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
  • 高山仰止

    發表于:2007-05-25來源:作者:點擊數: 標簽:高山仰止
    Donald Knuth(高德納) Donald Knuth自傳的開頭這樣寫道:“DonaldKnuth真的只是一個人么?”作為世界頂級計算機科學家之一,Knuth教授已經完成了編譯程序、屬性文法和運算法則的前沿研究,并編著完成了已在程序設計領域中具有權威標準和參考價值的書目的前三
    Donald Knuth(高德納)


    Donald Knuth自傳的開頭這樣寫道:“Donald Knuth真的只是一個人么?”作為世界頂級計算機科學家之一,Knuth教授已經完成了編譯程序、屬性文法和運算法則的前沿研究,并編著完成了已在程序 設計領域中具有權威標準和參考價值的書目的前三卷。在完成該項工作之余,Knuth還用了十年時間發明了兩個數字排版系統,并編寫了六本著作對其做了詳盡 的解釋說明,現在,這兩個系統已經被廣泛地運用于全世界的數學刊物的排版中。隨后,Knuth又發明了文件程序設計的兩種語言,以及“文章性程式語言”相 關的方法論。

    到目前為止,Knuth已經出版發行了17部書籍,一百五十余篇論文,包括了巴比倫算法、圣經、字母“s”的歷史等多方面的內容。作為一名數學 家,Knuth曾開創了幾門新的課程,為純計算數學做出了很大貢獻。他所獲得的獎項和榮譽數不勝數,其中最值得注目的有1974年美國計算機協會圖靈獎 (ACM Turing Award),1979年美國前總統卡特授予的科學金獎(Medal of Science)以及1996年11月由于發明先進技術榮獲的極受尊重的京都獎(Kyoto Prize)。在不多的業余時間里,Knuth不僅寫小說,還是一個音樂家、作曲家、管風琴設計師。

    是Knuth獨特的審美感決定了他興趣廣泛、富有多方面造詣的特點,Knuth傳奇般的生產力也是源于這一點。對于Knuth來說,衡量一個計算 機程序是否完整的標準不僅僅在于它是否能夠運行,他認為一個計算機程序應該是雅致的、甚至可以說是美的。計算機程序設計應該是一門藝術,一個算法應該像一 段音樂,而一個好的程序應該如一部文學作品一般。

    早期經歷
    Knuth,1938年1月10日生于美國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市。他在模式方面辨別和熟練操作的能力在八年級的時候開始顯現出來。當時,當地的一 家糖果制造商舉辦了一項比賽,比賽要求選手用其品牌“Ziegler's Giant Bar”中的字母組成新的單詞,規定時間內組成單詞數量最多者獲勝。Knuth參加了比賽,并以單詞總數4500余個遠遠超過了裁判的2500個的標準, 輕松贏得頭獎。賽后,Knuth說道,如果自己當初想到回答時用些省略符號的話,還能寫出更多。這次比賽Knuth為學校贏得了一臺電視機,還為每個同學 贏得了一根糖果棒。

    Knuth多產的出版事業開始于他的高中時代,當時他的科技設計被Westinghouse Science Talent Search 光榮提及。他的“Potzebie System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的基礎章節被登在“Mad”雜志第26號,“Power”的基礎章節被叫作“whatmeworry”?!癕ad”的編輯認識到了年輕的Donald著 作的重要性,以25美元買下了他的文章,并刊登在了其1957年6月的期刊上。

    高中的時候,Knuth對數學并沒多大興趣,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主修的課程:聽音樂和作曲上。他在高中的樂隊里吹薩克斯、大號時,曾把 Dragnet、 Howdy Doody Time 和 Brylcream的主題曲聯成一段新的音樂。這位著名的科學家在近期評論自己的早期作品時承認:“對于版權,我一無所知?!?

