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的普及程度正在日益提高,聯盟商業情報(ABI)公司的資料顯示,2002年全球Wi-Fi設備的銷售額激增了25%,達到12.5億美元,成為當前的一個亮點,ABI預計,今年這類設備的銷售將增長33%,達到16.7億美元。
受這一預測的影響,2002年風險投資商在Wi-Fi類企業中投入了20多億美元投資。
Wi-Fi可能是自Web后最熱門的高科技市場,盡管這是令人振奮的消息,但人們也擔心,Web過度投資的歷史會發生在Wi-Fi身上重演。大多數的重大科技進步在開始時都會吸引比市場能夠容納的廠商多得多的廠商參與進來,而后就會不可避免地導致一些廠商黯然出局。
越來越多的分析家擔心,在高科技市場普遍低迷的情況下,一個市場領域的繁榮可能導致它的過度擴張,并造成供需不平衡,重復過去3年來電信產業的惡夢。Adventis公司的分析師安德魯表示,Wi-Fi被過高估計了,很快就會出現回落。
事情并非這么簡單,Wi-Fi實際上包括二個市場,一個是面向消費者的,另一個是面向企業的。目前,它們似乎面臨著不同的路線,一個要困難一些,而另一個則更有希望。
消費者Wi-Fi市場的問題是:需求有多強?據市場調研廠商Cahners In-Stat公司預測,全球公共熱點的數量將由12235個增長到07年的145417個。但它們的用戶是否也會以同樣的速度增長還是一個未知數,分析人士稱,由于用戶只有預期的四分之一,T-Mobile公司已經將將節點的使用費由每分鐘25美分降低為10美分。
需求可能會相當疲軟,因為與Web本身一樣,Wi-Fi消費者市場一開始就象一個怪胎,用戶能夠隨意訪問100碼之內的任意節點。因此,從一開始,Wi-Fi服務提供商就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挑戰,即如何將這些“吃白食”的用戶轉換為收費用戶。
用戶增長的另一個不利因素是,Wi-Fi不便于普通用戶使用。它要求架設天線、重新配置計算機、擁有寬帶連接服務。
即使需求非常強勁,消費者Wi-Fi市場上的競爭也相當激烈。進入該市場的門檻相當低——對于最小的企業而言,只需要數百美元的設備以及每個月費用為50美元的寬帶服務。更激烈的是大廠商間的競爭,本月,Verizon公司宣布將向紐約的DSL用戶提供免費Wi-Fi服務,GRIC公司只收很少的費用就會向企業客戶提供Wi-Fi服務。
Wi-Fi設備廠商間的競爭也非常激烈,它們60%的收入來自消費者市場。思科去年以5億美元收購了消費者Wi-Fi廠商Linksys公司,給這一市場上的許多小企業帶來了生存危機。為了保持競爭力,思科去年將Wi-Fi設備的價格下調了25%。
下一個發生兼并的領域是Wi-Fi芯片。美林公司的分析師約瑟夫表示,今年推出的新一代Wi-Fi芯片將只能使芯片的價格暫時穩定下來。他預計,2002年Wi-Fi芯片的銷售翻了一番還多,達到了4.15億美元,今年可能會增長到5.91億美元,2004年Wi-Fi芯片的銷售會下降1.3%,只有5.83億美元。
盡管In-Stat公司的分析師艾倫認為2005年前Wi-Fi芯片的銷售不會下降,但他預計,隨著競爭的加劇,明年芯片廠商的數量將由40家減少至20家,這一趨勢已經開始:去年12月份,飛利浦公司收購了Systemonec。最后,Intersil、高通、德州儀器(TI)等廠商將主宰這一市場。
有巨大增長潛力的可能是企業Wi-Fi設備市場。InCode公司的副總裁馬汀表示,企業Wi-Fi市場還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目前,約有40%的美國企業部署了Wi-Fi網絡,三分之一的這些企業計劃在未來18個月內擴展已經部署的Wi-Fi網絡。
許多企業發現,Wi-Fi網絡能夠削減它們的電信費用,有助于提高員工的生產效率,目前,它們正在設法更好地管理Wi-Fi網絡,并努力提高這些網絡的安全性,思科和其它一些廠商聲稱已經開發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企業Wi-Fi市場將獲益于不斷增加的創新。Symbol的高級營銷主管加里說,在未來12個月內,Symbol會推出一系列的基于位置的服務,其中的一項服務將允許工廠和醫院利用Wi-Fi網絡跟蹤貴重設備的位置。Wi-Fi技術還可能廣泛應用在手機上,使用戶能夠在手機網絡和Wi-Fi網絡之間實現無縫漫游。
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