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結構是職能結構和矩陣結構的混合形態,在職能結構的基礎上建立了 QA 組。 QA 組是一個專業組,不是一個行政機構。 QAG Leader 可由質量管理部委派人員擔任或由某業務部門的 QA 兼任。與職能機構一樣, QA 直接對高層經理負責,但在業務上向項目經理和 QAG Leader 匯報。柔性結構吸收了職能結構和矩陣結構的許多優點,既便于 QA 融入項目組,又便于部門之間經驗的分享,還利于 QA 能力的提高。 QAG Leader 可以從各部門 QA 匯報中提取出各項目的共性問題,用于組織級過程的改進。企業還可以通過授予 QAG Leader 不同的權利,比如按照 20/80 原則與高級經理分配 QA 的管理,來促進 QA 專業研究與應用的結合。
圖 3 柔性結構的 QA 組織
確定崗位職責
在 CMMI 中, QA 的主要工作是過程評審和產品審計。從實踐經驗來看, QA 只完成這兩項工作很難體現出 QA 的價值。為了讓 QA 組織的產出大于組織的投入,實現增值,就應該根據企業需要適當增加 QA 的職責,比如過程指導、過程度量和過程改進等。過程指導主要是項目前期輔助項目經理制定項目計劃(包括輔助定義或修改項目過程和過程模型、協助項目估計、建立項目驗收準則、設置質量目標等),對項目成員進行過程和規范的培訓以及在過程中進行指導等。過程度量(包括產品度量)在 CMMI 中已經成為 CMMI ML2 級中一個單獨的過程域,但卻是對所有過程的一個共性要求。特別是成熟度越高,對度量的要求也越高,難度也越大。這就要求有專業的人員來負責, QA 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主要職責包括收集、統計、分析度量數據,以支持管理信息需求。過程改進在 CMMI 中主要是 EPG 的職責。但事實上, QA 更接近于過程實施的環境,更了解過程運行的情況,也就更容易發現“木桶中最短的那塊”。同時, QA 也是改進過程試施的重要推動力量。
在了解了 QA 的這些工作以后,是否認為每個企業的 QA 職責應該都一樣或者差不多呢?目前國內不少企業的現狀確實是這樣,這也是 QA 整體效果低下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我們在確定 QA 職責的時候應該考慮自身的需要和環境,主要包括業務需求、過程成熟度水平和企業文化。
業務需求主要是確定了 QA 需要完成哪些方面的工作,比如執行同行評審過程中, QA 可以協助評審和組織會議;在存在外包的情況下,可能需要 QA 在監控外包方方面發揮作用。
過程成熟度是影響 QA 職責分配很重要的因素,不同的成熟度等級所要求的 QA 工作分布是不同的,如圖 4 所示。在低成熟度等級下,需要抽取各項目最佳實踐來定義過程,并指導過程的試施, QA 在這方面的工作最多。隨著過程的完善、制度化和實施, QA 的工作重點逐漸轉向了過程評審和產品審計。當企業的過程成熟度達到 4 級或 5 級以后,對過程的遵守已經成為員工的一種習慣,過程和產品的審查需求減少,而度量和過程能力的優化又成為 QA 的工作重點。
圖 4 QA 工作隨成熟度等級的動態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