    雖然 Knuth的等級平均分是學校歷史上最高的,但是他和他的指導老師還是對他能否成功學習大學數學持懷疑態度。Knuth說在他高中階段和大學早期一直有一 種自卑感,這個問題一度是他的一個障礙。作為一個大學新生,Knuth沒有對于失敗的恐懼,他花了許多時間攻克額外的數學難題,幾個月后,他在這方面的能 力已經遠遠超過了其他同學。

    高等教育和早期的計算機工作
    當Knuth在Case科學院(現在的Case Western Reserve)獲得物理獎學金時,夢想成為一個音樂家的計劃改變了。Knuth回去繼續研究數學是在大二,當時一個愛出難題的教授提出了一個特殊的問 題,并說哪個學生能解決這個問題就立刻記成績“A”。Knuth跟大多數同學一樣,也認為那是道解不出來的題目,直到有一天,他錯過了公共汽車,只能步行 去看一個演出,Knuth利用路上這點空閑時間決定嘗試一下。那陣子他運氣真的是非常好,不僅問題很快就解開了,得到了“A”,還成功地經常逃課。雖然 Knuth也承認,逃課讓他有負罪感,但是很明顯,他完全有能力補上落下的功課,接下來的一學年,他的離散數學就又得了個“A”,而且還獲得了給自己不能 參加的課程評定論文等級的工作機會。

    1956年,作為Case的新生,Knuth第一次接觸到了計算機,那是一臺IBM 650。Knuth說直到一年后,女孩才進入了他的生活。這又是計算機科學界一直以來虧欠科學家們的一個事例之一。

    Knuth 熬夜讀IBM 650的說明手冊,自學基本的程序設計。那時,在高等計算機語言發明之前,程序編寫只能用第二代或是匯編語言。這個工作既耗時又困難,因為指令必須根據每 臺機器特定的構造編寫,而實際上指令只須一步就可從二進制0、1系列轉存到計算機硬盤上。Knuth說,有了第一次使用650的經歷,他便肯定自己能編寫 出比說明手冊上介紹的更好的程序。

    Knuth很快便開始“閑逛”,編寫可以執行數學函數的程序。他的第一個程序是把數字轉化為素數,第三個是做井字游戲(或者說是讓計算機在改正每 次輸的錯誤的過程來學會玩井字游戲)。作為學?;@球隊的經理,Knuth編寫了一個根據不同成績標準評定每個運動員對球隊貢獻等級的程序,他的努力贏來了 那些認為這樣做有助于球隊贏得同盟冠軍的教練的好評(雖然,無庸質疑,不是每一個運動員都這樣認為)。Knuth 的成就成了新聞周刊的標志,他和教練、計算機的照片也被刊登在IBM650后來的說明手冊上。

    1960年,Knuth從Case畢業時享有著最高榮譽,在由全體教員參加的選舉上,他因其公認的出眾成就獲得了碩士學位。1963年, Knuth回到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攻取了數學博士學位,之后成為了該院的數學教授。在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任教期間,Knuth作為Burroughs 公司的顧問繼續從事軟件開發工作。1968年,他加入了斯坦福大學,九年后坐上了該校計算機科學學科的第一把交椅。1993年,Knuth成為斯坦福大學 “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計算機程序設計藝術)的榮譽退休教授。

    早期成就和計算機程序設計藝術的開端
    1962 年,Knuth還是個研究生的時候就開始了他計算機程序的工作。那時,他已經開始了個人咨詢,為不同的機器編寫編譯程序。編譯程序是一種翻譯原始或高級語 言和對象或二進制機器語言的中間語言。在不知道眾多軟件公司正高額尋求成百上千的編輯者的情況下,Knuth編寫了一個程序,賺得5000美元,他的名字 立刻響譽了整個行業。世界上一流的出版社Addison-Wesley找到Knuth,請他寫一本關于編譯程序的書。到1966年,Knuth已經發表了 3000頁的手寫設計草圖,并且發明了一種綜合方法,用于分析或決定結構翻譯所客觀需要的文法規則。最近,關于他的那第一部著作,Knuth自己這樣評 述:“用三年半的時間寫第一章可并不是件好事?!?

