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軟件的趨勢
為什么這么做?
芮祥麟在十年前做軟件實施的時候,企業的基本業務流程是固定的。而現在社會環境在變化,它的業務的流程也經常要做一些調整。不管是物流管理還是財務管理都可以自由切割。
SAP的思路類似IBM。此前,IBM把按需所取的口號喊徹了IT界。
但是芮祥麟強調這個變化像生物的物種演化一樣,從恐龍一下子變成人沒有這么快,中間需要一個間接演進的過程。
未來,SAP僅靠賣軟件Licence(用戶許可,軟件根據購買者使用軟件的用戶數量來收費)的商業模式也會發生變化。芮祥麟認為,軟件系統外包給外面的公司是一個趨勢。但是客戶端、供應商和合作伙伴要靠一個很長的磨合階段才可以有一個共贏的模式。
SAP在這方面的嘗試已經在CRM(客戶關系管理)軟件開始了??蛻舫3OM浖粌商炀湍苡蒙?,而不是像過去一樣有幾個月的實施周期。芮祥麟舉的例子是,就像手機要開通增值的服務,你希望打電話過去兩分鐘以后就可以開通?!八郧疤峋褪悄愕恼麄€平臺要非常的有彈性?!避窍轺氡硎?,未來就是最不懂電腦的人也能將軟件組裝起來。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依賴咨詢師。
這需要實現SOA(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芮祥麟希望今年年底就可以推出基于SOA的產品。但是他估計整個轉換的過程要五到十年的時間。
自主創新關鍵在創造自由環境
芮祥麟之所以對SAP未來的產品非常熟悉,是因為SAP相當大一部分未來的產品放在了中國研發。SAP剛剛在浦東軟件園啟動了其新的研究院基地。中國也成為SAP前四位重要的研究院。作為掌門人,芮祥麟一直希望中國的研究院不單單是給別人“打下手”的。
他希望中國的團隊能夠承擔從一開始的市場調研、需求分析、產品的定義,到初步的設計、細部設計,再到后面的藍圖繪制、再到測試階段,測試完以后還要推向市場,幫客戶做實施和服務,整個流程都在中國完成。
SAP在全球有6個研究院。他們正在改變過去總部和其他研究院類似行星和衛星的關系——總部只是把一些編程的工作分出去。而代之以環形的結構——總部只是其中一個環。
這種完整的價值鏈被芮祥麟認為是實現自主創新所必需的。
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并不在人才的數量——中國的人才市場跟印度不分上下。目前有15萬大學生在學軟件,今年可能會畢業300萬大學生——重要的是要有環境鼓勵人才來創新。
在中國臺灣長大的芮祥麟發現中國人受的教育是一種有2500年的“孔夫子式”的思想,基本上比較服從權威,不敢進行挑戰。要激發這些受過這種教育的年輕人的創新能力就要改變他們的想法,要不畏權威。公司要創造一種環境,大家可以公開互相批評,就事論事不對人。在SAP研究院,員工之間可以互相批評?;鶎拥膯T工也可以跟芮祥麟直接溝通。造成一種文化,讓大家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
中國和印度軟件差距在縮小
幾年前,芮祥麟曾表示中國和印度軟件業的差距是5年?,F在,他發現這種差距正在縮小。因為印度的軟件產業本身碰到了一些瓶頸——印度的東西已經到達飽和的階段,因為太多的公司去了印度。其次,印度的整個軟件人才的工資上升了20%左右。目前,中國的成本大概是德國的1/4左右,而印度是德國的1/5。這個差距正在不斷的縮小。
由于印度的軟件產業基本上向外,有加工出口的概念。短期內整個產業上去很快,但是產業要生存下來一定需要后方的支撐。而中國在這方面比印度的成分要好。目前印度的軟件四大巨頭都到中國來了,希望利用中國市場的人才——芮祥麟跟他們的CEO都很熟。
(責任編輯:銘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