結構維護成本。在目前緊張的經濟環境中,EA 通常不會進行維護,因為核心體系結構團隊將回頭進行項目交付。這將降低了 EA 的價值和適用性。此級別的另一個問題是團隊之間的“拔河”問題。項目團隊并非真的尊重或喜歡 EA 團隊的“窺探之眼”。與此類似,EA 團隊成員可能缺乏給定 LOB 的具體業務知識,可能無法與執行 LOB 服務的項目團隊有效地進行通信。那么,此級別的成熟度的吸引力到底何在呢?
此級別是識別 SAO 需求的第一步。EA 工作似乎沒有效果,因為這些工作通常不夠靈活,不足以滿足跨多個 LOB 的需求。缺乏業務領域知識是 EA 團隊的一個大問題。認識到這個不足的 EA 團隊將會取得成功。他們一定不能將自己視為專家:他們需要認識到自己最終是為業務服務的。認識到這點將最終帶來成功,而也正是這一點讓組織進入下一個體系結構成熟度級別。
第 4 級:已管理
當 EA 團隊開始定義 SOA 路線時,就達到了這一級別的成熟度。今天,每個大型組織都有一群架構師在談論 SOA。最起碼的,這些架構師看起來已認識到 SOA 的價值,并在嘗試形成 SOA 策略。
如果組織的 SOA 活動主動參與為 LOB 服務的項目團隊的工作,則此組織可歸到第 4 級。項目團隊和 EA 團隊需要進行協作,以定義組織的 SOA,包括流程、技術和組件。應該定義控制和“獎勵”策略。需要建立支持級別,且要清楚地了解何時聯系某人以及進行聯系的原因。必須配備分析人員用來定義服務的框架,如:
﹡ LOB 或項目團隊如何表示可以公開或需要其他項目團隊提供的潛在服務?
﹡ 誰負責構建和維護此服務?
﹡ 誰支付其費用?
﹡ 這些是此級別的 SOA 計劃需要回答的問題。
此成熟度級別有很多風險,也有很多好處。尤其需要注意,務必認識到第 4 級的短期成本優勢很小,甚至沒有短期成本優勢。對于任何組織而言,達到第 4 級和執行該級別的活動開銷都非常大。如果做法得當,它將使組織達到 SOA 成熟度模型中的第 5 級。如果做法欠佳,組織很有可能降到第 2 級,因為將解散 EA 團隊或該團隊對業務的支持幾乎為零。
第 5 級:優化中
第 5 級是“極樂世界”。體系結構流程和策略都已制度化。對服務價值有了清晰的認識。配備了框架,供每個團隊公開和使用服務。在此級別,組織可以真正地充分利用 SOA 的價值。他們開始了解如何與其業務合作伙伴、供應商和客戶交換服務。
為了實現最大業務靈活性,業務服務級別的重用(不限于技術組件)成為了體系結構的核心。在此級別,組織將看到擁有可以迅速響應業務需求的靈活 IT 組織的成本優勢和時間優勢。
此級別的主要目標是定義體系結構活動的終結點。需要明確地定義高標準和目標,從而加以實現。如果沒有此級別,組織通過第 4 級所帶來的開銷將不能得到回報。
每個級別的特征和影響
現在您已經了解了 SOA 成熟度模型的五個級別。表 1 從一個概要地說明了成熟度的每個級別的特征和影響。
表 1. SOA 成熟度模型級別概述總結:本文介紹了 SOA 和 SOA 成熟度模型的基本概念。直接著手 SOA 項目并非始終是最好的出發點。組織必須確定在其 SOA 活動中首先要進行的步驟是什么。為了成功地在組織中實現 SOA,首先需要了解您組織的 IT 狀況和總的體系結構。SOA 成熟度模型正是用于此目的:一種幫助您確定組織的 IT 體系結構的成熟度級別的方法。完成此評估后,您將獲得確定組織的最佳 SOA 路線所需的信息。
通過應用此模型,EA 組可以確定其需要向各個 LOB 提供的服務。此外,咨詢和外包公司可以使用此模型來構建希望加入到其提供的服務中的服務的列表。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