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步是學習Java的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的特性的地方。比如繼承,構造器,抽象類,接口,方法的多態,重載,覆蓋,Java的異常處理機制。對于一個沒有面向對象語言背景的人來說,我覺得這個過程需要花很長很長時間,因為學習Java之前沒有C++的經驗,只有C的經驗,我是大概花了一個月左右吧,才徹底把這些概念都搞清楚,把書上面的例子反復的揣摩,修改,嘗試,把那幾章內容反復的看過來,看過去,看了不下5遍,才徹底領悟了。不過我想如果有C++經驗的話,應該一兩天時間足夠了。那幺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多看看《Thinking in Java》這本書,對面向對象的講解非常透徹?上У氖俏覍W習的時候,并沒有看到這本書,所以自己花了大量的時間,通過自己的嘗試和揣摩來學會的。
第四步就是開始熟悉Java的類庫。Java的基礎類庫其實就是JDK安裝目錄下面jrelibrt.jar這個包。學習基礎類庫就是學習rt.jar;A類庫里面的類非常非常多。據說有3000多個,我沒有統計過。但是真正對于我們來說最核心的只有4個,分別是
java.lang.*;
java.io.*;
java.util.*;
java.sql.*;
這四個包的學習,每個包的學習都可以寫成一本厚厚的教材,而O'reilly也確實是這樣做的。我覺得如果時間比較緊,是不可能通過讀四本書來學習。我覺得比較好的學習方法是這樣的:
首先要通讀整個package的框架,了解整個package的class,interface,exception的構成,最好是能夠找到介紹整個包框架的文章。這些專門介紹包的書籍的前幾章應該就是這些總體的框架內容介紹。
對包整體框架的把握并不是要熟悉每個類的用法,記住它有哪些屬性,方法。想記也記不住的。而是要知道包有哪些方面的類構成的,這些類的用途是什幺,最核心的幾個類分別是完成什幺功能的。我在給人培訓的時候一般是一次課講一個包,所以不可能詳細的介紹每個類的用法,但是我反復強調,我給你們講這些包的不是要告訴你們類的方法是怎幺調用的,也不要求你們記住類的方法調用,而是要你們了解,Java給我們提供了哪些類,每個類是用在什幺場合,當我遇到問題的時候,我知道哪個類,或者哪幾個類的組合可以解決我的問題,That'all!,當我們具體寫程序的時候,只要你知道該用哪個類來完成你的工作就足夠了。編碼的時候,具體的方法調用,是邊寫代碼,邊查Documentation,所有的東西都在Documentation里面,不要求你一定記住,實際你也記不住3000多個類的總共將近10萬個方法調用。所以對每個包的總體框架的把握就變得極為重要。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