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線器和交換機的區別以及分類
發表于:2007-09-07來源:作者:點擊數:
標簽:
交換機Switch的出現,替代了原來的集線器HUB。 首先,讓我們先簡單地了解交換機和集線器間的區別。集線器采用的是共享帶寬的工作方式,簡單打個比如,集線器就好比一條單行道,“10M”的帶寬分多個端口使用,當一個端口占用了大部分帶寬后,另外的端口就會顯
交換機Switch的出現,替代了原來的集線器HUB。
首先,讓我們先簡單地了解交換機和集線器間的區別。集線器采用的是共享帶寬的工作方式,簡單打個比如,集線器就好比一條單行道,“10M”的帶寬分多個端口使用,當一個端口占用了大部分帶寬后,另外的端口就會顯得很慢。相反,交換機是一個獨享的通道,它能確保每個端口使用的帶寬,如百兆的交換機,它能確保每個端口都有百兆的帶寬。
正因為交換機比集線器有著明顯的優勢,目前的集線器幾乎可說絕跡市場。更重要的因素是交換機的價格不斷下滑,在性價比的促使下,集線器沒辦法不退出“江湖”。
現在,
網絡設備市場對交換機有很多不同的命名,很大程度上是各品牌間對交換機不同的命名,筆者大致把交換機簡單分為幾類:普通交換機、網管交換機、三層交換機和模塊化交換機。
普通交換機
這個好理解,就是什么功能都不具備的,單純是支持數據的傳輸功能。
網管交換機
意思就是設備可進行管理使用,如端口的劃分VLAN,對數據流量的限制等等。
三層交換機
三層交換機算是比較高端的設備了,在一般家庭或者小企業中都不會使用上,三層交換機具有路由功能,主要是用來連接分布層交換機的使用。
模塊化交換機
這種設備具有很強的適用能力,它可因應不同的使用環境做出不同的
解決方案。設備多是空機箱,外加不同的模塊,如光纖接口和RJ-45端口(LAN和WAN),從而達到語音、數據等功能的實現。這種設備的優點在于靈活,但價格卻非常之高。
除了明白以上介紹的事情外,大家在購買設備時還需要注意設備的一些技術,如數據交換模式、背板帶寬與端口速率的關系、可擴展設備的端口類型等等。
一、三種方式的數據交換
Cutthrough:封裝數據包進入交換引擎后,在規定時間內丟到背板總線上,再送到目的端口,這種交換方式交換速度快,但容易出現丟包現象;
Store&Forward:封裝數據包進入交換引擎后被存在一個緩沖區,由交換引擎轉發到背板總線上,這種交換方式克服了丟包現象,但降低了交換速度;
Fragment Free:介于上述兩者之間的一種解決方案。
二、背板帶寬與端口速率
交換機將每一個端口都掛在一條帶寬很高的背板總線(CoreBus)上,背板總線即背板帶寬。端口速率即端口每秒吞吐多少數據包。
三、模塊化與固定配置
交換機從設計理念上講只有兩種:一種是機箱式交換機(也稱為模塊化交換機),另一種是獨立式固定配置交換機。
機箱式交換機最大的特色就是具有很強的可擴展性,它能提供一系列擴展模塊,諸如千兆以太網模塊、FDDI模塊、ATM模塊、快速以太網模塊、令牌環模塊等等,所以能夠將具有不同協議、不同拓撲結構的網絡連接起來。它最大的缺點就是價格昂貴。機箱式交換機一般作為骨干交換機來使用。
固定配置交換機,一般具有固定端口的配置。固定配置交換機的可擴充性不如機箱式交換機,但是成本卻要低得多。
談了這些后,相信大家對交換機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概念。
原文轉自: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