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
  • 出航SOA—中遠集運全球EDI平臺建設

    發表于:2007-06-13來源:作者:點擊數: 標簽:
    2005年,SOA炙手可熱,眾廠家都向這里聚集。但對于絕大部分的中國企業而言,SOA仍是一種“虛幻的真實”。在質疑的目光中,中遠集運卻堅定地向SOA啟航。 作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中遠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簡稱中遠集運)認同并采納SOA的做法與中國企業的普

    2005年,SOA炙手可熱,眾廠家都向這里聚集。但對于絕大部分的中國企業而言,SOA仍是一種“虛幻的真實”。在質疑的目光中,中遠集運卻堅定地向SOA啟航。

    作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中遠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簡稱中遠集運)認同并采納SOA的做法與中國企業的普遍觀望形成了強烈反差。中遠集運目前擁有120余艘全集裝箱船,其船舶在全球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00個港口???,銷售網絡和代理超過400家。這個以集裝箱運輸為主要業務、運力處在世界前十名的航運巨頭,憑借著基于SOA的全新EDI(電子數據交換)系統于國內節點部署的完成,真正步入到SOA的陽光之下。

    從EDI突破

    2000年,中遠集運計算機中心的幾十號人馬埋頭苦干,以核心業務系統IRIS-2為切入點,啟動了中遠集運IT建設的新征程。今天,這個團隊已經增至170余人,業務系統不斷擴充,相繼建設了SAP、MIS、電子商務的系統或平臺,業務應用部署在200多臺服務器上,內部網絡節點達150余個。

    隊伍的壯大、設備的精良,似乎都不能緩解中心領導層肩上的壓力,來自決策層的壓力和客戶不斷增加的需求,以及面對IT部門定位與工作的挑戰,計算機中心研發的負責人馬濤開始思考是否能轉換視角,從IT架構的設計上做文章呢?

    順著這個思路,中遠集運和SOA對面而視?;诂F有的系統研發架構,中遠集運迅速將第一突破點鎖定在承載核心業務的EDI系統上,2004年10月項目正式啟動。談到從EDI入手的原因,馬濤表示,EDI承載著中遠集運的核心業務,是維系企業貿易活動的命脈,同時它也是最容易被業務變化所牽制的部分。尤其是在9.11事件后,美國出臺“提前24小時報關”的新規定,讓原有業務流程遭受重大影響,雖然這一問題在開發團隊閉關1個月后得以解決,但是中遠集運計算機中心卻從此刻清楚地意識到:EDI的主體框架必須做出改變!

    “我們需要對EDI進行改良,讓它富有包容性,而不是像以前那樣總是拒絕用戶的需求”,馬濤說。他坦言,原來的EDI系統目前還基本夠用,但是架構復雜、多語言編寫、無統一標準的應用弊端逐漸顯露,針對不同國家和進出口業務的EDI子應用已達21個大類,他們的版本不同,由獨立服務器承載,形成了多個孤立的小系統群,每次系統升級都必須逐個調試,運維成本過高。同時,應用監控、診斷的能力薄弱,系統對需求變化的響應能力不足,特別是對現有業務邏輯缺乏統一、清晰地劃分,導致報關流程難以重復利用。中遠集運希望,通過對業務服務的拼裝快速組建新的業務流程,以滿足航運業務不斷涌現的新需求。

    從分解到合并

    為了打造一個健全、可靠、安全、可擴展的公共EDI平臺,中遠集運選擇了SOA。他們希望,通過公共業務流程的設置、公共功能模塊的拼合,獲得靈活的、豐富的EDI應用。

    具體到解決方案層面,馬濤認為,新的架構要能通過松耦合包容原有EDI應用,靈活地把細粒度的功能模塊組合成為粗粒度的業務服務,并且敏捷地應對業務變化。而要達到這些要求,完整的業務視角是必須的。為此,他們放棄了某廠商提供的現成產品,并最終被IBM針對企業業務的SOA表述所吸引,選擇與IBM SOA設計中心和IBM軟件集團合作的方式,構建真正適合自身業務的SOA架構。

    這樣的高起點項目卻沒有借助IBM的BCS(業務咨詢服務事業部)的力量,是馬濤頗為得意的地方,也贏得了IBM的由衷贊嘆。馬濤將這歸功于中遠資訊的BPS(企業資訊發展部)對于中遠集運現有業務邏輯的完整、翔實的闡述能力。BPS所構成的合作“對話層”,通過對業務流程的分析、梳理、分解,將其歸納為40~50種模塊化服務,為新的EDI框架的構建確立了規范。

    通過SOA,中遠集運在EDI平臺上不僅進行了應用層的整合(原來使用VB、C、Java等不同語言編寫的幾十個應用整合為一個統一的應用),并實現了軟硬件平臺的合并(原來的多硬件平臺整合為2個,原來的多操作系統整合為兩種),目前應用的編程語言統一以Java為主,輔以ESQL。EDI平臺“瘦身”后,形成了一個符合J2EE標準的企業計算平臺,更為重要的是,新的平臺為業務流程和處理框架的重用提供了諸多可能。

    流程重用的浪潮

    “我們通過3個迭代實現了高度并行的開發,以及應用持續集成的問題?!敝羞h集運全球EDI平臺項目經理陳懷海說。他介紹,3個迭代分別代表用戶對一次開發產品測試、解決用戶提出問題、成品驗證及壓力測試這三個開發階段,而迭代式開發環境的構建則使用了WBI (WebSphere Business Integration)Server Foundation、WBI Message broker和WBI Monitor等產品。實踐證明,這種用戶全程參與的開發方式非常適合中遠集運EDI項目需求多樣性的情況。

    陳懷海表示,迭代式開發讓我們可以容納需求的變更而不是拒絕變更,讓我們可以持續集成最近發現的問題,這種開發效率的提升讓用戶頗為滿意。而更讓計算機中心興奮的是,新框架的建成激發了業務流程重用的巨大潛能。他舉例說,如果我們已經開發好了廈門港的裝卸指示流程,而其他港口也需要進行裝卸指示業務,那么我們只要在配置管理界面中增加一個港口定義,填寫詳細信息,再把已有的流程配置到新增港口中就行了。而如果要開發新流程,也只要修改現有流程或開發新流程,并添加到配置中。在新流程開發時,數據抽取、報文生成、報文發送等環節都可以實現開發組件的重用。

    架構變更后,中遠集運還擁有了可重用的報文處理框架,報文處理可以以類插件的形式實現,定義報文時只需對報文格式和核心的數據處理邏輯進行配置。

    從目前項目的進展來看,新的公共EDI平臺已經達到了簡化基礎設施、降低系統日常運行和管理成本的目的。

    “資產復用絕不是我們對SOA嘗試的終點,今后我們的技術觸角將延伸到更多領域,目前我們已經針對EDI項目開發了輕型ESB(企業服務總線),為了增加業務平臺的聚合度,企業級綜合ESB已經進入我們的視野,”馬濤的語氣誠懇而堅決。

    基于SOA的EDI項目實施時間表

    ■2004年10月

    項目啟動

    ■2004年12月

    進入架構設計階段

    ■2005年2~6月

    完成三個迭代,并在廈門口岸并行使用

    ■2005年7月1日

    EDI國內部分部署完畢,所有內容上線運行。

    ■2006年7月

    EDI國際業務網點部署完成,屆時中遠集運EDI生產平臺將全部遷至基于SOA的全新EDI平臺之上

    (責任編輯:銘銘)

    原文轉自:http://www.kjueaiud.com

    ...
    老湿亚洲永久精品ww47香蕉图片_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北美法律_国产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_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