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后臺:public class MyBean { private String value; private String tooltip; public String getValue() { return value; } public void setValue(String value) { this.value = value; } public String getTooltip() { return tooltip; } public void setTooltip(String tooltip) { this.tooltip = tooltip; }}
我們可以觀察:在傳統的編程模型下,如果頁面邏輯發生變化,我們首先需要修改UI展現層,加上 tooltip="#{myBean.tooltip}" 的語句,然后,再在后臺Bean中設置此屬性值。
那么,在IoVC編程模型下,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頁面:后臺:public class MyBean { @Bind(id="txt") private String value; }
如果需要擴展文本編輯框的tooltip屬性,只需要:
頁面:后臺:public class MyBean { @Bind(id="txt") private String value; @Bind(id="txt" att="tooltip") private String tooltip; }
在IoVC編程模型下,Web頁面不需要發生任何變化,你只需要在后臺 Java Bean 中寫上這樣一行屬性聲明即可@Bind(id="txt" att="tooltip") private String tooltip,甚至于你連傳統的getter/setter都不需要。
換言之,在傳統的編程模型下,頁面美工通過網頁設計工具“畫”出來的頁面,程序員看不懂; 而如果程序員對頁面進行修改,則頁面美工又無法理解; 并且,如果要更改業務邏輯,程序員需要不斷的維護頁面內容,最終造成頁面美工與程序員無法協同工作。而在 IoVC 的編程思想下,頁面美工只需要給每個組件設置一個ID,程序員在后臺的業務邏輯中,便擁有對頁面 UI 元素的完全控制力。Web頁面在美工完成之后,程序員再也無需因為需求的變更或者邏輯的變化,而再重新維護 Web頁面內容。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