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系統中模塊的____不僅意味著作用于系統的小變動將導致行為上的小變化,也意味著規格說明的小變動將影響到一小部分模塊。
A. 可分解性 B. 保護性 C. 可理解性 D. 連續性
答案:D
解析:在考慮模塊化時,有一個重要問題:如何定義給定大小的一個合適模塊?Meyer定義了五個標準:可分解性、保護性、可理解性、連續性、可組裝性。模塊可分解性是指如果一種設計方法提供了將問題分解成子問題的系統化機制,它就能降低整個系統的復雜性,從而實現一種有效的模塊化解決方案。模塊保護是指如果模塊內出現異常情況,并且它的影響限制在模塊內部,則錯誤引起的副作用就會被最小化。模塊可理解性是指如果一個模塊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單位(不用參考其他模塊)被理解,那么它就易于構造和修改。模塊連續性是指在程序中進行小的修改的能力以及使這些修改在僅僅一個或很少的幾個模塊中發生對應修改下的反應,則修改引起的副作用就會被最小化。模塊可組裝性是指如果一種設計方法使現存的(可復用的)設計構件能被組裝成新系統,它就能提供一種不一切從頭開始的模塊化解決方案。由于本題設計到系統的小變動與規格說明的小變動將帶來什么結果,根據題意應選D。
2.下面關于面向對象方法中消息的敘述,不正確的是______。
A. 鍵盤、鼠標、通信端口、網絡等設備一有變化,就會產生消息
B.操作系統不斷向應用程序發送消息,但應用程序不能向操作系統發送消息
C. 應用程序之間可以相互發送消息
D.發送與接收消息的通信機制與傳統的子程序調用機制不同
答案:B
解析:消息是對象間互相聯系的手段,消息刺激接收對象產生某種行為,通過操作的執行來完成相應行為。操作系統與應用程序之間可以互相發送消息,所以B是錯誤的。
3.面向對象技術中,對象是類的實例。對象有三種成份:________、屬性和方法(或操作)。
A. 標識 B. 規則 C. 封裝 D. 消息
答案:A
解析:對象有三種成份:標識、屬性和方法(或操作)。每個對象都有自己的屬性值,表示該對象的狀態。對象中的屬性只能夠通過該對象所提供的操作來存取或修改。操作也稱為方法或服務,它規定了對象的行為,表示對象所提供的服務。
4.軟件開發的螺旋模型綜合了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的優點,還增加了__(1)__。采用螺旋模型時,軟件開發沿著螺線自內向外旋轉,每轉一圈都要對__(2)__ 進行識別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對策。螺旋線第一圈的開始點可能是一個__(3)__ 。從第二圈開始,一個新產品開發項目開始了,新產品的演化沿著螺旋線進行若干次迭代,一直運轉到軟件生命期結束。
(1) A. 版本管理 B.可行性分析 C. 風險分析 D. 系統集成
(2) A.系統 B.計劃 C. 風險 D.工程
(3)A.原型項目 B.概念項目 C. 改進項目 D. 風險項目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軟件開發的螺旋模型綜合了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的優點,還增加了風險分析,每轉一圈都要對風險進行識別和分析,螺旋線第一圈的開始點可能是一個概念項目。從第二圈開始,一個新產品開發項目開始了,新產品的演化沿著螺旋線進行若干次迭代,一直運轉到軟件生命期結束。
5.關于程序模塊優化的啟發式規則有若干條,以下規則中不符合優化原則的是__(1)__。如果一個模塊調用下層模塊時傳遞一個數據結構,則這種耦合屬于__(2)__。
(1)A.通過模塊的合并和分解,降低模塊的耦合度,提高模塊的內聚性
B.提高上層模塊的扇出,減少模塊調用的層次
C.將模塊的作用范圍限制在模塊的控制范圍之內
D.降低模塊之間接口的復雜性,避免“病態連接”
(2)A.簡單耦合 B.直接耦合 C.標記耦合 D.控制耦合
答案:(1)B (2) C
解析:(1)關于程序模塊優化的啟發式規則有若干條:評估程序結構的“第一次迭代”以降低耦合并提高內聚;試圖用高扇出使結構最小化;當深度增加時爭取提高扇入;將模塊的影響限制在模塊的控制范圍內;評估模塊接口以降低復雜度和冗余并提高一致性;定義功能可以預測的模塊,但要避免過分限制的模塊;力爭“受控入口”模塊,避免“病態連接”;根據設計約束和可移植性需求,對軟件進行打包。答案A 、C、D都符合上述準則,若要減少模塊調用的層次即當深度增加時,應該爭取提高扇入,所以答案B不符合原則。(2)一個數據結構的一部分借助于模塊接口被傳遞是標記耦合。兩個模塊之間的耦合方式有七種:非直接耦合、數據耦合、標記耦合、控制耦合、外部耦合、公共耦合、內容耦合。
6.軟件設計包括四個既獨立又相互聯系的活動,分別為__(1)__、__(2)__、數據設計和過程設計。
(1)A.用戶手冊設計 B.語言設計 C.體系結構設計 D.文檔設計
(2)A.文檔設計 B.程序設計 C.實用性設計 D.接口設計
答案:(1)C (2) D
解析:設計模型可以表示成金字塔,這種形狀的象征意義是重要的,金字塔是極為穩固的物體,它具有寬大的基礎和低的重心。象金字塔一樣,我們希望構造堅固的軟件設計,我們通過用數據設計建立寬廣的基礎,用體系結構和接口設計建立堅固的中部,以及應用過程設計構造尖銳的頂部,從而創建出不會被修改之風輕易“吹倒”的設計模型。
7.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SEI提出的CMM模型將軟件過程的成熟度分為5個等級,以下選項中,屬于可管理級的特征是____。
A.工作無序,項目進行過程中經常放棄當初的計劃
B.建立了項目級的管理制度
C.建立了企業級的管理制度
答案: D
解析:SEI的模型提供了衡量一個公司軟件工程實踐的整體有效性的方法,且建立了五級的過程成熟度級別,第一級:初始級,第二級:可重復級,第三級:定義級, 第四級:管理級,第五級:優化級。第四級管理級是指軟件過程和產品質量的詳細度量數據被收集,通過這些度量數據,軟件過程和產品能夠被定量地理解和控制,此級包含了第三級的所有特征。根據各選項應選擇答案D。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