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
  • 項目調研經驗談

    發表于:2007-04-24來源:作者:點擊數: 標簽:項目調研概要情況經驗談
    調研概要情況:X項目 需求 調研開始于2006-3-23結束于2006-6-15,內容包括現場需求調研4個人月和分析需求編寫需求文檔6個人月。參與調研的包括項目經理、技術經理和兩個 開發 骨干,編寫需求規格說明書字數95.4萬。 1.把二期項目當作一個新項目來做調研,避免
    調研概要情況:X項目需求調研開始于2006-3-23結束于2006-6-15,內容包括現場需求調研4個人月和分析需求編寫需求文檔6個人月。參與調研的包括項目經理、技術經理和兩個開發骨干,編寫需求規格說明書字數95.4萬。
     
      1.把二期項目當作一個新項目來做調研,避免需求細節遺漏。在調研的初期我們曾經有過疑慮,這是一個二期的項目,那么調研的內容是否只針對二期的新需求,對需求內容二期和一期一致的部分就不必調研了?

      經過討論我們還是決定把二期項目當作一個新項目來做調研,即使二期和一期需求內容一致,我們也在調研會上討論,并記錄在調研筆記及以后的需求文檔上。這樣的好處是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需求細節的遺漏。在現場調研時,發現有不少地方原來以為是二期不必修改的,經過討論后發現還是需要修改。(往往危險的需求描述就在于“這部分做的和某個系統或某個版本的舊系統一樣就可以了”)
     
      2.調研團隊參加所有子系統的調研會議,可以相互補充避免需求遺漏。這個項目規模比較大,根據業務的類型不同,分成了6個子系統,各個子系統的業務信息互有接口。我們安排每個人至少負責一個子系統的需求,但是在調研時,只要可能,我們都盡量讓每個人都參與所有系統的調研會議。對項目經理和技術經理則進一步要求了解所有系統的業務需求。這樣做的好處是,對于子系統之間的業務關系,調研團隊都可以有全面的了解,對業務的理解比較透徹全面,并且還可以相互補充遺漏。
     
      3.多人調研,在會議后應該立刻回顧整理統一的會議筆記,消除歧義,避免遺漏。在開調研會時,全體與會人員都各自記自己的會議筆記,會后沒有強調當天整理會議筆記(會議進度很緊,每天開會到晚上8、9點鐘)。這導致以后閱讀會議筆記發現一些描述很簡單理解上有歧義的內容,或者同一份需求在幾個筆記上記錄的內容細節上有差異,事后難以追溯正確的信息。給編寫需求文檔帶來了一些困難,需要再次討論需求。
     
      4.需求文檔編寫完成后,在開發階段也應該做檢查和更新,避免文檔錯誤對開發的誤導。我們在完成大量的需求文檔編寫工作后,在開發階段有部分文檔沒有做內容檢查和及時更新。后期測試時才發現少數需求內容的矛盾和錯誤,導致需要重新修改。

      建議:
      1、如果在編寫需求文檔后,開發階段應該做一邊閱讀需求文檔,一邊做需求文檔的檢查,對于保證需求質量效果會更好。

      2、應該指定人負責需求追蹤和更新,在開發階段、測試階段要保持和用戶的需求溝通,這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簡單工作,很重要,并且會占用責任人50%的工作時間。
     
      5.企業業務管理信息系統的需求調研方法:我認為對調研的組織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調研安排雖然未必產生質量高的需求,但是一個不遵循調研規律的調研活動,必然是低效的。下面是H項目調研組采取的調研流程,供參考:

      1、第一步不是立刻和用戶當面討論需求細節,而是要業務關鍵用戶編寫初步的需求報告,提供給開發團隊閱讀分析。需求報告的內容是,對業務流程的描述,對業務需求的描述。需求報告的質量往往和關鍵用戶的投入多少有較大關系,經常在沒有面對面溝通時,關鍵用戶未必能對這份報告投入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這是當面調研的基礎,一定要做,有粗糙疏漏的地方可以再現場調研時再細化。這可以再調研前就和用戶溝通,讓用戶編寫。

