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在主機1(以ROOT身份進入)上敲入如下命令:
# route add ?host 192.168.150.2 133.56.9.82
# route add ?host 192.168.150.3 133.56.9.82
# route add ?net 193.168.97 133.56.9.29
然后在主機2、PC2上PING主機以及撥號進行連通測試,將會出現連接成功的提示,同樣,在主機1PING前幾個設備也提示成功。但是PC1和PC2、主機2卻網絡不通,說明路由設置正確。
如果某條或者路由設置錯誤,重新輸入命令“# route add -net 192.168.150.0 133.56.9.98”會出現“0821-279 writing to routing socket: Do not specify an existing file.133.56.9.98 net 192.168.150.0: gateway 133.56.9.98: 0821-285 ioctl returns 17 Do not specify an existing file.”的提示,此時可以命令change改變路由,但如果路由不多的情況下,可以先刷新(刪掉路由)路由,重新手動加入路由,這樣雖然有點麻煩,但是路由更加清晰。
當然,要使得路由設置永久生效,可將上述命令加入/etc/rc.bat文件中。
如果使用SMIT命令對于生手可能更為容易上手(SMIT采用界面化工具)。要達到同樣要求,用SMIT配置靜態路由的命令如下:
1、#smit tcpip
Minimum Configuration & Startup
Further Configuration
Use DHCP for TCPIP Configuration & Startup
……..
Configure IP Security (IPv6)
2、選擇Further Configuration
Hostname
Static Routes
Network Interfaces
…………
Stop TCPIP Daemons
Authentication Configuration
3、選擇Static Routes
List All Routes
Add a Static Route
Remove a Static Route
Flush Routing Table
4、填寫相關路由信息
按回車確認,這樣就實現了主機1和主機2的網絡互聯。用同樣的方法完成另外兩條路由的添加。用SMIT添加、刪除、修改路由都非常方便,尤其對于生手,如果某個選項輸錯系統還會提示出錯,因此建議多用SMIT設置路由。
四、在路由器上設置路由
目前比較流行的主要有CISCO和3COM路由器,普遍采用動態路由協議(如:RIP、IGRP、OSPF、EIGRP)來實現網絡互聯。我們以CISCO路由器為例簡述。
如果一個小型或者中型網絡,沒有或者只有較小網絡擴充時,采用手工方式輸入靜態路由并手工管理。但如果網絡增大或者網絡經常變化,靜態路由管理開銷將非常之大。
靜態路由的優點是:(1)就帶寬而言,靜態路由沒有開銷。而在動態路由中,路由協議存在一個相關的帶寬問題以維護它與臨近路由器的關系。尤其是基于距離向量的協議對帶寬要求更高。(2)就安全性而言,靜態路由可以人工限定IP地址的訪問權限,因此對于高安全行網絡而言是非常必要的。
關于在CISCO上設置路由,各方面書籍介紹不少,我們在此只是簡單介紹以下靜態路由的添加方法,其他不多做贅述。
靜態路由通過ip route 命令來設置,該命令完整如下:
CISCO(config)#ip route A.B.C.D E.F.G.H I.J.K.L/interface X。
其中A.B.C.D是目的網絡地址,E.F.G.H是子網掩碼,I.J.K.L是下一跳的IP地址,或者Interface是下一跳的接口名。X代表管轄距離(1到255)。
現有一需求,某銀行和水廠聯網(采用DDN物理鏈路),為其代收水費,雙方在各自網絡端都加有網絡防火墻,具體網絡拓撲圖和網絡配置如下:
要實現路由器1和路由器2之間路由,可分別在路由器1和路由器2上加入下述路由:
ip route 0.0.0.0 0.0.0.0 162.0.0.2(router1)
ip route 0.0.0.0 0.0.0.0 162.0.0.1 (rotuer2)
這樣就可以實現兩個路由之間的通信,當然至于網絡安全策略可在防火墻上定義(一般采取端口內轉椅或者IP地址映射以及應用端口限制的方法)。
在3COM上配置路由可用ME ?IP命令進入配置菜單,操作也非常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