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審
對功能的正確性,完整性和清晰性,以及其它需求給予評價。評審通過才可進行下一階段的工作,否則重新進行需求分析。
四、需求分析的方法
需求分析的方法有很多。這里只強調原型化方法,其它的方法如:結構化方法,動態分析法等(個人認為,對初學者不必深究這些方法,實際上我也從來沒用過這些方法)在此不討論。
原型化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是軟考等?嫉闹R點)。原型就是軟件的一個早期可運行的版本,它實現了目標系統的某些或全部功能。
原型化方法就是盡可能快地建造一個粗糙的系統,這系統實現了目標系統的某些或全部功能,但是這個系統可能在可靠性,界面的友好性或其他方面上存在缺陷。建造這樣一個系統的目的是為了考察某一方面的可行性,如算法的可行性,技術的可行性,或考察是否滿足用戶的需求等。如,為了考察是否滿足用戶的要求,可以用某些軟件工具快速的建造一個原型系統,這個系統只是一個界面,然后聽取用戶的意見,改進這個原型。以后的目標系統就在原型系統的基礎上開發。
原型主要有三種類型(軟考考過):探索型,實驗型,進化型。探索型:目的是要弄清楚對目標系統的要求,確定所希望的特性,并探討多種方案的可行性。實驗型:用于大規模開發和實現前,考核方案是否合適,規格說明是否可靠。進化型:目的不在于改進規格說明,而是將系統建造得易于變化,在改進原型的過程中,逐步將原型進化成最終系統。
在使用原型化方法是有兩種不同的策略:廢棄策略,追加策略。廢棄策略:先建造一個功能簡單而且質量要求不高的模型系統,針對這個系統反復進行修改,形成比較好的思想,據此設計出較完整,準確,一致,可靠的最終系統。系統構造完成后,原來的模型系統就被廢棄不用。探索型和實驗型屬于這種策略。
追加策略:先構造一個功能簡單而且質量要求不高的模型系統,作為最終系統的核心,然后通過不斷地擴充修改,逐步追加新要求,發展成為最終系統。進化型屬于這種策略。
五、需求分析的20條法則
客戶與開發人員交流需要好的方法。下面建議20條法則,客戶和開發人員可以通過評審以下內容并達成共識。如果遇到分歧,將通過協商達成對各自義務的相互理解,以便減少以后的磨擦(如一方要求而另一方不愿意或不能夠滿足要求)。
1、 分析人員要使用符合客戶語言習慣的表達
需求討論集中于業務需求和任務,因此要使用術語?蛻魬獙⒂嘘P術語(例如:采價、印花商品等采購術語)教給分析人員,而客戶不一定要懂得計算機行業的術語。
2、分析人員要了解客戶的業務及目標
只有分析人員更好地了解客戶的業務,才能使產品更好地滿足需要。這將有助于開發人員設計出真正滿足客戶需要并達到期望的優秀軟件。為幫助開發和分析人員,客戶可以考慮邀請他們觀察自己的工作流程。如果是切換新系統,那么開發和分析人員應使用一下目前的舊系統,有利于他們明白目前系統是怎樣工作的,其流程情況以及可供改進之處。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