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所有愛好軟件測試的任人志士加入本空間!
勤學與好問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7-05-16 16:31:45
從上小學開始,師長對我們的教育就是“勤學好問”,這種指導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以至于有一段時間我甚至覺得,不好問就算不上是勤奮。
0A,x/K/VyK\!x{09XRES&X9ll#m0 “勤學好問”是古訓,在信息不發達的古代,好問確實是提高自己的快速手段——一方面,知識掌握在少數人手里,采用的是代代相傳的方式進行傳遞;另一方面,在我看來,我們的很多學問缺乏有效的系統化,點到點的理解也只能通過“問”這種方式來的更為有效。
0N&^w(@&ol:c0M.a7Jq)oQ0 本質上來說,“問”是一種求助。求助對于求助者來說是利大于弊的,但對于被求助者來說,則往往不見得如此。拿我來說,基本上每天都會收到N封“問”的郵件,或者是在QQ或是MSN(當然,我并不常上QQ和MSN)被人問到一些問題。當然,從被求助者的角度來說,我應該對自己被信任和信賴感到高興和感激,但實際情況是,往往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卻讓我非常為難。
O!DN
ZW0L6iJ6r8b6OBR0 讓我覺得為難的原因是,被問到的問題有相當的一部分在我看來根本不需要一個人專門去回答,大致來說,只要在google中輸入一些關鍵字,在查詢結果中找5-6個page就能找到答案。對于這部分提問的動機,我善意的猜測應該是“勤學好問”的思想對大家的影響太深,以至于在沒有明確自己是否能自行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就習慣性的發出了郵件。
軟件測試網!KtaULRf6gf@l!A軟件測試網BP|"}1_0v 在我看來,在一個問題還不確定是否確實超出自己能力范圍之外之前,向別人求助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懶惰行為。因為,那本質上來看實在奪取他人時間,就好像魯迅說的那樣,浪費他人時間無異于謀財害命——當然,我并不是在譴責向我提出問題的人是在謀我的財或是害我的命,只是忠實引用魯迅先生的說法而已。
軟件測試網0D#Q&k3tSp6Fo軟件測試網E+fL
l8ws#Q| Eric Steven Raymond(《大教堂與市集》的作者)寫過一篇著名的“How To Ask Questions The Smart Way”(http://www.catb.org/~esr/faqs/smart-questions.html),中文被翻譯成《提問的智慧》,在google上應該能搜索到這篇文章早期版本的中文譯文。
yI(f
l8^;{/U ^*I0$W4Hf3Q/d9oeC0 這篇文章中有一段話具有震撼力的話語:
軟件測試網/D.n~$K[]@軟件測試網oC9{*kNf D{j
決不要自以為夠資格得到答案,你沒這種資格。畢竟你沒有為這種服務支付任何報酬。你要自己去“掙”回一個答案,靠提出一個有內涵的,有趣的,有思維激勵作用的問題一個對社區的經驗有潛在貢獻的問題,而不僅僅是被動的從他人處索要知識……
BbZ
D.^M7PA0 從內心來說,我非常非常同意Raymond的話:你要自己去“掙”回一個答案。在我看來,簡單的說,關于提出問題,大致是3點:
軟件測試網|Y)a`i
- 沒有人有義務回答你的問題,所以請不要動輒大叫“為什么沒有人回答我的問題?高手在哪里?”——越是高手,越是時間寶貴,也許根本原因是,你的問題不值得他們浪費時間;
- 不要把提問變成一個簡單的索取,你的問題只有在給其他人帶去同樣的價值和收獲的時候,才會引起他人的關注,所以請不要在論壇上大叫“這段話我看不懂,誰能給我講一下?”
- 請只有在確認自己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才向他人提問——“確認”的意思是說,你無法從其他任何來源獲得關于此問題的信息,不想看,不愿看,看不明白不在此列。
軟件測試網1e%Q8cT6`[B
導入論壇
引用鏈接
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