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企業在上述4個目的中的側重點可能有所不同。過程改進時,一定要緊緊圍繞企業的改進目標做工作,針對老板關注的問題、針對企業最薄弱的環節實施改進;同時,找到病根,更要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并堅決執行。解決方案應既包含對過程體系的修改措施,也包含推廣措施。比如單元測試和代碼走查是提高軟件質量的有效措施,這已經在工程界得到了充分認可,但是在企業里推廣時,往往會遇到開發人員的阻撓,開發人員會認為做單元測試與代碼走查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不如直接做黑盒的功能測試更簡單,這就需要EPG成員采取各種各樣的手段,努力使這些業內的最佳實踐變成企業的最佳實踐。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快速見效,否則見不到實際效果,任何管理方法都不會長久,任何老板也不會持續投資。上面提到的EPG與老板的互相抱怨問題,很大程度上歸因于此。
怪相之四:文檔一篇篇,不見有人看
有一家企業已經通過了CMM 3級的評估,完成一個項目需要項目組填寫接近90份文檔,當筆者去做CMMI的差距分析時,發現在那些文檔里有大量的顯而易見的錯誤,而需要看這些文檔的項目經理、QA人員及高層主管等多個角色中,卻沒有人發現錯誤,其實這些人根本就沒有去看這些文檔!嗚呼,既然沒有人看,何必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