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與管理無線局域網(一)
編者按 對于無線局域網的技術和產品,我們不惜筆墨,已談了很多。其實對于用戶尤其是企業用戶而言,如何合理地設計和構建無線局域網,并完善地使用,才是最重要的。從本期開始,“無線網絡”欄目將就此進行連續的報道。
無線局域網的“生命周期”
用戶總認為設置無線局域網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無非就是將無線網卡插入筆記本,并且在臺式機上設置一個AP。事實也許真是如此,許多無線IT管理員也認同這一觀點。不過,他們的經驗可以說是片面的,他們只建立過工作組或會議室一級的小型無線局域網,很少有人曾經建立過有數十或數百個接入點的無線局域網。設計一個企業級IEEE 802.11無線局域網所需要的是有紀律的工作方法,與有線局域網并無大異。
在規劃無線局域網的過程中,IT人員還將遇到一些特殊挑戰。WLAN是一種共享介質的技術,類似于共享式以太網中用到的集線器等設備。但無線局域網缺乏專用的高速帶寬,這意味著無線局域網在設計過程就必須確保將來可以提供所需的傳輸容量,而不僅僅是能夠覆蓋某個區域而已。無線局域網還提出了對控制的挑戰:交換式以太網連接為IT人員提供了一個控制點,使之能夠管理和控制用戶對網絡的影響和沖擊。盡管接入點可以將無線局域網與以太網交換機連接起來,但無線局域網不能提供一個固定的管理點,因為用戶都在共享接入點的連接。此外,用戶是處于運動狀態下的,不可能保持在一個接入點的范圍內,因此,這一特性又引發了安全和管理方面的巨大挑戰。
網絡生命周期
建立一個企業級無線局域網需要引入一個“生命周期”的概念,也就是說IT部門必須定期對網絡進行回訪,并不斷重新設計網絡結構,從而確保網絡能夠平衡、順暢地運行。這些關鍵的生命周期過程包括網絡規劃、驗證、開發、管理和優化。在網絡規劃完成后,IT經理必須在真正部署時對設計進行一番驗證。當無線局域網部署后,IT經理還必須進行日常的監視和管理工作。同大多數網絡架構一樣,無線局域網的設計也必須時常優化,而且在必要時還要從規劃階段重新開始。
在設計一個有線企業局域網時,IT人員必須仔細設計每一個用戶所在位置的連接,而且要考慮到該雇員的應用和帶寬需求,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用戶的工作效率。當然,網絡用戶間的所有共享資源,如服務器、打印機和網關,以及會議室和其他訪客地點的網絡接入點都要納入初始規劃的考慮范圍之中。
距接入點的距離越近,連接的速率就越高。當用戶遠離接入點時,許多接入點都會自動降低連接速率。網絡設計人員應當有預見性地考慮到接入速度,這樣才能提供更高的吞吐量和企業級的網絡體驗。
當前的規劃方法
目前,多數無線局域網設計依靠的都是“試驗”方法。從設計的初始階段,即場地調查開始就是以這種方法進行的。系統集成商或網絡經理通常會安裝一個接入點,并在辦公室周圍拿著一臺無線連網的筆記本或PDA到處轉轉,場地調查軟件會收集建筑物內各點測得的無線電頻率信號。
即使網絡設計者有足夠的耐心、時間和精力來認真完成這些瑣碎的工作,現場調查也只能解決無線局域網構建過程中的一小部分問題,即無線電頻率信號的覆蓋范圍。此外,現場調查只能提供一次性的無線電頻率環境狀況,不久后,情況就可能會完全不同。網絡經理根本無從了解在現場調查完成后,是不是有人會架起一個未經授權的接入點,除非再做一次現場調查,或用戶報告發生了性能問題。另一個事實是,現有的現場調查工具根本不考慮網絡帶寬或容量問題,而這些因素對于企業商業應用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很難想像在今天的企業環境中,能夠建立起一個管理完善的無線局域網。
為了回應網絡經理們的急迫要求,許多無線局域網廠商都開始為接入點和網卡捆綁基本的現場調查工具。準備設計大量無線局域網的IT企業可能會需要購買特性更為全面的現場調查軟件。許多用于蜂窩電話網絡的現場調查工具其實也支持802.11 無線局域網標準。然而,這些復雜的軟件包價格高昂,并且是專門為蜂窩網絡設計者而準備的,對于企業IT經理而言,可能會很不適合。
只有現場調查完成后才能開始網絡規劃。首先,根據現場調查獲得的數據、辦公室布局和無線局域網產品數據清單,網絡經理要大致了解需要多少個接入點,以及將它們放在哪里。然后,當用戶開始反饋應用性能后,他還要確定正確的信道選擇,用以精確調節接入點的數量和位置。
當網絡規模變得越來越大時,這種賭博式的方法會使情況變得更加復雜。當無線局域網包含數百個用戶、多層辦公場所或大面積的地區時,簡單的計算已經無法規劃出有效的網絡。因此,在企業部署中,必須采用一種結構更為合理,而且具備良好擴展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