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
  • 簡述ATM與IP技術之比較

    發表于:2007-05-26來源:作者:點擊數: 標簽:
    起ATM,大家一定會想到IP。隨著 網絡 的普及和應用,人們對IP和ATM技術的評價越來越多。 IP技術的發展,要比ATM早十年,在組網的各種技術中,應該說也是一種老牌技術。其實ATM和IP各有優勢,ATM技術是 電信 界思想的體現,網絡可靠、可管理、以路為中心;IP

    起ATM,大家一定會想到IP。隨著網絡的普及和應用,人們對IP和ATM技術的評價越來越多。

    IP技術的發展,要比ATM早十年,在組網的各種技術中,應該說也是一種老牌技術。其實ATM和IP各有優勢,ATM技術是電信界思想的體現,網絡可靠、可管理、以路為中心;IP技術是計算機界思想的體現,網絡可用、盡力而為(Besteffort)、以端為中心。這兩種技術都得到了電信界、計算機網絡界的廣泛重視。然而,在研究開發和利用ATM和IP技術時,電信界、計算機網絡界這兩大陣營有不同的觀點和角度。電信界期望ATM能夠實現其網絡的綜合,實現現有電信網與未來網絡(包括IP網、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的無縫融合,保護現有電信網的投資;而計算機界希望利用ATM更好地支持IP,以實現IP的QoS。

    以太網IP包的長度是不固定的,長信息包和短信息包中信息打包、拆包時延差別很大,從而引入了較大的時延抖動,不適于實時業務。當用戶增加時,服務質量則降低,導致服務質量不穩定。ATM技術使用固定長度信元,使打包、拆包時延相當,減小時延抖動,并且小信元長度降低了時延值。另外,ATM采用流量控制技術,在連接建立之前,就通過信令協商能否保證用戶的服務質量要求,只有當網絡確認之后才接受入網,保證為每一個虛電路提供不同的服務質量。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服務質量(QoS)。當然,ATM也有其固有的缺陷,主要問題是過高的信元開銷和網絡復雜性。就ATM信元本身而言,信元頭的開銷超過了10%(5/48),如果再把ATM適配層以及更高層協議的開銷考慮進去,總開銷可能會超過25%,這對于一些數據業務來講是難以接受的;另外,ATM網絡為了支持綜合業務和保證QoS而引入的CAC、UPC/NPC等流量控制功能,使得網絡所支持SVC的信令和網絡管理功能十分復雜,這不僅增加了網絡成本,同時也加大了網絡的復雜性。

    為彌補IP技術在服務質量上的缺陷,TETF提出了RSVP(ResourceReservationProtocol)協議。目前,千兆、萬兆以太網技術在單模光纖上的傳輸距離比傳統以太網已經地提高了,這種傳輸距離對于園區建筑物之間的互連環境已經足夠了,但對于城域網和廣域網,它仍然顯得無能為力。而ATM不受任何物理結構的限制,也和所傳輸的數據類型無關。也就是說,ATM可以在世界上最大的廣域網絡中傳輸任何形式的數據信息,這一優勢將大大增強ATM在高速網絡中的活力。

    從目前的網絡升級擴容方案來看,千兆、萬兆以太網采用了和傳統以太網相同的幀長、幀格式和媒體訪問層協議,因而只需將傳統以太局域網的主干設備加插千兆或萬兆以太網適配模塊,這種方案保護了用戶在設備和技術方面的投資。而在ATM技術升級擴容方案中,均采用ATM交換機形成網絡主干,這樣做難以保護用戶已有的投資和技術。ATM局域網升級的投資要比以太網升級的投資高得多。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ATM技術在桌面系統的應用。從服務質量控制來看,盡管千兆、萬兆以太網將網絡主干帶寬提升了,但是它仍然和傳統的以太網技術一樣缺乏擁塞控制,因此時常會影響到用戶對服務器數據庫數據的存取。相比之下,ATM技術在這方面要優勢得多。ATM是面向連接的,數據傳輸都是在電路連接以后才進行,數據傳輸速度快、延遲小。因而ATM上的服務質量得到了必要的保證。

    原文轉自:http://www.kjueaiud.com

    老湿亚洲永久精品ww47香蕉图片_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北美法律_国产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_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