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本規范的目的在于在IPX網絡上實現兼容和共用的Inte.net分組傳輸,如Internet協議[3]
(IP)、地址解析協議[4](ARP)以及無連接方式的網絡協議[5](CLNP)。
IPX是Novell繼承Xerox的Internet數據報協議[6](IDP)而開發的私有標準。按照RFC
1042[7]的描述,以另外的802.X物理層標準為基礎,通過定義在IPX上IEEE802.2數據鏈路
層標準的封裝可以傳輸IP數據報。本文檔主要討論這一RFC在IPX網絡上的實現。
描述
一般而言,本規范使IPX網絡可以支持任何能夠使用IEEE802.2數據鏈路層規范的網絡
協議。
更明確地講,IPX網絡可以用于支持IP網絡和任何類型的子網。通過把IP數據報封裝進
IPX數據報,并且為IPX網絡上的主機分配IP號,這些主機也可以支持基于IP的應用。具
有在802.IPX數據報內封裝IP分組能力的IP網關允許IPX網絡上的這些主機與Internet通訊。
最大傳輸單元
IPX數據報的最大數據尺寸是546個字節。因為802.2LLC和SNAP頭的結合大小是8
個字節,這樣最大傳輸單元(MTU)就是538個字節。
地址映射
從Internet協議地址到802.IPX地址的映射通過地址解析協議完成,與其他的IEE802.IPX
物理地址方式一樣。但是,802.IPX物理地址的長度是10個字節,而不是2個或6個。這10
個字節的物理地址包括4個字節的IPX網絡地址和后面6個字節的IPX節點地址。
字節序
字節的傳輸按照“big-endian”字節序[8]。
廣播地址
通過把IPX頭中的分組類型字段設為0x14,目標網絡字段設為本地網絡號,目標節點號
設為0xffffff,IPX事件控制塊的直接地址字段設為0xffffff,可以實現IPX分組的廣播。
單播地址
實現IPX分組的單播,必須把IPX頭中的分組類型字段設為0x04,目標網絡字段和目標
節點字段設為地址解析的結果值,IPX事件控制塊的直接地址字段設為目標節點或者相應的
IPX橋的物理地址。
校驗和
類似于大多數IPX應用,本規范不使用IPX校驗和。
保留值
NOVELL保留IPXsocket0x8060用于本協議的實現。
實現
IPX網絡中的Internet分組封裝被證明是非常有用的。因為IPX接口把物理層的問題從應
用中隔離出來,IPX上的802.2可以在任何物理層上工作。IPX中的IP通常如下所示:
--------------------
N個字節|物理頭|
|------------------|
30個字節|IPX頭|
|------------------|
8個字節|802.2頭|
|------------------|
通常20個字節|IP頭|
|------------------|
通常20個字節|TCP頭|
|------------------|
最多498個字節|TCP數據|
--------------------
在支持IPX程序接口的工作站上,本規范的實現是非常簡單的。唯一的變更是修改現有
的地址解析協議代碼使緩沖項的長度能夠超出硬件地址的長度。這樣做是為了給直接地址留
下足夠的空間,因為除了目標節點和網絡地址以及給定的IP地址外,還可能需要插入IPX橋。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試圖在不支持IPX程序接口的系統上實現這一規范(比如專用的路
由器),但是可以提出幾點注意事項。首先,此類實現顯然需要區分IPX分組和其他分組,這
一過程依賴于使用的介質。其次要注意,如果事先沒有從主機2到主機1的廣播分組,就不
會出現從主機1到主機2的單播分組,因為只能從先前的廣播分組物理頭中了解在主機1和
主機2之間直接地址是否需要插入IPX橋。第三,任何此類實現都需要從NOVELL橋或者文
件服務器中取得本地IPX網絡號。盡管存在這樣的機制,但是它們使用的文檔通常是不可訪
問的。
參考
[1]IEEE,"IEEEStandardsforLocalAreaNetworks:LogicalLink
Control",IEEE,NewYork,1985.
[2]Novell,Inc.,"AdvancedNetWareV2.1InternetworkPacketExchange
Protocol(IPX)withAsynchronousEventScheduler(AES)",October
1986.
[3]Postel,J.,"InternetProtocol",RFC-791,USC/Information
SciencesInstitute,September1981.
[4]Plummer,D.,"AnEthernet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RFC-826,
November1982.
[5]ISODIS8473:"InformationProcessingSystems-Data
Communications-ProtocolforProvidingtheConnectionless-mode
NetworkService".
[6]XeroxCorporation,"XeroxNetworkSystemsArchitecture",XNSG
068504,April1985.
[7]Postel,J.,andJ.Reynolds,"AStandardfortheTransmissionof
IPDatagramsoverIEEE802Networks",RFC-1042,USC/Information
SciencesInstitute,February1988.
[8]Cohen,D.,"OnHolyWarsandaPleaforPeace",Computer,IEEE,
October1981.
安全問題
本備忘錄沒有涉及安全性問題。
作者地址:
LeoJ.McLaughlinIII
TheWollongongGroup
1129SanAntonioRoad
PaloAlto,CA94303
Phone:(415)962-7100
EMail:ljm@TW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