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
Maxinum Running Vusers:就是模擬的最大運行用戶數(951)人,這里為什么不是1000,我想主要還是與測試過程中的服務運行狀態和lr測試機本身的情況所決定的,這個值會隨你不斷反復測試而有所變化的。
Total Throughput(bytes):即吞吐總量,是在測試過程中場景執行時從Server上接收到的數據總量(以字節為單位,千萬別看錯單位,要不心臟不好的TX肯定會暈過去了,呵呵)。
Average Throughput(bytes/second):即每秒吞吐量,即在場景執行期間每秒從Server上接收到的數據量的值。這個值一般與網絡帶寬相比較,用以判斷目前的網絡帶寬是否是瓶頸。
Total Hits:總點擊率,在場景或會話步驟運行過程中VUser向WEB服務器提交的HTTP請求總數.
Average Hits per Second:每秒點擊數,即在場景或會話步驟運行過程中VUser每秒向WEB服務器提交的HTTP請求數.
看了這些參數,其實我一般很少看它們,因為對于優化程序來說,多數時間是要看運行圖形的變化情況,而不是這些統計值或平均數,它們只是告訴你系統的運行情況是好是壞,卻不能告訴你系統的瓶頸出在了哪里。下面就來簡單介紹一下報告中幾個非常重要的圖表,首先就是并發用戶圖:
該圖顯示的是并發用戶數量在整個測試周期中的生成情況,可以看到在3分鐘后,并發用戶數到達了頂峰,并在6分鐘后高峰退去。所以在這段時間內是個‘敏感期’,我們要特別重視在這個時間段內系統的反映情況。
接著就是每秒點擊率圖:
這個圖看到在3--6分鐘出現了三個高峰(值基本上到達了1300),而這個期間與上面的并發用戶高峰時段正好‘穩合’,原因很好解釋,必定用戶多了,操作多了,自然向服務器提交的http請求就多了。
接下來,再看一下‘吞吐量’:
這一張圖基本上已上前的點擊率圖的走勢差不多,原因很好解釋,因為操作請求多了,服務器端忙了,在服務端能正常處理請求的情況下,自然接收到的數據量相應也會增加了。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