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
CMM是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的簡稱,中文叫“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是對組織軟件過程能力的描述。CMM的核心是把軟件開發視為一個過程,并根據這一原則對軟件開發和維護進行過程監控和研究,以使其更加科學化、標準化,使企業能夠更好的實現商業目標。它側重于軟件過程開發的管理及軟件工程能力的改進與評估,因此CMM被用作評價軟件承包商能力并幫助組織改善軟件過程質量,是目前國際上最流行、最實用的一種軟件生產過程標準,成為當今企業從事規模軟件生產不可缺少的一項內容。
CMM是由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軟件工程研究所(CMU SEI)研究制定,并在全世界推廣實施的一種軟件評估標準,主要用于軟件開發過程和軟件開發能力的評估和改進。CMM把軟件開發過程的成熟度由低到高分為五級,等級越高,表明該企業軟件開發失敗風險越低,整體開發時間越短,并能減少開發成本,降低錯誤發生率,提高產品質量。
2.標準劃分— 摘自《使用軟件工程》
CMM將軟件分為5個等級:
1.初始級(initial)
工作無序,項目進行過程中常放棄當初的規劃
管理無章,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開發項目的成效不穩定,產品的性能和質量依賴于個人能力和行為。
2.可重復級(Repeatable)
管理制度化,建立了基本的管理制度和規程,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初步實現標準化,開發工作較好的實施標準
穩定課跟蹤,新項目的計劃和管理基于過去的實踐經驗,具有重復以前成功項目的環境和條件
3.已定義級(Defined)
開發的過程,包括技術工作和管理工作,均已實現標準化,文檔化。
建立了完善的培訓制度和專家評審制度
全部技術活動和管理活動均可穩定實施
項目的質量,進度和費用均可控制。
對項目進行中的過程,崗位和指責均有共同的理解。
4.已管理級(Managed)
產品和過程已建立了定量的質量目標。
過程中活動的生產率和質量是可度量的。
已建立過程數據庫。
已實現項目產品和過程的控制
可預測過程和產品質量趨勢。
5.優化級(Optimizing)
可集中精力改進過程,采用新技術,新方法。
擁有防止出現缺陷,識別薄弱環節以及加以改進的手段
可取得過程有效性的統計數據,并可據此進行分析,從而得到更佳方法。
目前業界的通行標準:每千行源代碼所包含的BUG數,CMM1級為11.95個,CMM2為5.52個,CMM3為2.39個,CMM4為0.92個,而CMM5則只有0.32個。在可靠性提高的同時,CMM5軟件開發周期是CMM1的36%,而生產成本是CMM1的19%,平均每個軟件開發人員的生產率會提高四倍。
3.關于當前CMM的一些知識——摘自 賽迪網->;技術天地 (可靠度有待考察)
a)
CMM的制訂者卡耐基-梅隆大學的軟件工程學院(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SEI)在2001年12月推出CMM的改進模型CMMI,并宣布到2005年不在支持CMM而是轉向CMMI。
SEI在2000年取消了單獨的SW_CMM2.0繼續開發,轉而綜合研究了開發出集成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CMMI)。該模型包括CMMI-SE, CMMI-SE/SW ,CMMI-SE/SW/IPPD/SS等模型組件,CMMI-SE/SW/IPPD/SS包含了CMMI-SE, CMMI-SE/SW模型組件,有連續表示(Continuous Representation)和階段表示(Staged Representation)兩種。
b)
至今(2003.06.18)全球范圍內CMU SEI注冊的CMM5級組織有 42家,CMM4級組織有87 家。
去年12月30日,東軟成為通過CMM5的第一家中國軟件企業(部門級);2003年3月25日,大連海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又順利的通過CMM5級的評估,成為了中國首家公司整體通過CMM5級評估的軟件公司。華為作為中國最大的軟件企業之一,是第一個獲得CMM4級認證的中國企業,而且也是目前國內少數幾家獲得該項認證的企業之一。
截至2003年3月,全國共有近50家軟件企業通過CMM認證,其中通過2級的32家,3級9家,4級2家,5級的4家。而全國僅有1400多家軟件企業,實施CMM認證的企業比例己經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c)
“國內企業在認證過程中的弄虛作假、評估師受賄等問題已經引起了SEI的關注!泵绹鳶EI注冊評估師芭芭拉(Barbara Hilden)對本報記者說。
通過實施CMM,世界各地的軟件企業可以通過共同的語言來協調進程。而達到要求的成熟度有助于提高公司信譽,CMM成了邁向國際市場的“通行證”。
為此,2000年6月,國務院下發18號文件,其中第十七條明確規定鼓勵軟件出口型企業通過GB/T19000-ISO9000系列質量認證體系認證和CMM認證。其認證費用通過中央外貿發展基金適當予以支持。
目前從事CMM認證的商業機構違背認證的“第三方”原則,即幾乎所有的商業公司都是聘請主任評估師為企業提供咨詢服務,之后由該主任評估師評估。甚至有些商業公司將相關政府機構或者受政府機構委托從事獎勵政策管理的管理人員作為合伙人。
更有甚者,有些國內企業的CMM評估并沒有到SEI備案。
“國內企業在認證中最大的問題是急功近利,難以保證質量,有些干脆就是為了拿政府獎金!盋huck Song先生這樣評價!芭c其失去信譽地進行CMM認證,還不如壓根不做。因為一旦國際上不再相信中國企業的CMM評級,國內軟件企業將很難走出國門!
***(作為將來從事軟件行業的技術人員,我覺得應該更多的注重CMM中促進軟件技術發展的學術知識,避免形式化的應付,以免敷衍了事,華而不實,弄虛作假。)
d)
微軟、IBM、惠普等美國的很多軟件公司并沒有做CMM認證
據統計,全世界共有超過20萬家軟件企業,選擇CMM評估的僅有2300家,占1%。
卡耐基-梅隆大學國際軟件研究院中國辦公室主任Chuck Song的說法是,“如果一個企業僅用一年多就從2級蹦到5級,在美國是沒有人會相信的!
按照CMM的思想進行軟件項目管理與通過CMM認證并不能劃等號。
其實在軟件業最發達的美國,很多軟件企業都沒有通過CMM認證。這并不是說,這些企業不重視軟件質量管理,事實上,這些企業多年來已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管理方式,而且這套方式同CMM在本質上是一致的(CMM本來就是SEI從美國的工業界中總結出來的)。
***(我們學到得也許只是表面,丟掉了本質 本人意見)
他(摩托羅拉中國軟件中心董事總經理陳玲生)認為,目前國內無論是媒體還是軟件廠商對CMM認證都存在一定的誤區。有很多軟件企業費盡力氣進行CMM認證,只是為了品牌效應,而沒有認真執行。其實,這樣的認證就只能是廢紙一張,沒有任何意義。CMM是一套科學的管理標準,如果把它看得過高和過低都不適宜。它重在實施,只有認真貫徹,才能取得收效。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