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總是比補救的成本低,因此評審在軟件開發中更應該受到關注。正式的審查,非正式評審,互查,代碼Review和走讀等都是很好的評審手段,項目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和質量目標來確定各階段采用哪些評審方式,評審的覆蓋率目標等。
◆質量數據的度量
質量保證計劃的結果應該是可以度量的,否則無法知道改進工作的效果。因此在質量控制中我們關注對結果進行度量,分析度量數據以判斷實際的數據是否滿足了預先定義的質量目標。當偏差超過我們預定義的限度后還要分析問題,查找根源,進行糾正和預防。
根據《編程效率》一書,沒種方法發現缺陷的比例在通常情況下都不會超過65%,因此為了達到質量目標一般需要聯合使用一種或多種方法或活動。
3.軟件質量的一般原則
提高效率和質量的最好方法是減少代碼再加工的時間,不論再加工是由于要求的變更、設計的修改或調試調試通常要占一個傳統的初始軟件開發周期的50%。消除掉防止錯誤的軟件調試可提高生產率。因此,縮短軟件開發時間最為明顯的方法是提高產品質量,減少調試和再開發軟件所需時間。
如果不顧質量而只是想用最短的時間將軟件開發出來,往往很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和花費超出。從一開始就著眼于取得最高可能質量和可靠性的軟件開發,易于取得最好的開發進度、最高的生產率甚至是最好的市場成功率。
前期活動較后期對產品質量有更大的影響,你在前期活動中所投入的時間將會節省更多的后期時間。其結果是較少的錯誤、較短的開發時間和較低的代價。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