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頁 1 2
無線技術是下一輪網絡通信產業最大的增長點毋庸置疑,但目前3G還需要更多耐心等待,WLAN何去何從也還是未知數,多少令人對無線技術有著些許遺憾。
2004年中,作為繼3G和WLAN之后被業界寄予高度厚望的WiMax技術得到了快速、迅猛的發展,并且包括摩托羅拉、西方多路和奧維通等公司相繼推出了Wimax產品。而已聚集包括運營商、通信設備商等在內的180家企業的WiMax論壇的壯大更是令人充滿期待。
在高速發展背后,我們也看到WiMax技術在相繼解決了無線網絡帶寬提供、傳輸距離,以及網絡安全性等問題之后,目前卻還在移動無線標準(802.16e)和固定無線標準(802.16e)之間徘徊。
緣由:初衷聚焦固定
對于很多人來說,WiMax 是一個嶄新的技術。其實不然,早在1999年IEEE組織就已經成立了802.16工作組,負責進行固定無線接入空中接口標準的規范,當時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也正是當時初衷聚焦在固定無線方面,造成如今業界為了移動無線 (802.16e)和固定無線 (802.16d)的爭論。目前,IEEE 802.16標準主要包括802.16d和802.16e,其中802.16d是固定無線接入的標準,802.16e則是支持移動特性的標準。
802.16d的初衷是統一固定無線接入的空中接口。該標準可以應用于2-11GHz非視距(NLOS)傳輸和10-66GHz視距(LOS)傳輸,已經于2004年6月正式批準。而802.16e的目標是能夠向下兼容802.16d,在802.16d固定無線接入標準研制的基礎上,為了支持移動特性,802.16e目前正在加入新的特性,如切換、安全等。預計2005年上半年802.16e標準將完成標準化。
如今,802.16開始轉向制定支持移動特性的無線接入標準,以及推動IEEE802.16應用的WiMax論壇的成立,加之多個大公司的強力支持,IEEE 802.16標準尤其是IEEE 802.16e標準技術已引起業界越來越大的關注和爭議。
定位:最后一公里接入
作為解決遠距離最后一公里接入的無線網絡解決方案,WiMax 最初設計定位是通過一種固定寬帶無線接入的方式來取代DSL,為用戶提供多一種最后一公里的接入方式。眾所周知,WiMax工作在2~11GHz波段,支持非可視連接,傳輸點與接收天線之間無需可視連接。作為線纜和DSL的無線擴展技術,WiMax可實現無線同寬帶接入的統一,同時,WiMax 還提供50公里的傳輸距離、75Mbps的傳輸速度,可適應用戶的不同需要,實現用戶網絡中各種數據、語音和視頻圖像的傳輸。
此外,從系統容量上看,WiMax 基站的一個扇區可同時支持 60 多個采用 E1/T1 的企業用戶,和數百個采用 xDSL 的家庭用戶。因此, WiMax 的一個基站在同時接入數百個遠端用戶站,還可為同一用戶站提供多個業務流的傳輸能力,從而更大地提升實際接入用戶數。因此在某種意義上, WiMax 可解決最后一公里的通信接入問題,特別是對于很多發展中國家或偏遠地區沒有 Cable 和 DSL 服務,因為有線基礎設施費用較高,通過 WiMax 的部署將有助于打開此市場,也就是最后一公里的無線寬帶部署。
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 Visant Strategies 的估計, 2008 年 WiMax 的產品市場銷售額可突破 10 億美元的大關。而ABI 的預測是 2008 年包含 WiMax 和 802.20 的長距離寬帶無線市場的銷售額將達到 15 億美元。
優勢:寬帶移動無線
在當今各種無線技術百舸爭流的市場格局中,WiMax 與包括3G、WLAN、UWB等各種無線技術互為補充的關系已得到公認,但對于更新的無線技術802.20而言,WiMax 的地位已開始受到威脅。最初802.16定位在固定無線,且IEEE認證802.16a和802.16d兩個標準都不包括移動特性。但隨著802.20技術的發展,WiMax支持者意識到,只有具有移動特性才能保證WiMax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WiMax 要無線更要移動的優勢,從本質上開始改變WiMax的應用方向,增加移動通信方面的服務。通過加入移動特性,一方面,WiMax 可以像原來設想的那樣,作為服務供應商和電信商最后一公里接入的技術手段,同時還可成為運營商們搭建語音和數據骨干網絡的主流技術。
按照Wimax的商用計劃,到2006年802.16即可集成到筆記本電腦,實現在城域網范圍內的可移動的寬帶無線數據服務。在城域網的范圍內,用戶無須購置新的終端,僅用集成802.16功能的筆記本電腦,就可以60km/小時以上的移動速度,不間斷地享用高于3G十倍以上的速率而構成的寬帶精彩內容服務。而且WiMax還能作為WiFi的備份,使用戶可快速、容易地訪問、漫游WiFi熱點,而筆記本電腦、PDA、手機也可以通過在WiFi和WiMAX間自由切換訪問互聯網,實現無縫的無線連接。
此外,WiMax 還具有成本低、易實施的優勢,從而使新興運營商有機會快速切入市場。在基站建設方面,不同于過去所采用的無線技術,移動信號站為了更好的工作,減少障礙物的影響,都需要搭建高高的基站,WiMax可大大降低移動運營商的成本。
挑戰:成本和商用模式
任何一種技術的大規模應用,設備成本和商用模式是其重點,WiMax 也難免其俗。奧維通技術市場總監劉長江坦言,如今WiMax 的發展態勢正如1998年的WLAN一樣,雖然技術上已相對成熟,但成本和商用模式還有待商榷。他介紹說,WiMax 技術的商用計劃是2005年至2006年間主要以實現替代ADSL接入方式為主,為用戶提供固定寬帶無線接入;2007年至2008年,將通過在移動便攜式產品終端上配置WiMax 模塊,實現廣域范圍內的移動WiMax 接入;第三階段則是實現全網移動,無縫漫游。
目前,雖然WiMax建設者以寬帶、低成本到戶、到桌面問題的一種有效辦法,特別是偏遠地區的低成本寬帶化接入問題。而且WiMax在成都、大連的試驗性應用也對這兩個城市的信息化水平、經濟發展和綜合實力的提升產生較大的積極作用,但正如當年WLAN一樣,設備價格過高仍是最大的制約因素。市場調研機構Yankee集團分析師LindsaySchroth指出,目前,提供無線寬帶接入服務的MMDS(Multipoint Multichannel Distribution System)多點多通道分布式系統供應商包括WiMax天線架設在內的平均部署成本約在每用戶3000美元左右,這種高昂的部署成本不僅很難使服務供應商獲得足夠的投資回報,也會讓多數用戶退避三舍。雖然新近Wavesat發布了802.16d WiMax芯片,而英特爾預計明年中推出的WiMax芯片,兩家公司均看好WiMax 未來的商用前景,但他們也表示,短時間內,由于應用難以廣泛普及,WiMax的成本將是制約其發展的最大瓶頸。
此外,WiMax還面臨著頻率資源的配置。802.16a的工作頻段是2-11GHz的需指配的頻段,這一頻段在我國兩年前頒布的新的無線電頻率劃分規定中己分配完畢,并未給Wimax留下空白頻段。同時,3G技術的成熟和規模商用,也將較大程度的影響運營商對于WiMax 的投資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