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_g -prof myClass
或加上一個程序片(Applet):
java_g -prof sun.applet.AppletViewer applet.html
理解評測程序的輸出信息并不容易。事實上,在JDK 1.0中,它居然將方法名稱截短為30字符。所以可能無法區分出某些方法。然而,若您用的平臺確實能支持-prof選項,那么可試試Vladimir Bulatov的“HyperPorf”[3]或者Greg White的“ProfileViewer”來解釋一下結果。
D.2.3 特殊工具
如果想隨時跟上性能優化工具的潮流,最好的方法就是作一些Web站點的?。比如由Jonathan Hardwick制作的“Tools for Optimizing Java”(Java優化工具)網站:
http://www.cs.cmu.edu/~jch/java/tools.html
D.2.4 性能評測的技巧
■由于評測時要用到系統時鐘,所以當時不要運行其他任何進程或應用程序,以免影響測試結果。
■如對自己的程序進行了修改,并試圖(至少在開發平臺上)改善它的性能,那么在修改前后應分別測試一下代碼的執行時間。
■盡量在完全一致的環境中進行每一次時間測試。
■如果可能,應設計一個不依賴任何用戶輸入的測試,避免用戶的不同反應導致結果出現誤差。
D.3 提速方法
現在,關鍵的性能瓶頸應已隔離出來。接下來,可對其應用兩種類型的優化:常規手段以及依賴Java語言。
D.3.1 常規手段
通常,一個有效的提速方法是用更現實的方式重新定義程序。例如,在《Programming Pearls》(編程拾貝)一書中[14],Bentley利用了一段小說數據描寫,它可以生成速度非?、而且非常精簡的拼寫檢查器,從而介紹了Doug McIlroy對英語語言的表述。除此以外,與其他方法相比,更好的算法也許能帶來更大的性能提升——特別是在數據集的尺寸越來越大的時候。欲了解這些常規手段的詳情,請參考本附錄末尾的“一般書籍”清單。
D.3.2 依賴語言的方法
為進行客觀的分析,最好明確掌握各種運算的執行時間。這樣一來,得到的結果可獨立于當前使用的計算機——通過除以花在本地賦值上的時間,最后得到的就是“標準時間”。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