    當Knuth的出版商計算出他的那3000頁的筆跡打印成文章大約需要2000頁時,大家才發現這實際上是一項多么大的工程。Knuth決定將它 詳述,成為一部更大的關于程序設計科學的縱覽,共分為七個部分。一部巨著就這樣——誕生了?!队嬎銠C程序設計藝術》,至今仍是各程序類圖書書架上標志性的 書籍。微軟首席執行官比爾•蓋茨在1995年接受一次采訪時說,“如果你認為你是一名真正優秀的程序員,就去讀第一卷,確定可以解決其中所有的問題?!敝?得注意的是,蓋茨本人讀這本書時用去了幾個月的時間,并同時進行了難以置信的訓練。蓋茨還說:“如果你能讀懂整套書的話,請給我發一份你的簡歷?!?

    依Knuth本人所講,《計算機程序設計藝術》是他畢生最重要的事業,其目的是“組織和總結所知道的計算機方法的相關知識,并打下堅實的數學、歷 史基礎”。Knuth撰寫的前三卷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到1976年為止,已賣出超過一百萬冊。他目前正全神貫注地編寫第四卷,他期望第四卷的篇幅約為 2000頁,并分為三個獨立的章節。為了完成叢書的其余部分,Knuth現在進入了一種引退的狀態,全身心地投入這項工作。Knuth說,一般說來,他更 喜歡在一段時間內集中精神完成一項工作,正像他自己在書中提出的:按“一批”的模式。

    Knuth從他主要的工作計劃中拿出了十年,即從1976年起,致力于對數字排版的研究,設計了著名的文件準備TeX系統,字體生成程序METAFONT。這項工作帶來的值得注意的副產品是用于結構文件和“文章性程式語言”附隨方法論的WEB和CWEB語言。

    現在,Knuth和他的妻子Jill,兩個孩子John 和Jennifer一起,住在斯坦福大學校園里。他繼續著《計算機程序設計藝術》第四卷的編寫工作。雖然說Knuth是全身心的投入這一項工作,但他還是 能擠出時間研究MMIX的設計,那是一臺64位RISC(精簡指令集計算機)。而他的業余愛好仍然是音樂,還一直邀請那些能夠即興演奏四手聯彈鋼琴曲的人 們給他留下便條,以便安排一些活動。

    成就簡要回顧
    編譯程序
    編譯程序能夠實現高級語言和二進制機器語言之間的翻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Knuth教授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雖然現代的軟件已經可以使其變 的簡單一些,但編寫編譯程序仍被認為是一項極為困難的工作。Knuth教授在這方面最著名的成就是LR(k)分析的研究,那是一個能使確定一串字符文法規 則的過程更加順暢的值得注目的方法。

    屬性文法
    在編譯程序的工作之后,Knuth教授走上了形式上定義程序語言意義、語義的研究道路。他建立起一個更加經濟的方法去通譯聯合規則,他把這種方法稱作“屬性規則”。該方法創立的同時,計算機科學的子域被稱作“屬性文法”。

    算法
    也許Knuth教授在計算機科學領域最原創的貢獻就是他對于算法的分析。算法是編寫一個程序,使之能去完成一項任務的基礎,例如搜索或分類等。在 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時,Knuth教授在一個畢業生的協作下,開發了用來探究數學公理推論的Knuth-Bendix算法。1968年,Knuth教授在 斯坦福,和他的一個學生開發了Knuth-Morris-Pratt算法,該法則使計算機在文章中搜索一串字符的過程更加連貫。他所著的《計算機程序設計 藝術》是一個詳盡的算法實踐和科學的概觀。

    數字化排版
    “數學書籍和雜志已經不像從前那樣漂亮了?!盞nuth教授在一篇早期關于數學排版的文章中這樣寫道。由于對計算機排版的校樣的低質量感到無法忍 受,Knuth教授從他史詩性的七卷集巨著的編寫過程中拿出了十年時間,來開發一個高質量的計算機排版系統。其間,Knuth開發了兩個用于文件排版和字 體生成的軟件系統,這兩個系統現在已被世界大多數出版社運用。它們分別是TeX,用于出版業的科學排版,和“優美文章”的產品;METAFONT,一個字 體生成程序。

