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GBase-T標準將把非屏蔽銅雙絞線和其RJ-45連接器的方便性和熟悉性拓展到10Gbps領域。 6月,IEEE批準公布了802.3an-2006標準,也即所謂的10GBase-T。這個標準文件描述了利用銅雙絞線物理層(PHY)傳輸的10Gbps以太網設備。 雖然在這類線路上運行10G以太網曾經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但標準制定者依靠4項技術構件使10GBase-T變為現實:損耗消除、模擬到數字轉換、線纜增強和編碼改進。 消除回波與串音 10GBase-T標準的開發工作從2002年開始,編寫這項規范的IEEE任務小組認為,10GBase-T需要在6倍以上于1000Base-T的速度上,將內部線纜損耗消除提高1000倍左右。 與1000Base-T類似,10GBase-T同時在線路上雙向傳輸。因此,在接收到微弱的遠端信號的同時,還會接收到回波和來自向線路另一端發射信號的發射機所形成的近端串音。因此,來自整條線路的回波必須被消除。此外,10GBase-T需要加大噪音減少度,使它達到所要求的、顯著的遠端串音消除。這個問題將通過新的基于平行變換的處理技術(類似于雷達處理中使用的技術)加以解決,新的消除和均衡組合方式,在合理的復雜度水平內執行所要求的處理。 信號轉換與線纜增強 模擬到數字轉換器提出了另一個挑戰。10GBase-T需要至少以每秒8億次的頻率將信號數字化為大約10比特的精度。10GBase-T采用了數字修正和并行化,還論證了在提供所需轉換速度和精度的同時,消耗低信號數字功率的技術。 由于減少了收發器的噪音和線纜內的串音,系統中的主要噪音源變成了來自相鄰線纜中的其他10GBase-T的串音。線纜廠商與10GBase-T PHY專家之間開展了跨行業協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了銅線纜的外來串音特性。線纜廠商正在對一項線纜規范(TIA/EIA-568 Addendum 10)和有關安裝線纜的技術公告(TSB-155)進行最后的潤色。TIA/EIA-568 Addendum 10定義了用于100米10GBase-T的新6A類線纜。TSB-155描述了測試與減噪技術。幾家廠商已經發布了準標準6A類線纜系統。 編碼奇功 最后的構件,即編碼改進已經證明,不斷提高的硅集成水平,使曾經被認為不切實際的技術,具有了商業上的可行性。 10GBase-T采用接近基本編碼極限的先進低密度奇偶校驗(LDPC)碼。LDPC是在上世紀60年代發明的,但一直很少得到應用。直到不久前,編解碼器還被認為過于復雜,因此不能用于商業應用。 到上世紀80年代末,技術人員意識到編碼的這種計算障礙并不是根本問題。一直到90年代初,這個障礙才被用于科學研究領域(包括太空通信)的高度集成編解碼器所突破。10GBase-T將開拓這種實現低比特錯誤率高性能編碼技術的商業應用。 由于在噪音消除、轉換、線纜和集成方面的進展,10GBase-T今年將進入硅產品。這項標準將把非屏蔽銅雙絞線和其RJ-45連接器的方便性和熟悉性拓展到10Gbps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