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式集成
下列情形可以采用集中式集成:
一當系統的中心部分對其他部分的運行必不可少時(比如操作系統的內核)。
一必須有中心部分才能進行測試,而且該部分很難由占位來代替。
●系統的體系架構是這樣的:首先開發中心部分作為產品,然后發布新模塊或子系統來升級系統或增加新的功能。
首先測試系統的中心部分,下一步是集成控制結構。利用自下而上或自上下策略來并行測試耦合子系統。這種方法的瓶頸在于系統中心部分的集成。有時惟一可用的集成策略是混合策略,因為中心部分的模塊經常聯系非常緊密。只有在核心部件經過非常充分的測試之后,這種策略才能獲得成功。這種方法很突出的優點是可以采用不同集成策略的組合,而且可以為每個系統部件選擇最有效的策略。
分層集成
這種策略可以用于分層式體系架構的系統。在這種架構中,各層之間僅通過接口與其上下層直接相連。每一層可以單獨使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或混合策略來進行測試,然后按照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策略來集成每一層。其優點和缺點與自上而下以及自下而上策略是一樣的。這種接口的集成和分隔比較容易,因此發現缺陷的根源也變得容易了?蛻,服務器集成
這種策略用于客戶,服務體系架構。在客戶端?梢酝ㄟ^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或混合策略來集成,而服務器可以用占位和驅動程序來替代。反過來在服務器端也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最后將服務器和客戶端集成到一起。
協作集成
協作是一組對象為達到共同目標而進行的合作,比如實現一個用例。由于系統必須實現多個用例,因而它支持多個協作。許多對象都是多個協作的一部分。這意味著合理選擇協作就可以覆蓋整個系統。協作集成只適用于面向對象的系統。只有在協作被清楚定義而且覆蓋所有的部件和接口之后,才能采用這種策略。協作覆蓋所有部件和接口也是一個缺點,因為在不同協作之間細微的依賴關系可能被排除在協作模型之外。因為一個協作的所有部件需要組裝在一起,而且只有當該協作完成之后,集成測試才可以開始,因而這種策略某種程度上是混合方式的實現。它只需進行少數的測試,因為測試重點是端對端的功能。由于協作之間相互重疊,因而沒有必要測試每一個協作。因為已經測試了一組相關的部件,因此不需要或者只需要很少一些占位和驅動程序就可以進行測試。這個矩陣的另一個用處是能提供一個簡明的概覽。如果有必要,更詳細的信息可以用文本形式提供,比如必要的特定工具或技術的使用,可以采用給矩陣加腳注的形式。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