    結構化文件和文章性程式語言
    Knuth教授的排版研究,引領他發明了文件構造的兩種語言和一個方法論,叫作“文章性程式語言”。語言分別是WEB和CWEB,它們促進了程序 編寫向“文學作品,是用來閱讀的”這個方向發展。這兩種語言的結合,一種是文件格式化,另一種是程序設計,這就使程序員能夠同時創建兩個不同的系統程序, 一個面向人,另一個面向機器。當一條過程清楚地描述程序并促進其維護時,另外一個則產生一個機器可執行的程序。這些工作就是Knuth教授在實現其使程序 設計為讀者易懂、甚至感覺漂亮的目標的過程中,在計算機領域里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計算機程序設計藝術》簡介
    《計算機程序設計藝術》重譯自Donald E. Knuth(漢名高德納)的三卷著作:"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1. Fundamental Algorithms; 2. Seminumerical Algorithms; 3. Sorting and Searching";三卷中文名為《基本算法》、《半數值算法》及《排序與查找》。本書內容博大精深,作者因為三卷書獲得美國計算機協會1974年圖靈 獎(該獎被國際公認為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
    本書作者D. E. Knuth是在計算機學界十分著名的學者,在本領域享有很高權威和盛名,他的這部著作是無數計算機專業人員的學習教材和參考讀物,也是許多專業研究工作者 經常閱讀的經典。本書已被翻譯為幾十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英文原版書在國外已經是第11次印刷。
    該書1999年底被American Scientist列為20世紀最佳12部學術專著之一(與狄拉克的量子力學、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曼德布羅特的分形論、鮑林的化學鍵、羅素和懷特海德的數 學基礎、馮諾意曼和摩根斯坦的博弈論、維納的控制論、伍德沃和霍夫曼的軌道對稱性、費曼的量子電動力學等科學史上的經典著作并列)。
    本書結合大量數學知識,分析不同應用領域中的各種算法,研究算法的復雜性,即算法的時間、空間效率,探討各種適用算法等,其理論和實踐價值得到了 全世界計算機工作者的公認。書中引入的許多術語、得到的許多結論都變成了計算機領域的標準術語和被廣泛引用的結果。另外,作者對有關領域的科學發展史也有 深入研究,因此本書介紹眾多研究成果的同時,也對其歷史淵源和發展過程做了很好的介紹,這種特色在全球科學著作中是不多見的。
    作者高德納幾十年來對此書傾注的心血難以計量,他力求隨著有關領域的最新進展不斷更新內容,力求隨著原版書的不斷重印令其技術的、史實的和出版方 面的錯誤或不當減到極少(他為了能夠滿意地隨時修訂自己的著作,發明了計算機排版系統TEX和字形設計系統METAFONT,無償公諸于巨,使全世界的科 技文獻作者普遍受惠),現在其最新印次已很難找到錯誤,而相關史實的新證據、相關研究的新進展、習題的新解答仍在及時充實到勘誤表或新的印次中。

    翻譯《計算機程序設計藝術》經過的片斷回憶
    蘇運霖
    那是在1973年至1974年期間,為了在吉林大學開設有關軟件的課程,我被吉林大學派往中科院數學所進修,同時和數學所、中山大學和貴州大學的同 志一起協作,從事XR(系列軟件)項目的某個子課題的研究。當時,國內對于計算機軟件的重要性才剛剛有所認識,因此對于程序設計、操作系統等,以中關村及 北大、清華為中心,掀起了一個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熱潮。就在這期間的一個周日,我來到五道口的外文書店,猛然發現了醒目的"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的3卷大部頭新書,心緒為之一動,通過流覽書的目錄和部分章節,感到這是極有價值的書,在決心認真閱讀學習的同時,心里也產生了 把它們譯成中文的念頭。

