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化與SOA新說 最終統一于服務虛擬化?
發表于:2007-11-08來源:作者:點擊數:
標簽:soa
從IT業發展的長期目標來看,硬件和軟件構成了IT基礎架構,IT的基礎架構將被設計成和水、電一樣,讓用戶可以方便地使用,這個目標就讓軟件和硬件完成了由對立到統一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改變了 SOA 與虛擬化的關系。 在一家大型企業中,整個企業 網絡 中可能存在
從IT業發展的長期目標來看,硬件和軟件構成了IT基礎架構,IT的基礎架構將被設計成和水、電一樣,讓用戶可以方便地使用,這個目標就讓軟件和硬件完成了由對立到統一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改變了
SOA與虛擬化的關系。
在一家大型企業中,整個企業
網絡中可能存在著幾十臺各類主機系統和
服務器,以及上千臺各類應用終端。這上千臺終端設備由多個供應商提供,各終端的
安全配置及打補丁情況參差不齊,有的根本就沒有安全措施,這就給病毒等威脅在企業網絡內的傳播提供了便利條件。此外,這家企業的業務
需求增長也會導致業務系統的升級,從而需要終端系統連帶著升級。更糟的是,這上千臺設備可能分布于不同的地方,僅靠幾名IT人員顯然無法及時滿足升級需求。
事實上,類似于這家企業的情況并不少見。IDC的調查數據表明,有30%的被調查企業仍然處于“基礎”階段,在IT管理和IT維護方面處于手工和被動狀態,而不是主動地進行
知識獲取; 有55%的企業處于“標準化”階段,有有限的自動化和最低程度的流程化,能夠主動從環境獲取知識; 有11%的企業處于“先進”階段,IT基礎架構已經整合,并得到良好管理,自動化程度高,知識獲取和復用普遍; 僅有4%的企業處于“動態”階段,在完全自動化的管理和動態資源使用驅動下,IT基礎架構具有知識獲取和自動使用的能力。這個調查結果意味著中國最有代表性的企業依然有大多數處于標準階段,真正實現了IT基礎架構整合的只占少數,而完全實現隨需應變IT架構的更是鳳毛麟角。
試想一下,這樣的企業就算實施了基于SOA的管理軟件,IT與業務結合得非常緊密了,當IT系統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對業務產生直接影響時,這樣的管理水平是否能適應因業務的高速增長而對IT提出的新需求。這個時候,表面看來,這些企業需要的是一套控制臺來管理和控制IT系統,但更深入地分析下去,我們會發現這些企業真正需要的是硬件的虛擬化。關于這一點,我們從虛擬化的定義就不難看出。虛擬化是從功能上管理系統和資源,而不管它們的物理布局或位置。虛擬化在網絡虛擬化、存儲虛擬化和服務器虛擬化三個領域發展迅速。
而回到SOA與虛擬化的關系,我們可以這樣認為:SOA越大、越復雜,企業所要從虛擬機中獲取的值就越多。要理解這個觀點一點也不難,架于SOA架構的軟件利用率越高,就意味著企業的IT對流程的依賴程度越高。相應地,這些流程的控制權也就越集中,換句話說,IT系統的安全性對業務的連續性也就越大。這樣,企業就越需要硬件系統象水、電系統一樣安全可靠,虛擬化的需求程度也就越高。
由此,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認為,SOA與虛擬化技術是相輔相成的,應該共同發展。即使所有基礎設施都用上了虛擬化技術,實現虛擬化了,但如果技術編寫等環節仍是傳統方式,兩者就會脫節。這了不難理解,一家硬件虛擬化做好的企業,如果仍然采用傳統方法
開發出的軟件,不得不定期把業務語言轉換成IT語言,從而為了IT而IT,這樣的IT系統一樣不會讓業務人員擺脫IT的束服。
明白了這一點,虛擬化與SOA往往就不是單獨地存在了,在硬件虛擬化之外,還需要有一種SOA虛擬化存在。企業的CIO們就需要在SOA與虛擬化之間建立一座橋梁,最終統一于服務虛擬化。
然而,事物的發展往往是知易行難。SOA與虛擬化的關系也同樣是這樣,道理容易講,但真正認同并同時在SOA和虛擬化兩個方向努力的企業卻極少。國內企業的CIO,多數都看好虛擬化技術,而認為SOA離他們很遙遠。然而,我們不得不說,從IT業的長期發展趨勢來看,虛擬化與SOA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只有一手軟、一手硬,兩手同時抓,才可能真正讓IT系統象水、電系統一樣使用方便。而使得IT系統象水、電系統一樣使用方便,是企業高速發展的業務必然會產生的需求。
原文轉自: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