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們《詳述3.5GHz寬帶無線接入技術(上)》講了3.5GHz寬帶無線接入的系統配置、頻段選擇、提供的業務、用戶信息安全保證,3.5GHz寬帶無線接入技術等方面的問題,下面我們接著談談3.5GHz寬帶無線接入的地位以及中國3.5G無線設備市場競爭格局等方面的問題。
六、3.5GHz寬帶無線接入的地位
由于3.5 GHz 頻率資源的有限性,要想充分發揮該系統的作用,中標的大部分公司都把自己的目標市場定位于接入需求為256K~10 Mbps 的用戶,以中小型企業等集團用戶、寫字樓和高科技園區、網吧等為主要的用戶群體。
這一市場群體定位并沒有錯,但是更主要的是,3.5 GHz 的基本定位是在新興市場,也就是其他寬帶接入手段還沒有覆蓋的地方,這一點在應用成功的海外市場已經得到驗證。全球第一大3.5 GHz 系統供應商奧維通中國區首代伍圣安說,“3.5 GHz 的成功運營是在墨西哥、拉美等發展中國家實現的,這些國家還沒有十分完善的光纖接入網絡?!?br />
事實上國內幾個3.5 GHz 實施順利的運營商也完全按照這一思路進行。電信與網通都是非常有計劃地在自己的接入網絡達不到的城市來競爭3.5 GHz 頻率,他們所針對的市場一是快速地在對方領域內利用3.5 GHz 提供中小企業的接入,再就是開拓新興市場比如話吧、網吧的接入。中國移動則利用3.5 GHz 輔佐WLAN,以快速地覆蓋市場,聯通更是在“寶視通”業務中大量使用了3.5 GHz 進行網絡連接。
起填空作用的3.5 GHz 接入無法占領接入市場的主流,相應投資規模也無法與其他寬帶系統投資相比。在去年最大的3.5 GHz 運營商中電華通按兵不動的情況下,這一年的3.5 GHz 系統投資只有2億人民幣,按照這一比例,今年擴招的300個城市3.5 GHz 投資將達到20億元以上。這一市場規模雖然還能夠養活目前的四家主要3.5 GHz 系統廠商,但是與僅ADSL就上百億的投資相比相形見絀。
事實上,通過這幾年的運營,無線電管理局已經意識到3.5 GHz 必須交由電信運營商來運營,但其作用也僅僅是作為補充手段。
2004年中標的基本上都是大型基礎電信運營商,對于他們而言,3.5GHz固定無線接入系統并不是自己的關鍵性業務,不是收入的主要來源。他們往往把該系統作為自己開展業務的一種補充手段,作為增值業務進行發展,而且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來拓展自己的其他業務,提供更多更靈活的接入手段。
七、3.5GHz寬帶無線接入在中國的招標概況
3.5GHz無線接入在中國得到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通過招標解決了頻率使用問題,同時3.5GHz系統憑借其在傳輸距離、接入帶寬、抗雨衰以及價格方面的優勢,在2001年和2003年的兩次招標中,奠定了一定的市場基礎和應用規模。2004開始的第三期招標將使3.5GHz系統在中國的應用更加深入。
2001年,我國首次采用評選招標的方式,在南京、廈門、青島、武漢、重慶5個城市進行了3.5 GHz 地面固定無線接入系統頻率使用權的分配試點工作,將3.5 GHz 頻段2×30 MHz 頻帶資源通過評選招標方式給各個運營商進行分配。一期工程中標運營商的主體是新興運營商,原希望通過新興運營商走出一條固定無線接入業務運營的新路,但是實際運營過程中,一期中標新興運營商的實際操作效果并不理想。
2002年,為了適應我國電信市場發展需要,信息產業部決定在第一批五個城市試點招標的基礎上,繼續推進3.5 GHz 頻段地面固定無線接入系統頻率使用權的試點招標工作,試點范圍由第一批的5個城市擴大到了北京、杭州、天津、石家莊、太原等32個城市。二期總結一期的實際建設和運營經驗的基礎上,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大多數傳統運營商已經進行一些實驗網的建設運營,積累了一定的運營經驗,所以在3.5G二期招標時,部分新興運營商選擇了退出,而傳統電信運營商紛紛進入這一市場。二期中標城市最多的中國聯通的運營思路是,將3.5 GHz 固定無線接入系統的基站通過SNI接口與聯通當地的城域骨干傳輸網相連,并實現與聯通IP視訊網、VoIP網、193長途網、ATM/FR網、互聯網和移動網等各大業務骨干網在當地節點的連接,3.5 GHz 固定無線接入系統的終端站(遠端站)通過UNI接口接入用戶設備或者和用戶駐地網連接,向用戶提供視訊、話音、互聯網、專線、VPN等業務。二期中國鐵通獲得蘭州等五個城市的3.5 GHz 頻率使用權,并獲準經營相應的電信業務。為更好地運用3.5 GHz 寬帶無線接入技術,2002年7月,甘肅鐵通就報經甘肅省無線電管理委員會同意,與設備廠家共同組建了3.5 GHz 無線接入蘭州試驗局,接入用戶定位為話吧、網吧和小集團用戶。
2004年的第三期招標延續二期的基本態勢,仍是傳統運營商處在主導地位。
