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freemail
A、TMM,測試能力成熟度模型。這個是與CMM對應的一套體系,目前還沒有形成事實標準,需要大家的努力實踐和完善。
B、缺陷預防。測試的目的不僅僅在于發現缺陷,也在于為以后的軟件研發提供缺陷預防的手段。目前缺陷預防比較科學和系統的方法主要是ODC(正交
缺陷分析)方法,大家可以到網上搜索一把,也許能夠找到相關的資料
。
C、測試設計模型。通過系統的方法論,提出產品成熟的21個緯度,通過對這21個緯度的測試,達到對產品/
軟件測試的滿意度。那么,測試設計就可以以這21個緯度作為參考,進行測試類型的模擬,從而設計出一個全
面的、有側重的、適合本產品/軟件的
測試計劃/
測試用例。軟件
質量的21個緯度,應該在網上可以搜到,它是ISO的一個標準。
D、測試管理。主要研究
測試流程(包括測試計劃、測試設計、測試執行、
回歸測試、
缺陷管理、版本發布等)的一套科學管理方法,我個人認為這個需要和TMM結合起來。
E、測試
需求。做過研發的人都知道,任何軟件/產品都有一個產品需求,那么,作為測試而言,也應該有測試需求。測試需求的研究目前處于起步階段,有識之士大可大展拳腳。
F、可測試性,F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意識到軟件/產品的可測試性的重要性了。軟件的可測試性包括很多方面,從前期的軟件需求文檔直到最后的編碼完成,都包含了可測試性在里面。個人覺得,這個工作需要
測試人員和開發人員一起配合完成,才能完成這個研究。
G、測試自動化。軟件測試執行的最終出路還是在于自動化,根據業界經驗,自動化共走過了三個時期,目前正式第三個自動化時期的全面研究階段。(哪三個時期呢:半自動化時期--簡單的測試結果自動比較; 自動化時
期——包含了簡單的可重用的測試代碼;全面自動化時期——基于測試因子的自動化系統構建,這里不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