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網絡優化是指按照一定的準則對通信網絡的規劃、設計進行合理的調整,使網絡運行更加可靠經濟,網絡服務質量優良及無線資源利用率較高,是對用戶及運營商都是十分重要的。網絡服務質量 ITU-T 建議E?800對服務的質量劃分為六項。
而在六項服務中與網絡優化有關的服務能力有三項。
⑴業務接入能力。即在用戶請求時在一定的容量限制和其他既定條件內,得到業務的能力,在移動通信中該項性能可看作呼損問題。
⑵業務保持能力。即在一經接通后就能在既定的時間及條件下,保持通信的能力,通常又稱掉話問題。
⑶業務完善能力。即在通信中保證通話質量、防止干擾的問題。
按照前面所說到的服務能力要求可歸結出網絡優化的主要內容為:
⑴力爭做到網絡的無縫隙覆蓋至少達到90%,覆蓋區無盲區,同時保證照射區內達到最低接收電平;
⑵無線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頻率的復用系數,擴大網絡的容量;
⑶減少干擾,降低掉話率,提高切換成功率。
上述三項內容集中起來就是網絡容量及網絡覆蓋兩個方面問題。這些都與基站天線參數的正確選擇與調整密切相關。
下面我們具體分析一下天線在網絡優化中的作用。
⑴我們都很熟悉在移動通信中由于多徑傳輸使信號產生快衰落,衰落電平變化幅度可達30dB,每秒鐘近20次,這顯然是嚴重的干擾。目前解決多徑干涉引起的快衰落主要依靠天線的空間分集與極化分集,當然第三代移動通信中利用Rake接收機技術及智能天線可以更有效地解決多徑傳輸引起的信號快衰落效應。
⑵為了達到無縫隙覆蓋,正確選擇基站天線參數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對三扇區在話務量密集地區通常選用水平方向圖,半功率波束寬度為65度的雙極化定向天線。由于基站間距離大約在300米~500米,此時天線的俯仰角(波束傾角):(式中是波束傾角,h為基站天線高度,r為站間距離),可由此式算出,大約在10度~19度之間;對于話務量中密集區,基站間距離大于500米,此時大約在6度~16度之間;對于低話務量區,由于基站間距離可能更大一些,大約在3度~9度之間;對于話務量不大,主要考慮覆蓋面積大的要求,此時基站間距大,則可用全向內置電下傾的天線。
為了減少照射區內由于建筑物而產生的阻抗效應,還需對天線架設高度進行調整,這樣才能保證照射區內滿足最低照射電平要求。
⑶對高話務量區也可通過調整基站天線的俯仰角改善照射區的范圍,使基站的業務接入能力加大;而對低話務量區也可通過調整基站天線的俯仰角加大照射區范圍,吸入更多的話務量,這樣可以使整個網絡的容量擴大,通話質量提高。
⑷利用賦形天線(上旁瓣抑制、下旁瓣零值填充),可以降低其它基站帶來的干擾及徹底解決塔下“黑”的問題。
由此可看出天線雖然在整個天線組網中僅占經費比例的1%~2%,但它在網絡優化及維護工作中所占的工作量幾乎是50%~60%??梢哉f如果沒有好的天線,就不會有好的無線網絡,更不會有高質量的無線移動通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