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宮的入口在Team里,可以從九個Discipline、四個階段、或者自己感興趣的角色入手。純個人習慣,剛開始以Discipline(科目)為起點,工件驅動的順序----先看Discipline總流程,再以重點工件作主線瀏覽,最后補看其他活動和細節。
今天風和日麗,看一下Bussiness Modeling(業務建模)的Discipline。
一、總流程瀏覽:
1.點Bussiness Modeling下的Introduction。
看業務建模的目的和鄰里關系。
2.點Bussiness Modeling下的Workflow。
看業務建模的Workflow總圖和描述,對流程走向有個大概印象。
3.順序點擊Workflow圖里的每個Workflow Detail。
看Workflow Detail的描述與封面圖畫,大概了解它的角色、活動和輸出的工件。
RUP合理的讓每個Workflow Detail里的一堆活動同時執行沒有步驟順序之分,比較符合軟件開發的現實。
注意在這一層里,活動與工件的名字混個眼熟就好,先不要深入,在流程描述里自行推斷它們的含義。實在忍不住了就點進去看個概述然后立馬關掉。
都看完之后對整個流程已有了解,回想之前放過了無數個link沒有細看,一番精力無處發泄,接下來干什么呢?我比較喜歡工件驅動。
二、工件驅動:
1.回過頭來點Bussiness Modeling下的Artifact Overview。
總體了解業務建模里有什么工件,分別由哪個角色負責。
2.點擊Artifact Overview里的每個角色。
業務建模里只有Business-Process Analyst和Business Designer兩個角色,點進去看看它們的描述與封面圖畫,大概了解他(她)們的活動與產出工件。
3.點擊Artifact Overview里的每個工件。
簡單看看它們的描述,知道大概是個什么東西,看看自己之前的猜測準不準。
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工件。業務建模里我最感興趣的是兩菜一湯:Business Architecture Document,Business Use Case Model和Business Analysis Model 。
4.詳細觀看自己感興趣的工件。
終于要拉開陣勢認真看了。詳細觀看工件的子元素,主概念,主輸出活動,模板,例子,Guideline和Checklist,最后是剪裁。
都看完之后,這個Discipline的重點已經被你掌握了六七成,接下來是自由活動時間了。
三、自由活動時間:
1.結合著看Workflow和Activity Overview。
大概弄清楚角色的活動與流程的關系,這部分的多對多表達會比較亂。但有經驗的閱讀者應該還是能很快弄清關系,除去看工件時已經看過的活動,找出剩下的自己感興趣的活動。
2.詳細觀看自己感興趣的活動。
又一次拉開陣勢觀看活動的目的、詳細步驟和Guideline。
3.可以在迷宮里里面繞著走了。
一邊繞圈一邊著重理解它們的關聯,看一些之前沒仔細看的工件與活動。
還可以看一些更細的東西,比如Timing,剪裁,角色的skills等等等,一邊看一邊罵,靠,定義的真完整阿。
四、多余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