    調研概要情況:X項目需求調研開始于2006-3-23結束于2006-6-15,內容包括現場需求調研4個人月和分析需求編寫需求文檔6個人月。參與調研的包括項目經理、技術經理和兩個開發骨干,編寫需求規格說明書字數95.4萬。
     
      1.把二期項目當作一個新項目來做調研,避免需求細節遺漏。在調研的初期我們曾經有過疑慮,這是一個二期的項目,那么調研的內容是否只針對二期的新需求,對需求內容二期和一期一致的部分就不必調研了?

      經過討論我們還是決定把二期項目當作一個新項目來做調研,即使二期和一期需求內容一致,我們也在調研會上討論,并記錄在調研筆記及以后的需求文檔上。這樣的好處是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需求細節的遺漏。在現場調研時,發現有不少地方原來以為是二期不必修改的,經過討論后發現還是需要修改。(往往危險的需求描述就在于“這部分做的和某個系統或某個版本的舊系統一樣就可以了”)
     
      2.調研團隊參加所有子系統的調研會議,可以相互補充避免需求遺漏。這個項目規模比較大,根據業務的類型不同,分成了6個子系統,各個子系統的業務信息互有接口。我們安排每個人至少負責一個子系統的需求,但是在調研時,只要可能,我們都盡量讓每個人都參與所有系統的調研會議。對項目經理和技術經理則進一步要求了解所有系統的業務需求。這樣做的好處是,對于子系統之間的業務關系,調研團隊都可以有全面的了解,對業務的理解比較透徹全面,并且還可以相互補充遺漏。
     
      3.多人調研,在會議后應該立刻回顧整理統一的會議筆記,消除歧義,避免遺漏。在開調研會時,全體與會人員都各自記自己的會議筆記,會后沒有強調當天整理會議筆記(會議進度很緊,每天開會到晚上8、9點鐘)。這導致以后閱讀會議筆記發現一些描述很簡單理解上有歧義的內容,或者同一份需求在幾個筆記上記錄的內容細節上有差異,事后難以追溯正確的信息。給編寫需求文檔帶來了一些困難,需要再次討論需求。
     
      4.需求文檔編寫完成后,在開發階段也應該做檢查和更新,避免文檔錯誤對開發的誤導。我們在完成大量的需求文檔編寫工作后,在開發階段有部分文檔沒有做內容檢查和及時更新。后期測試時才發現少數需求內容的矛盾和錯誤,導致需要重新修改。

      建議:
      1、如果在編寫需求文檔后,開發階段應該做一邊閱讀需求文檔,一邊做需求文檔的檢查,對于保證需求質量效果會更好。

      2、應該指定人負責需求追蹤和更新,在開發階段、測試階段要保持和用戶的需求溝通,這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簡單工作,很重要,并且會占用責任人50%的工作時間。
     
      5.企業業務管理信息系統的需求調研方法:我認為對調研的組織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調研安排雖然未必產生質量高的需求,但是一個不遵循調研規律的調研活動,必然是低效的。下面是H項目調研組采取的調研流程,供參考:

      1、第一步不是立刻和用戶當面討論需求細節,而是要業務關鍵用戶編寫初步的需求報告,提供給開發團隊閱讀分析。需求報告的內容是,對業務流程的描述,對業務需求的描述。需求報告的質量往往和關鍵用戶的投入多少有較大關系,經常在沒有面對面溝通時,關鍵用戶未必能對這份報告投入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這是當面調研的基礎,一定要做,有粗糙疏漏的地方可以再現場調研時再細化。這可以再調研前就和用戶溝通,讓用戶編寫。

    原文轉自:http://www.kjueaiud.com

    老湿亚洲永久精品ww47香蕉图片_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北美法律_国产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_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