    當然,這樣的重頭書,不會只引起我一個人的注意。計算所和數學所的許多同行也都傳開了有這本新書的消息。人們自然也都感到,把它譯出,很有價值。

    不久之后,我就回到了吉林大學。長春的外文書店,也都有了這套書,我向當時在一起工作的管紀文先生介紹了這套書,并把我想把它們譯出的想法告訴了他。當然 我們也告訴了當時任系主任的中科院學部委員,我們的老師王湘浩教授,他對我們這一重大舉動,也深表支持。于是,我們也就這樣開始干起來。

    但是,那還是"文化大革命"時期,雖然已經不是只抓革命,不搞生產的文化大革命時期;特別是在鄧小平 復出,主持中央工作的階段,學校已開始了招生和教學。然而,壓倒一切的還是革命,后來又搞起批林批孔,矛頭所指,直接針對周總理,后來又再次搞起批鄧。當 時,我白天時間,全在挖防空洞中消耗掉了,所以,我只能在晚上和清晨進行翻譯工作。我和管紀文先生的分工是:我全部負責翻譯,再由他謄清我的譯文,并做一 些潤飾工作。整個3卷,我們都是這樣干的。我們的翻譯工作,真正地做起來,是在1975年底才開始的。

    在我們開始從事這一工作時,當然受到人們的注意。一種人認為,我們干不了,這也有一點道理,因此在此 之前,我們都還沒有干過這樣重大的翻譯工作,特別是,這個領域對我們來說,完全是新的。但是,實際上,我們并非毫無基礎,在此之前,我已經翻譯過由當時計 算所所長許孔時訪問美、加帶回的一本《操作系統》教材(多倫多大學),并且全文刊登在由當時的1015所出版的《計算機參考資料》上,當時這一譯文,就倍 受讀者稱贊,認為譯文精確、流暢,可讀性強;此外,我還譯過當時著名的《課程表68》這一ACM制定的教學大綱。所以,只能說以前的工作,在其工作量上、 難度上,沒有現在的工作這么大而已,但是,有了以前的基礎,我們怎么就干不了呢!所以對于這種人和他們的責難,我們毫不理會。

    另一種人,則站在"革命者"的角度,說我們又在搞崇洋媚外的一套,說我們宣揚西方的文明,宣揚西方的 生活方式,不知怎么回事,當時竟傳出,這本書是宣揚資產階級生活方式的。我曾為了翻譯《課程表68》而受過批判和指責,所以,對于現在的責難,我也就不當 一回事。我們堅信,這是一本高質量的科技著作,它在國外引起重視,在國內,也應得到同樣的重視,才有利于我國的科技發展。?在我們開始進行翻譯時,我們并 沒有聯系出版社討論出版事宜。只是到了我們把整個第1卷都已翻譯完時,我們才開始找出版社。而關于我們進行這套書的翻譯的消息,不脛而走。在北京的很多同 行中,許多人早已知道此事。當我們把第1卷的翻譯稿帶到北京后,許多朋友也都主動熱心地幫我們聯系此事。在這方面,給了我們很大幫助的是北京1015所的 王壽松、梁大同、嚴友淳等同志,還有數學所的陸汝鈐院士、周龍驤教授等,以及曾經到過斯坦福大學的軟件所董韞美院士等。他們幫我們聯系了國防工業出版社 (為什么沒有聯系科學出版社,我們也不大清楚,可能1015所同國防工業出版社更密切些,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吧),最后,我們得到的答復是,我們的書有望在 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就開始同國防工業出版社的四編室的同志們打交道,當時四編室主任是周先珂同志,編輯室里有張均武、徐德霆、周烈 強等同志,而負責從事本書編輯工作的,最初就是徐德霆同志。