2004年3月初,信息產業部正式發布了全國第三批3.5 GHz 地面固定無線接入系統使用頻率招標工作啟動的消息,并邀集了國內九家運營商進行投標。本次招標范圍覆蓋27個省、自治區行政區域的300余個城市,相比第一批的5個城市和第二批的32個城市呈幾何級數增長。
第三批招標的城市與前兩期并不重復,特點是將深入中國內地各省份的二級城市,這些地區相比前兩期的城市網絡基礎設備薄弱,缺少城市骨干網、有線網絡覆蓋面積小。
4月14日,我國3.5GHz頻段地面固定無線接入系統使用頻率(第三批)中標結果在北京發布,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鐵通五大運營商分別獲得河北、山西、內蒙古等27個?。▍^)的3.5GHz頻段2×30MHz頻率使用權,并將獲準經營相應電信業務。專家預言,我國3.5G無線接入建設將從此進入高潮。
當前,3.5G地面固定無線接入技術在我國已經迅速鋪開,并表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它將有力地帶動我國包括LMDS等在內的無線接入技術的發展,將為用戶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業務和服務。
八、中國3.5G無線設備市場競爭格局
3.5GHz固定無線接入在我國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運營商和設備供應商都在積極尋找適合于中國國情的盈利模式。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商業盈利模式,無論對于設備供應商還是對于網絡運營商都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目前,中國3.5G無線設備市場競爭格局如下:
1.無線核心技術主要來自國外專業的廠商,同國內廠商的合作共同推動市場發展
國外的固定無線技術研發和生產能力是領先于中國廠商的,在固定無線技術的發展過程中,“以市場換技術”的市場發展策略又一次得到了體現。中國的通信廠商在固定無線通信領域的技術和生產基礎是相對比較薄弱的,即便是已經成長起來的像中興、華為這樣的大型通信設備制造商,在無線通信方面的技術積累也不夠,無法和國外的專業廠商相抗衡。所以國內的通信制造企業在發展固定無線技術的開始階段,采用的是OEM國外的無線技術廠商聯合的方式,在此過程中,不斷學習和積累自己的技術研發能力。
基本上所有的國外設備廠商全部都是選擇OEM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而最主要的設備銷售、實施集成、售后服務則全部都由OEM廠商完成。國外的無線廠商采用這種合作的策略,也是盡快進入中國的一種方法,同時在技術服務和支持等方面也可以得到本地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對合作雙方來說,是一種“雙贏”的策略。
2.本土設備廠商的快速成長不容忽視
中國的固定無線市場的真正啟動是2001年開始的,此前一些國外的無線廠商和中國運營商也開展了一些無線接入試驗網建設工作。
雖然在目前的無線接入設備市場中,基本上是國外的技術和廠商,但中國本土設備廠商的快速崛起也不容忽視,中興通訊就是國內擁有無線技術研發的重要廠商,在市場初期中興采取和國外無線廠商聯合的策略,很快在無線技術的研發上取得了進展,目前中興已經可以提供自有技術的無線產品,成為無線設備市場上重要的一家國內廠商,中興的市場競爭能力是絕對不容忽視的。許多國外廠商也紛紛將中興通訊列為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之一。
3.各無線技術廠商的無線技術方案呈現多樣性
目前因為整個固定無線接入市場并沒有統一的標準,所以從廠商到運營商都沒有去進行一個整體上的市場標準制定,這也導致市場中的技術方向呈現多樣性。ATM、IP、電路、IP+電路等技術均有廠商在做。這也使得整個技術市場顯的有些混亂,在產品設備的價格上,因為廠商間的產品技術差異性很大,所以價格的可比性不強。
中國的無線接入技術發展前景廣闊,呈現多層次的發展格局。無線的業務應用與服務模式是市場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網絡運營商在無線網絡建設中應進行合理的規劃和選擇;無線技術和產品的提供者需要不斷拓展技術的應用領域,并不斷開發新的業務應用。目前無線接入系統對于運營商來說,還沒有清晰明確的發展規劃和模式,無線設備廠商應隨時把握市場發展趨勢,對運營商的網絡情況和業務需求有相當的了解,對自己的產品應用方向有所規劃。這就要求設備廠商在產品的推廣時必須有相當的靈活性,能夠針對運營商業務發展需求來進行快速的調整。同時積極尋求合作模式是實現多贏局面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