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系統性能測試
針對整個系統的測試,包含并發性能測試、負載測試、壓力測試、強度測試、破壞性測試。并發性能測試是評估系統交易或業務在漸增式并發情況下處理瓶頸以及能夠接收業務的性能過程;強度測試是在資源情況低的情況下,找出因資源不足或資源爭用而導致的錯誤;破壞性測試重點關注超出系統正常負荷N倍情況下,錯誤出現狀態和出現比率以及錯誤的恢復能力。
3.2.2、系統可靠性、穩定性測試
一定負荷的長期使用環境下,系統可靠性、穩定性。
3.2.3、系統兼容性測試
系統中軟件與各種硬件設備兼容性,與操作系統兼容性、與支撐軟件的兼容性。
3.2.4、系統組網測試
組網環境下,系統軟件對接入設備的支持情況。包括功能實現及群集性能。
3.2.5、系統安裝升級測試
安裝測試的目的是確保該軟件在正常和異常的不同情況下進行安裝時都能按預期目標來處理。例如,正常情況下,第一次安裝或升級、完整的或自定義的安裝都能進行安裝。異常情況包括磁盤空間不足、缺少目錄創建權限等。還有一個目的是核實軟件在安裝后可立即正常運行。另外對安裝手冊、安裝腳本等也需要關注。
3.3、功能層
針對產品具體功能實現的測試。
3.3.1、業務功能的覆蓋
關注需求規格定義的功能系統是否都已實現。
3.3.2、業務功能的分解
通過對系統進行黑盒分析,分解測試項及每個測試項關注的測試類型。
3.3.3、業務功能的組合
主要關注相關聯的功能項的組合功能的實現情況。
3.3.4、業務功能的沖突
業務功能間存在的功能沖突情況。比如:共享資源訪問等。
3.4、子系統層
針對產品內部結構性能的測試。關注子系統內部的性能,模塊間接口的瓶頸。
3.4.1、單個子系統的性能
應用層關注的是整個系統各種軟、硬件、接口配合情況下的整體性能,這里關注單個系統。3.4.2、子系統間的接口瓶頸
例如:子系統間通訊請求包的并發瓶頸。
3.4.3、子系統間的相互影響
子系統的工作狀態變化對其他子系統的影響。
3.5、協議/指標層
針對系統支持的協議、指標的測試。
3.5.1、協議一致性測試
3.5.2、協議互通測試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