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本協議是一系列用來推動開放系統互連的國際標準之一。此一系列標準包括了完成這種
互連所必須的服務和協議。此協議的定位考慮到了其他相關的標準——在ISO7498中定義的
層和在ISO8648中定義的結構。特別指出,本協議是網絡層上的協議。此協議允許路由領域
的中間系統之間交換配置和路由信息,從而促進了網絡層上的選定路線和信息傳播功能。本
協議被設計為用來緊密連接ISO9542和ISO8473。其中,ISO9542被用來建立個人子網的
終端系統和中間系統之間的連通和互達,ISO8473傳送數據。用于路徑計算和維護的相關算
法也同時被描述。域內IS-IS路由協議被設計為支持那些由多種子網組成的大型路由區域。
子網包括點到點連接,多點連接,X.25子網和廣播通信子網例如ISO8802局域網。為了支
持這種大型路由區域,作為域內路線選定的規定被設計為具有多層性。每一種系統存在于一
種特定的區域。在同一區域中的路徑稱為Level1路徑。在不同區域間的路徑稱為Level2路
徑。Level2的中間系統保持著路徑到目的區域的軌跡。Level1的中間系統保持著在自己
區域中路徑的軌跡。因為一個NPDU設計為另一個區域,當一個Level1中間系統發送NPDU
到最近的Level2中時,是在自己的區域中,不管這個區域是如何定義的。這樣,NPDU經過
Level2路徑到達目的區域,在此它在一次通過Level1路徑到達目標終端系統。
信息技術——系統間的遠程通訊和信息交換——中間系統到中間系統的用于連
接在無連接方式網絡服務(ISO8473)下協議的域內路由交換協議。
1應用領域和范圍
此國際標準制定了一個協議,網絡層應用該協議在中間系統中操作ISO8473來維護路徑
信息,從而能夠在單路徑領域中發送信息。該協議在此被描述為相關于一個無連接模式的基
本服務的規定。要想了解這種基于ISO8208,ISO8802和OSI數據連接服務的子網服務,詳
見ISO8473及其附錄3。
標準指定:
a)用來傳送結構和存在于單路徑領域中間系統的網絡實體之間的路徑信息的過程;
b)協議數據單元編碼用于傳送結構和路徑信息;
c)用來正確解釋協議控制信息的過程;
d)函數滿足標準要求。
過程定義:
a)位于中間系統的網絡實體的交互作用通過協議數據單元的交換;
b)位于網絡實體和一基本服務提供者之間的交互作用通過原始子網服務的交換;
c)當每個中間系統都有一個與其它系統相容的路徑信息基礎時,路徑決定必須被所有中間
系統觀察到。
2參考
2.1標準參考
下列標準包含了一些規定,通過在本文中涉及,這些規定成為國際標準。在出版的同時,
版本說明也同時有效。所有標準都可被修改,而且那些基于國際標準的協議的各方都被鼓勵
從事對最新標準版本應用的可行性的研究。IEC和ISO的成員保持當前有效的國際標準的紀
錄。
ISO7498:1984,信息處理系統,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
ISO7498/Add.1:1984,信息處理系統,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附錄1:無連接方式傳送。
ISO7498-3:1989,信息處理系統,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部分3:命名和尋址。
ISO7498-4:1989,信息處理系統,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部分4:管理結構。
ISO8348:1987,信息處理系統,數據通信網絡服務定義。
ISO8348/Add.1:1987,信息處理系統,數據通信網絡服務定義附錄1:無連接方式傳送。
ISO8348/Add.2:1988,信息處理系統,數據通信網絡服務定義附錄2:網絡層尋址。
ISO8473:1988,信息處理系統,在無連接方式網絡服務下的數據通信協議。
ISO8473/Add.3:1989,信息處理系統,遠程通訊和系統間數據交換,在無連接方式網絡服務
下的協議附錄3:ISO8473中假設的提供OSI數據連接服務的子網上的基本服務的規定。
ISO8648:1988,信息處理系統,開放系統互連,網絡層內部組織。
ISO9542:1988,信息處理系統,終端系統到中間系統的遠程通信和信息交換,用于連接在無
連接方式網絡服務(ISO8473)下協議的路由交換協議。
ISO8208:1984,信息處理系統,數據通信X.25信息包級別協議用于數據終端設備。
ISO8802:1988,信息處理系統,局域網系統間遠程通信和信息交換。
ISO/TR9575:1989,信息技術,OSI路徑結構系統的遠程通信和信息交換。
ISO/TR9577:1990,信息技術,網絡層協議鑒定系統的遠程通信和信息交換。
ISO/IECDIS10165-4:,信息技術,開放系統互連,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服務結構部分4:
被管理目標的定義方針。
ISO/IEC10039:1990,IPS-T&IEBSMAC服務定義。
2.2其他參考
下列參考在一些路徑算法規則的描述中是有幫助的:
McQuillan,J.et.al.,TheNewRouteingAlgorithmfortheARPANET,IEEETransactions
onCommunications,May1980.