    然而,事情卻決非這么容易,因為盡管我們在下邊已開始操作,但此事成與不成,仍須經過上頭的同意。據 說,國防工業出版社的總編也無權批準,所以,盡管我們把書稿交給了出版社,但后來卻遲遲沒有下文。我們當然很著急,想知道事情的真相。然而我們又沒有任何 了解真相的渠道。后來,聽了1015所同志們的介紹,我們才知道阻力來自于上頭。我們也才知道,所謂此書宣揚資產階級生活方式、宣揚西方文明等,實乃空穴 來風,正是上頭有人在這么說。而且,也才知道,許多國內當時的專家,如計算所閻沛霖、羅沛霖,15所總工陳力為等,都以他們政治上的大無畏精神和業務上的 遠見卓識,給了我們支持,他們力薦這套書的出版,最后才使上邊為我們出書開了綠燈,也才使后來的工作,順利地進行下去。這段使我們的工作險些胎死腹中的時 間,有兩三個月之久。這也就是為什么我要在本書的新譯本的前言中,回憶此事,并對那些曾經幫助過我們的領導和專家致以深深謝意和敬意的原因。當然,說起 來,最根本的是,鄧小平同志改革開放,科教興國的思想,使中國不再是閉關鎖國,夜郎自大,這才有我們在該書譯者前言中提到的祖國科學的春天。

    這里還要提到本書作者D. E. Knuth的訪華之行。1977年,Knuth攜夫人和兩個當時尚未成年的女兒訪問中國,為時3周。陪同他訪問的是加州圣地亞哥大學的華裔教授胡德強先 生,胡先生是北京籍人,但在臺灣受教育和成長,講一口流利的北京話。Knuth來華訪問的消息,由科學院數學所的陸汝鈐教授等通知我和管紀文先生,并請我 們也從長春前去北京,參加同Knuth的會見和聽取他的報告、同他座談等活動,這使我們有幸同本書作者認識。他當時還未滿40歲,然而已經學富五車,蜚聲 四海,并榮獲計算機界最高獎--圖靈獎。但見他高大健壯,風流倜儻,而又彬彬有禮,極富學者風度。他在北京的講話,談到了算法和算法分析的重要性以及一些 他認為甚有價值的問題。也談到了后來成為他的重大成果的計算機印刷和排版技術--METAFONT和TEX。

    胡先生向我們講述了他的一些生平。他是在加州理工學院接受的高等教育,由于他聰明過人,又十分勤勉發 奮,因此在大學階段就已經做出了令業界矚目的成就。后來,他沒有通過碩士階段,就直接讀博士學位。他在CACM雜志社曾經工作過一段時間,審查和研究了許 多算法,從而為他成為算法設計和分析的先驅打下了基礎。他不僅在計算機科學領域有極高造詣,而且興趣廣泛。他酷愛文學,對莎士比亞戲劇深有研究,而且他本 人就出版過小說。他還熱愛音樂,對音樂也很有研究。后來,還寫過用計算機譜曲的文章。他生活很有規律,每天都有固定安排,如周一是閱讀和處理文件的時間, 周二是接待學生和客人來訪時間,周三爬山,周四上課,然后其它是研究工作時間。他有過人的精力,每天可以不離書案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還講到他的夫人,她 是學過中文的。大概就是由于這點吧,使他們對中國很友好。他在來中國之前,要他的學生姚儲風為他取了中國名字--高德納。當他得知我和管先生是他的著作的 中文譯者后,對我們表示了鼓勵和支持,后為當我們請他為中文版寫序時,他欣然答應,并且很快就寄來了。但是遺憾的是,后來該書第1次印刷時,該序未被收入 其中,使我覺得很難向他作解釋。然而在第2次印刷時,還是收進來了。這次,在我們出版新版本時,他又一次為中文本寫序,足見他對于此書在中國出版的支持, 而且信中充滿了作者對中國讀者的殷切期望。信中提到要用他的中國名字,這大概也是因為當初我們沒有用他的中文名的一點不滿而發吧。

    這里我還想透露一件鮮為人知的事情。在80年代,中國開始大規模公派留學生出國,我當時也屬于政府考 慮選派的對象,因此曾經去信給他,表示希望他幫助安排到斯坦福大學進修。他回信表示進修不可能,但他可以讓我攻讀他的博士學位。由于不知道博士學位是由對 方提供資助的,我竟由于感到經濟上沒有保證而沒有接受。這成為日后的一大遺憾,我把這當成一生中最大的失誤。

