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突來的SOA大潮 眾多軟件廠商如何變陣
發表于:2007-06-13來源:作者:點擊數:
標簽:
縱觀軟件發展近40年的歷史,大致可以將其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IBM為代表、以規模為特征的主機、大系統行業應用軟件時代。軟件 開發 以一個獨立的大型系統工程隨著 網絡 技術的發展,這種獨立開發模式逐步被構件化的 軟件工程 革命替代;第二階段則是以
縱觀軟件發展近40年的歷史,大致可以將其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IBM為代表、以規模為特征的主機、大系統行業應用軟件時代。軟件開發以一個獨立的大型系統工程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這種獨立開發模式逐步被構件化的軟件工程革命替代;第二階段則是以微軟為代表的以技術平臺為特征的軟件工程年代。在這個階段,軟件開發作為一個分工協作的工程建設并形成了基礎軟件、平臺軟件、應用軟件、中間件等優化的產業格局。
然而隨著軟件應用的核心逐步由技術實現轉向客戶體驗,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與成熟,軟件系統的建設將被協同化,服務集成替代從而進入SOA的年代。突如其來的SOA大潮,也令眾多軟件廠商臨時變陣。
SOA兵臨城下
毋庸置疑,SOA已成所有軟件大廠,包括IBM、BEA、SAP、甲骨文的共同發展目標。如果詢問新一代的軟件開發模式和方法,其規范和標準是什么?可能絕大部分的人都會說SOA。這幾年,軟件公司義無反顧地“SOA化”,已經足夠證明這一點。
11月1日,IBM在中國和印度建立SOA
解決方案中心。IBM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咨詢服務負責人Peggy Vaughan接收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公司提出在SOA投資10億美元,SOA做了很多年,這么大的舉動也是第一次?!倍鳬BM頂級軟件策略師克里斯托弗更是直言,除了增加銷售收入外,能促使IBM解開錢袋子的正是計算產業向SOA的轉型。
SAP也不例外,德國軟件巨頭從2003年就開始逐步把產品遷移到SOA平臺上,預計明年完成。SAP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孔翰寧在盤點上半年業績時談到,我們的企業級面向服務的架構(Enterprise SOA),將創新用戶體驗,提升構建業務流程的靈活性,通過簡化軟件部署方法使企業能夠更加輕松地對軟件予以采用,以此幫助客戶輕松實現信息化。
Oracle顯然不甘落后,正全力開發它的下一代SOA產品Fusion。BEA很早就提出了SOA口號,在BEA World 上更是推出了很多實際應用中的成功案例;HP把全球的SOA體驗中心從2個增加到5個,甚至連咨詢公司埃森哲也宣布將要投資4.5億美元來促進SOA的發展。
此外,在剛結束的上個季度,HP收購了
Mercury/Systinet(解決方案提供商);BEA收購了Flashline(SOA注冊服務庫提供商);IBM收購了Webify(Web服務和SOA組件解決方案提供商)。
如此推波助瀾,SOA想不熱都難。但是對于無形的軟件或業務流程,人們不禁會問--SOA是機遇還是泡沫?
落地進行時
2006年,IT廠商掀起一波又一波SOA化浪潮,產品宣傳可謂普天蓋地。然而,與SOA產品宣傳的熱火朝天的宣傳攻勢相比,SOA的應用案例略顯尷尬,與三年前相比并沒有長足的進展。
直到這時,眾多SOA“鼓吹者”才意識到自己走的太快,甚至忽略了用戶的實際
需求。只有讓SOA落地,方能拉動這一市場的快速成長。這也是為什么今年的IBM開發者大會上,SOA搖身一變,演化成了SOAD。一個技術概念也在不知不覺間,完成了從實驗室向軟件工廠的跨越。
IBM軟件集團SOA架構全球副總裁Dan Power指出:“SOA在任何公司都扮演著戰略性角色,因為它能幫助企業識別新的商機、進行創新并不斷滿足客戶的需求。SOA的成功首先取決于如何順利進入SOA,避免更多的開支,以及確保企業的SOA投資符合其發展戰略,并能夠經受住市場的波動與公司的變革?!?
