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以太網是一種局域網技術,它能有效地將桌面的PC機以及服務器互聯起來。而對于承載公眾信息交換的廣域網來說,以太網則讓位給了SDH/SONET、ATM等技術,因為以太網不具備這些技術所擁有的OAM功能和SLA(ServiceLevelAgreement)驗證功能。然而,隨著光以太網的迅速發展和成熟,這種局面正在改變。
向廣域網邁進
以太網在光纖上可以獲得極高的速率,也能跨越更廣的地理范圍,從而獲得更廣的應用。實際上,已經有人預言,未來的核心網絡將是由以太網組建的。除了解決傳輸問題,以太網要在更大型的網絡獲得應用,還要解決業務的提供、管理和維護問題。也就是說,以太網的技術發展有兩條主線:一個是光傳輸;另一個是控制和管理。
傳輸方面要解決的問題是,把以太網映射到DWDM的波長上,或者先將低速以太網聚合到高速以太網上,然后再進行以太網到DWDM的映射。10G以太網的傳輸距離是40公里,如果映射到DWDM上,則傳輸距離可以拓寬到任意遠,這樣就能實現以太網的廣域網構建功能。通過將以太網直接映射到DWDM上,也免去了SDH/SONET這個中間層,這一方面意味著省去了不同接口/協議轉換所需的路由器,大大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也消除了SDH/SONET嚴格的層次性帶來的對帶寬的浪費,提高了傳輸效率。
盡管光以太網采用的技術仍然是IEEE802.3標準(幀格式、全局地址規劃),但光以太網為了扮演其電信級運營網的角色,將提供一些新的特色:如分類化業務、業務質量(QoS)、安全性、可伸縮性及類似SDH/SONET的快速可恢復性。
目前,IEEE802.3ae規定了10G以太網標準,另有一個專門的工作組正在進行以太網電信級別功能的研究,這個小組就是IEEE802.17工作組(ResilientPacketRingWorkingGroup)。
超越Best-effort
若要順利地使電信運營商采納以太網,需要解決以太網本身發展之初并未考慮的一些技術問題,例如沒有管理特性、傳輸數據時不分等級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正是目前研究的熱點,如802.17RPR和MPLS這樣的解決方案。
低時延和低抖動:這是實時性多媒體業務的需要,以前在ATM網上進行電路仿真成本是很高的,在以太網上實現則有望大幅度地降低成本,這是實現全IP網的關鍵。采用MPLS技術可以獲得類似于SDH或ATM網中的鏈路連接的效果,從而滿足多媒體業務的要求,而且也能夠和現有的廣域網很好地兼容。
可恢復性:SDH/SONET具有非常好的恢復特性,恢復時間在50毫秒左右,并可以指出故障位置和故障發生的時間。802.17RPR引入了和SDH/SONET相似的技術,包括多級恢復、多種優先級、光纖級自動倒換等。
負載和擁塞控制:當廣大用戶都能利用便利的以太網使用業務時,擁塞就是難免的,對于帶寬就需要合理使用,MPLS的顯式路由為流量工程提供了手段,當然,也需要以太網本身給予二層以下的支持,此問題方能獲得根本性的解決。
安全性:公眾網肯定需要保密性的通信,通信安全性在上層可以通過IPSec獲得很好的解決,底層也要有必要的支持。
認證和計費:電信運營商得有科學的收費方案和相應的技術支持,以支持其盈利模式。802.1x草案是這個問題的一個簡便的解決方法。認證和計費接口軟件實現于交換機上,當用戶有接入請求時,則由后臺的認證/計費服務器對其身份進行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