    在第1卷出版的過程中,我們繼續進行第2卷和第3卷的翻譯工作,而且所有3卷書,在我于1980年調 到暨南大學之后不久,都全部完成了。但是3卷的出版順序,卻并非按照1,2,3的自然順序,這是因為當時有些專家認為第3卷比第2卷更急需,要我們先把第 3卷搞好。于是造成了歷史上這一個事實--第3卷先于第2卷出版。而且,由于書價的劇烈浮動,使書的印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第1卷頭一次印了30 000冊,第2次又印了10 000冊;但第3卷則僅印了10 000冊;第2卷,差不多推遲10年出版,和第1卷定價相差達10倍,因此印量僅3000冊。?

    第2卷的推遲,還有一個原因,即原書作者在該書出版不久,即出了新版,新版大概是1984年或 1985年出版的,因此出版社自然希望我們重新按新版本譯出。此時我已經在新西蘭,而譯稿交給陸汝鈐院士校閱。那時他把譯稿放在他的辦公室里,辦公室里是 七八個人一起辦公(可見當時知識分子的工作條件何其艱苦),結果,有一年,在他出訪而所內搞迎新大掃除時,把譯稿當成廢紙扔掉了。所以在1986年,我從 新西蘭回國之后,在出版社找我要稿子時,陸教授才發現稿子丟失了。還好,并未全部扔掉,大概丟了三分之一多一些。他為此深感抱歉,我也無話可說,只好重新 翻譯。在這期間,又不知什么原因,一直使該書的出版拖延良久,直到1992年才終于出版了。?

    以上這些事情,不覺之間,已經距今20余年,至少也有10余年了。在我重操舊業翻譯該書新版時,回憶它們,感觸良深。寫下它,作為永遠銘記的一段人生經歷。

    董韞美院士對《計算機程序設計藝術》的評論

    本書通過對不同應用領域中各種算法的分析,研究算法的復雜性,即算法的時間、空間效率,探討具體算法適用的問題和各種具體問題宜用的算法。本書內容博大精深,全書計劃七卷,現已出版三卷。作者因為三卷書獲得美國計算機協會1974圖靈獎(該獎被國際公認為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

    該書在計算機科學界早有定評,頭三卷幾十年來一直被相關領域教師、學生和學者奉經典(Bible), 1999年底被American Scientist列為20世紀最佳12部學術專著之一(與狄拉克的量子力學、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曼德布羅特的分形論、鮑林的化學鍵、羅素和懷特海德的數學基礎、馮諾意曼和摩根斯坦的博弈論、維納的控制論、伍德沃和霍夫曼的軌道對稱性、費曼的量子電動力學等科學史上的經典著作并列)。

    作者高德納幾十年來對此書傾注的心血難以計量,他力求隨著有關領域的最新進展不斷更新內容,力求隨著原版書的不斷重印令其技術的、史實的和出版方面的錯誤或不當減到極少(他為了能夠滿意地隨時修訂自己的著作,發明了計算機排版系統TEX和字形設計系統METAFONT,無償公諸于巨,使全世界的科技文獻作者普遍受惠),現在其最新印次已很難找到錯誤,而相關史實的新證據、相關研究的新進展、習題的新解答仍在及時充實到勘誤表或新的印次中。

    本書已被翻譯為幾十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英文原版書在國外已經是第11次印刷,最新中譯本也已重印。

    國防工業出版有遠見地引進這部煌煌著,在我國學術界和計算機業界產生了很大反響。與譯其他書 籍不同,翻譯此書,除了學術功底之外,需要譯者具有大勇氣,發大愿心,以大毅力從事。同樣,對于譯本的編輯和出版者,也需要付出遠遠超出其他書籍的細心和 勞動。受原作者嚴謹學風熏陶,國防工業出版社編輯花費了大量心血保證中文版的質量,并做到了中文版與原書的同步更新,這在我國出版界尚不多見。

    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院士 董韞美

    2003512

    原文轉自:http://www.kjueaiud.com

    評論列表(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老湿亚洲永久精品ww47香蕉图片_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北美法律_国产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_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