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數據庫設計 設計規范 技巧
一、數據庫設計過程
數據庫技術是信息資源管理最有效的手段。
數據庫設計是指:對于一個給定的應用環境,構造最優的數據庫模式,建立數據庫及其應用系統,有效存儲數據,滿足用戶信息要求和處理要求。
數據庫設計的各階段:
A、需求分析階段:綜合各個用戶的應用需求(現實世界的需求)。
B、在概念設計階段:形成獨立于機器和各DBMS產品的概念模式(信息世界模型),用E-R圖來描述。
C、在邏輯設計階段:將E-R圖轉換成具體的數據庫產品支持的數據模型,如關系模型,形成數據庫邏輯模式。然后根據用戶處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慮,在基本表的基礎上再建立必要的視圖(VIEW)形成數據的外模式。
D、在物理設計階段:根據DBMS特點和處理的需要,進行物理存儲安排,設計索引,形成數據庫內模式。
1. 需求分析階段
需求收集和分析,結果得到數據字典描述的數據需求(和數據流圖描述的處理需求)。
需求分析的重點:調查、收集與分析用戶在數據管理中的信息要求、處理要求、安全性與完整性要求。
需求分析的方法:調查組織機構情況、各部門的業務活動情況、協助用戶明確對新系統的各種要求、確定新系統的邊界。
常用的調查方法有: 跟班作業、開調查會、請專人介紹、詢問、設計調查表請用戶填寫、查閱記錄。
分析和表達用戶需求的方法主要包括自頂向下和自底向上兩類方法。自頂向下的結構化分析方法(Structured Analysis,簡稱SA方法)從最上層的系統組織機構入手,采用逐層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統,并把每一層用數據流圖和數據字典描述。
數據流圖表達了數據和處理過程的關系。系統中的數據則借助數據字典(Data Dictionary,簡稱DD)來描述。
2. 概念結構設計階段
通過對用戶需求進行綜合、歸納與抽象,形成一個獨立于具體DBMS的概念模型,可以用E-R圖表示。
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概念模型不依賴于某一個DBMS支持的數據模型。概念模型可以轉換為計算機上某一DBMS支持的特定數據模型。
概念模型特點:
(1) 具有較強的語義表達能力,能夠方便、直接地表達應用中的各種語義知識。
(2) 應該簡單、清晰、易于用戶理解,是用戶與數據庫設計人員之間進行交流的語言。
概念模型設計的一種常用方法為IDEF1X方法,它就是把實體-聯系方法應用到語義數據模型中的一種語義模型化技術,用于建立系統信息模型。
使用IDEF1X方法創建E-R模型的步驟如下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