而根據全球SOA實戰經驗總結,IBM也首次提出了五個切入點理論,并發布了數款支持SOA的WebSphere新品,以幫助企業掃除入門障礙,快速踏上SOA成功之路。在重金砸向SOA之后,IBM發現并指出了更易實施SOA項目的切入點。
以軟件引以為豪的IBM,同時發布了WebSphere Portal version 6.0、WebSphere Business Monitor version 6.0等四款面向切入點的中間件新品,幫助SOA的實施落地的同時,鞏固自己在行業中的領導地位。
包括SAP、甲骨文在內的廠商也在越來越多地利用SOA重新設計它們的軟件。業內專家表示,對于IBM龐大的軟件及咨詢服務機構而言,SOA 概念的復興,無疑是一利好消息。
縱觀軟件發展近40年的歷史,大致可以將其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IBM為代表、以規模為特征的主機、大系統行業應用軟件時代。軟件開發以一個獨立的大型系統工程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這種獨立開發模式逐步被構件化的軟件工程革命替代;第二階段則是以微軟為代表的以技術平臺為特征的軟件工程年代。在這個階段,軟件開發作為一個分工協作的工程建設并形成了基礎軟件、平臺軟件、應用軟件、中間件等優化的產業格局。
然而隨著軟件應用的核心逐步由技術實現轉向客戶體驗,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與成熟,軟件系統的建設將被協同化,服務集成替代從而進入SOA的年代。突如其來的SOA大潮,也令眾多軟件廠商臨時變陣。
標準撲朔迷離
盡管SOA已成為大勢所趨,SOA工具初現端倪,但這些并不意味著SOA就可以“飛入尋常百姓家”,相反,實施SOA潛在的風險束縛了用戶邁向SOA的腳步。而這些潛在的風險中,有一個橫亙面前的巨大“黑洞”,即標準問題。
2005年11月,IBM、BEA、IONA、Oracle、SAP AG、Sybase、Xcalia和Zend就合作建立新的業內規范來簡化SOA應用發展達成了一致,共同發布了兩項SOA的技術規范:服務構件架構(SCA)和服務數據對象(SDO)。
此后,該團體陸續吸引了Cape Clear、Interface21、普元、Progress Software、Red Hat、Rogue Wave Software、Software AG、Sun Microsystems和TIBCO Software等知名軟硬件公司的加盟,目前成員數量躍至17家,形成了匯集SOA公司、應用公司、基礎設施公司以及開放源代碼供應商的強大陣容。
而當時,由于微軟和Sun等在內的軟件廠商各自打著自己的算盤,并沒有加入這一標準組織。
一年后,IBM、微軟、BEA、思科等11家IT業界巨頭宣布推出一項服務建模語言(SML)草案,以提供統一標準來整合計算機網絡、應用軟件、
服務器及其他IT資源。多少有點與SCA、SDO分庭抗爭的味道。
今年9月,包括BEA、IBM、SAP等18家IT廠商再次坐下來認真思考SOA的發展方向。他們共同成立了SOA標準聯盟,希望能夠將各廠商“自己的SOA產品”推向“大統一”的SOA。
正如IBM軟件集團SOA架構全球副總裁Dan Power告訴記者:IBM SOA的產品支持其他一些主要的不管是IBM還是非IBM的產品。我們也支持不同的適配器,可以是SAP,亦可以是Oracle的產品,通過這些來接入到IBM WebSphere里的企業服務總線介入SOA。
盡管各廠商表面上握手言和,但SOA標準仍然撲朔迷離。
融合BPM
從SOA概念興起以來,越來越多的主流廠商開始了BPM與SOA的應用。今年2月,HP和Oracle集團宣布,HP的服務咨詢和集成(Services Consulting & Integration)將會同Oracle的Fusion中間件,加入到它的SOA的投資組合以及HP OpenView管理軟件套件,以Fusion融合SOA。一個月后,BEA收購了Fuego擴展SOA到BPM軟件,以此使用新的BPM升級SOA平臺。去年,一向喜好吞并的Oracle收購了BPM專業公司Collaxa;SAP則重新設計軟件,以便集成自由版本的面向BPM的中間件NetWeaver。
BPM無論從技術還是方法上都將促進SOA的發展。在此過程中,大型平臺廠商IBM、BEA、SAP、Oracle等將會嘗試建立一種新SOA標準;從BPM的IT需求與SOA技術角度上看,BPM與SOA的融合也具有先天優勢。
SOA可以看作是B/S模式、XML/Web Service技術與管理軟件的結合。它通過組合單獨業務和流程實現復雜的業務應用,而這些業務功能和流程稱為服務,SOA把業務流程視為獨立于應用程序及其運行的平臺的可復用組件。那么,BPM(企業流程管理)與SOA的融合自然是不可避免。
正如IBM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咨詢服務負責人Peggy Vaughan所言,把BPM和SOA結合在一起,意味著IT基礎架構簡約,應用更加具有靈活性。當SOA管理不完善時,可以通過BPM進行分解,提供一個具有創新性的業務流程,同時在人員、信息和流程方面實現創新。
(責任編輯:銘銘 mingming_ky@126.com TEL:(010)68476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