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還有一點,我覺得CMM核心有一個成熟度的級別,它之所以定位這樣的級別,也是衡量你改善過程中你自己要知道你究竟處在什么位置,現在不應該把級別本身作為追求目標。應該是把采用CMM或者說改善和你企業最終的或者最初的業務目標緊密結合起來。比如說微軟為什么不用CMM,從它的發展過程,現在的規模,或者企業的市場的形式決定了他們完全沒有必要采用這種,但是不能說,微軟沒有采用CMM,CMM就沒有用,這完全看你企業怎么想怎么做。
如果采用CMM的話,根據我們的經驗,我也簡單說一下。其實CMM很大的特點可以裁剪,就是說它給了一些不同的關鍵過程域即KPA,它同時可以說你企業有一個共同規定好的規范,并不是所有項目都要遵循一套規范,因為不同項目周期規模都不一樣,它采用生命周期都不一樣,你不可能要求所有公司都要用同一套規范,所以你可以裁剪。任何規范畢竟不可能是非常完善的,所以大家反過來不能對軟件工程,尤其對具體方法有這么苛刻的要求。
另外在實施過程中,大家應該根據企業的需求,在小的范圍內,從低的級別來做起,而不應該是大張旗鼓動的太厲害。因為CMM本身的幾個級別也是根據多年考慮,工業界的反饋和意見,大家認可的,認為先做哪些,做到了二級,如果完善比較好的,把具體經驗再推廣到整個企業和各部門中,然后再加一些調整就到了三級,四級就更進一步實踐中加上一些更多的定量的數據分析,還有一些東西,可能要求更高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