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
  • 系統設計前的需求探索:降低需求含混性的工具和方法

    發表于:2008-01-16來源:作者:點擊數: 標簽:需求
    引言 需求分析 階段需要經歷兩個步驟:首先,提出問題的人說一些話,以告訴幫助他解決問題的人他要干什么,這就是“問題陳述”,即通過語言或者文字對某個關注點的細節進行表述。然后,解決問題的人和提出問題的人進行溝通,以確證這個問題的細節,這就是“

    引言

        需求分析階段需要經歷兩個步驟:首先,提出問題的人說一些話,以告訴幫助他解決問題的人他要干什么,這就是“問題陳述”,即通過語言或者文字對某個關注點的細節進行表述。然后,解決問題的人和提出問題的人進行溝通,以確證這個問題的細節,這就是“探索需求”,這是一個反復溝通的過程。

        需求分析在現代軟件開發中的地位日趨重要,這也意味著我們認為現今的需求過程尚不完善。這種不完善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問題陳述”和“人們真正想要的東西”之間的差距上,或者說,“問題陳述”沒有能夠陳述清楚“人們真正想要的東西”。

        在過去幾年,軟件過程和軟件工程流行的時代,很多人已經被時尚所左右,言必稱自動化,開口即軟件工程,仿佛所有的開發問題都已經解決。更有甚者,有人還認為需求分析中的歧義的根源是因為“人”的參與。有人認為“人”的不確定性導致了“陳述”的不確定性,由此導致了“人”提出的“問題陳述”的歧義。并且,他們認為只要排除掉需求分析過程中的人的因素,然后用一種嚴格論證、高度自動化的、規范的方法論來進行分析,就能夠消除這種歧義了。

        但是,我們無法“剔除”具有嚴重不確定性的“顧客”;同樣,我們實在不能不把顧客當人看待的。

        自動化方法干的是“大事情”。40年前需要很多個星期才能完成的工作量,今天只需要一個小時就能夠搞定。而且,由于自動化工具的發展,我們還開始挑戰那些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系統。然而,隨著工具的進步,軟件產品在可用性方面的口碑卻并沒有多少提高。

        對于那些需求明確、陳述無歧義、一定程度上模式化了的內容,自動化方法非常擅長;但是也還有一些涉及到人性心理方面的棘手問題卻無法用這些方法來解決。換句話說,只要是有規律的、統一的開發過程,自動化方法非常擅長;而在不同項目或產品之間的差異和個性化,則需要更細致的分析。

        我們不妨做一個簡單的計算。

        規模為S的項目中有P%的問題為公共問題,有Q%(Q+P=100)的問題為個性問題。

        在時間T1時,我們每解決一個公共問題需要投入T,每解決一個個性問題需要投入M。解決個性問題在整個項目中所占的投入為:R1=M×Q/(T×P+M×Q)。

        在時間T2時,我們每解決一個公共問題需要投入t,每解決一個個性問題需要投入m。解決個性問題在整個項目中所占的投入為:R2=m×Q/(t×P+m×Q)。

        從T1到T2,自動化水平提高了,于是有T>>t,公共問題和個性問題的比例變化很小,而且對于每個個性問題的投入也變化很小,即有M≈m。從而可以得到R1<<R2。

        這表明,隨著自動化水平的急劇提高,我們在個性問題方面的投入比例也急劇提高。

        個性問題,亦即是人性方面的因素反而隨著自動化程度提高而愈顯得重要了。這一特征在那些具有多年開發經驗的人們當中早已成為了共識。也就是說,經驗豐富的專家們在技術任務上的投入少了,而在人性因素方面的投入更多了。

     

    原文轉自:http://www.kjueaiud.com

    老湿亚洲永久精品ww47香蕉图片_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北美法律_国产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_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