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
  • 標準未定廠商守望第二代10億智能身份證

    發表于:2007-05-25來源:作者:點擊數: 標簽:未定守望10億第二廠商
    標準未定廠商守望第二代10億智能身份證 在未來,各種數據將用一個什么樣的標準來統一,欲在智能身份證市場分一杯羹的廠商不得不思考,但遺憾的是,現在并無標準供他們選擇。 記者日前通過公安部新聞中心了解到,第二代身份證(即智能身份證)在第一批試點完成

                                     標準未定廠商守望第二代10億智能身份證

           在未來,各種數據將用一個什么樣的標準來統一,欲在智能身份證市場分一杯羹的廠商不得不思考,但遺憾的是,現在并無標準供他們選擇。

    記者日前通過公安部新聞中心了解到,第二代身份證(即智能身份證)在第一批試點完成之后,將在2004年底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期望到2008年底,即歷時五年實現超過10億張第二代身份證的發放量。

    中國智能身份證的發放被稱為全球最大的電子身份證項目。上海華虹、大唐微電子、清華同方和中電華大作為擁有IC卡芯片電路設計自主知識產權的廠商,獲準生產身份證智能IC卡。

    但廠商仍然在保持觀望,因為相關的標準并沒有出臺,而這些標準最終需要由公安部的相關職能部門來確定。

    標準懸念

    廠商守候的標準包括卡技術標準,機具(電子身份證用于公共場所的讀寫設備)標準、數據庫(電子身份證所承載內容)標準。

    廠商目前最為關注的是機具市場的標準,這也是包括華虹、清華同方在內的廠商一直處于觀望狀態的最重要的原因:在機具標準未出臺以前,貿然切入是一種冒險;但切入太遲會成為市場的遲到者。兩難的處境讓這些廠商猶豫。

    即使是采用什么樣的卡技術,盡管現在局勢明朗,國家已經明文規定將使用智能IC卡,但在未來卻充滿變數———隨著身份證應用的增加,卡技術也會升級。

    卡技術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最初是光電卡、條碼卡、磁卡;其次是邏輯加密卡,即M1為代表的智能IC卡;再次是CPU卡;而現在的科研人員正在追求將JAVA卡普及。

    最先進的是JAVA卡,但JAVA卡成本很高,現在僅每張卡的成本就達20美元,而智能IC卡的成本不到10元。根據中國現在實際的消費水平,新的身份證卡選擇了智能IC卡,這適合當前的需求。

    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技術發展導致JAVA卡成本降低,在歐美等發達國家JAVA卡正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而且未來的駕駛執照、學生卡、醫療卡、社??ǖ榷紝⒓傻缴矸葑C上,這樣的身份證需要JAVA這樣的隨意的多應用平臺。

    隨著需求的變化,政府可能改變卡技術標準。廠商們在思考,投入什么樣的技術才能獲得最大的收益?

    因為目前身份證承載的內容僅為姓名、性別、籍貫等比較簡單的內容,但當卡內承載著銀行信用、醫療、社保等跨行業的信息時,(屬于不同邏輯體的數據庫數據庫的標準將顯得更加重要。

    在未來,各種數據將用一個什么樣的標準來統一,欲在此領域內分一杯羹的廠商也不得不思考,但遺憾的是,現在并無標準供他們選擇。

    廠商守望

    電子身份證(卡技術)及其讀寫設備(機具)與其包含的內容(數據庫)將形成一個身份證產業鏈。由于涉及個人隱私以及國家安全,各廠商只能在政府制定的標準平臺上進行投入。

    早在1999年,方正科技就曾經競標過泰國的智能身份證背后的項目。幾乎與此同時,清華同方、握奇等公司也開始契入智能卡公司領域。當時這些公司也并沒有涉及芯片設計與生產,主要是基于軟件的應用開發。

    2000年底,公安部和信息產業部聯合招標,確定了四家企業作為智能身份證的定點芯片設計企業。這些企業都期盼著智能身份證的出臺給他們帶來巨大的采購訂單。

    等待的過程并不如期望的那般快。以清華同方智能卡公司為例,員工曾由成立時的80余人降至10余人。2001年,大連市公交一卡通全部使用智能卡,緩解了國內廠商守候的壓力。

    9·11事件以后,全球各國政府加大了對安全技術和產品的投資,并開始大力推廣發行新一代智能IC卡身份證和各種安全身份證件。

    2001年,天津環球磁卡、上海華宏、珠海益達、清華同方等都開始加大對智能IC卡方面的研發投入。同年,清華同方分設同方智能卡公司和同方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前者擔負COS(芯片操作系統)的應用開發,后者主攻芯片的設計與生產。

    據清華同方智能卡銷售公司銷售一部左德榕介紹,第二身份證(即智能身份證)原計劃于2003年開始試點發放,但去年由于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廠商韓國三星將大量的芯片用于閃存的生產,智能卡身份證采購價格升高,相關負責部門決定推遲身份證試點發放。

    2003年《居民身份證法》的頒布讓列隊等候的國內廠商們松了一口氣,而2004年3月份開始第二代身份證試點推行的決定更讓他們歡欣。

    來自業內的消息,清華同方微電子有限公司的智能身份證大規模生產前的準備工作基本就緒,就等著國家的生產命令了。

    而華虹集成電路公司早在2002年就曾對外透露,該公司設計的第二代身份證芯片已送交公安部,“正在系統性檢驗過程中”。

    而大唐微電子三年前啟動該項目,目前已完成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專用集成電路的設計工作,并已通過技術標準符合性測試驗證,正在進行大批量生產準備工作。

    但3月份是否將開始試行身份證換裝現在還在未知之中,因為相關部門并沒有得到明確的批文。

    5年超過10億張

    在智能身份證的產業鏈里,包括芯片設計廠商清化同方、上海華虹等四家廠商以及COS系統及其應用的研發、卡片封裝廠商(天津環球、山東華冠、太平洋等六家廠商)———但其主要封裝由公安部一所和車檢所封裝。

    根據信產部發展研究院日前公布的智能卡市場發展報告預測,中國2004年智能卡市場的規模將突破5億張,而按照公安部日前的計劃,在未來5年內,中國將實現超過10億張的身份證發放,即平均每年達2億張的生產量。

    相關分析預測,一旦IC卡身份證推行開來,2004年將更換5000萬張第二代身份證,隨后數年,此數字會超過100%的速度增加,“全球最大的電子身份證項目”正在成為現實。

    更大的市場來自智能身份證帶動的機具市場。不僅上海華虹、大唐微電子、清華同方、中電華大四家廠商蓄勢待發,就是一些不到100人的小公司也躍躍欲試,準備契入這個市場。

    左德榕認為,機具最核心的是磁頭,大家都是采購,其他部件基本沒有技術含量,不在乎公司大小,能拿到訂單的就是贏家。

    清華同方的“第二代身份證概念”甚至左右了股價。自去年10月份,清華同方獲準生產智能卡身份證IC卡之后,清華同方在PC競爭激烈、筆記本利潤微薄、數字電視投資前景不明的情況下一路逆市上揚,成為高新技術股里的另類和奇跡。

    信息來源:中國信息化


    原文轉自:http://www.kjueaiud.com

    老湿亚洲永久精品ww47香蕉图片_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北美法律_国产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_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