Perlman,Radia,Fault-TolerantBroadcastofRouteingInformation,ComputerNetworks,
Dec.1983.AlsoinIEEEINFOCOM83,April1983.
Perlman,Radia,Fault-TolerantBroadcastofRouteingInformation,ComputerNetworks,
Dec.1983.AlsoinIEEEINFOCOM83,April1983.
Aho,Hopcroft,andUllman,DataStructuresandAlgorithms,P204208Dijkstra
algorithm.
3定義
3.1參考模型定義
此國際標準使用在下列在ISO7498中的定義:
a)網絡層
b)網絡服務訪問點
c)網絡服務訪問點地址
d)網絡實體
e)路徑
f)網絡協議
g)網絡傳播
h)網絡協議數據單元
3.2網絡層體系定義
此國際標準使用在下列在ISO8648中的定義:
a)子網絡
b)終端系統
c)中間系統
d)子網服務
e)子網訪問協議
f)子網相關的集中協議
g)子網獨立的集中協議
3.3網絡層尋址定義
此國際標準使用在下列在ISO8348/Ass.2中的定義:
a)子網地址
b)子網連接點
c)網絡實體標題
3.4局域網定義
此國際標準使用在下列在ISO8802中的定義:
a)多目標地址
b)媒體訪問控制
c)廣播媒體
3.5路徑結構定義
此國際標準使用在下列在ISO/TR9575中的定義:
a)管理域
b)路徑域
c)轉發
d)黑洞
3.6附加定義
此國際標準使用下列定義:
3.6.1區域:一個路徑子域保持關于它內部成分的詳細路徑信息,同時也保持使它到達其
他路徑子域的路徑信息。它符合Level1子域。
3.6.2鄰居:一個鄰近的系統可以通過一個PDU遍歷一個單一子網到達。
3.6.3相鄰:一個本地路徑信息的一部分,在一單一鄰居ES或IS上流程一周可以達到。
相鄰被用作一種輸入到通過路徑域形成通路的決定處理中去。一個單獨的相鄰應用于
在一流程上的每個鄰居,每個在廣播流程上的路徑Level(也就是Level1和Level2)。
3.6.4流程:與一單一本地SNPA相關的本地路徑信息的子集。
3.6.5鏈路:兩個鄰居間的通信通道。當兩個SNPA間有可能通信時鏈路向上。
3.6.6指定的IS:中間系統在一個被指定完成附加任務的局域網上。特別是為了局域網的
利益它 產生連接狀態PDU,把局域網視為一個偽網點。
3.6.7偽網點(Pseudonode):當一個廣播子網擁有n個連接著的中間系統,這個廣播子
網自身被視為一個偽網點。該偽網點包含所有n個中間系統的每個連接,并且每個
IS擁有一個單一連接到偽網點(而不是n-1個連接到每個其他中間系統中去)。為了
偽網點的利益連接狀態PDU被被指定的IS所產生。這一點在圖1中被描述。
圖1
3.6.8廣播子網:一個支持任意數量的終端系統和中間系統的子網,并且可以發送一個單
一的SNPDU到這些系統的子集中,從而響應單一SN_UNITDATA的請求。
3.6.9普通布局子網:一個支持任意數量的終端系統和中間系統的子網,但是不像廣播子
網一樣支 持方便的多目的無連接發送設備。
3.6.10路徑子域:一系列位于相同路徑域的終端系統和中間系統。
3.6.11Level2子域:所有路徑域Level2中間系統中的一系列系統。
4符號和縮寫
4.1數據單元
PDU 協議數據單元
SNSDU 子網服務數據單元
NSDU 網絡服務數據單元
NPDU 網絡協議數據單元
SNPDU 子網協議數據單元
4.2協議數據單元
ESHPDUISO9542 終端系統呼叫協議數據單元
ISHPDU ISO9542 中間系統呼叫協議數據單元
RDPDU ISO9542 重定向協議數據單元
IIH 中間系統到中間系統呼叫協議數據單元
LSP 連接狀態協議數據單元
SNP 數字序列協議數據單元
CSNP 完全數字序列協議數據單元
PSNP 部分數字序列協議數據單元
4.3尋址
AFI 權威的格式化的指示器
DSP 特殊部分領域
IDI 初始域標識符
IDP 初始域部分
NET 網絡實體名稱
NSAP 網絡服務訪問節點
SNPA 子網連接節點
4.4其他
DA 動態分配
DED 動態建立數據連接
DTE 數據終端設備
ES 終端系統
IS 中間系統
L1 Level1
L2 Level2
LAN 局域網
MAC 媒體訪問控制
NLPID 網絡層協議標識符
PCI 協議控制信息
QoS 服務質量
SN 子網
SNAcP 子網訪問協議
SNDCP 子網相關性集中協議
SNICP 子網獨立性集中協議
SRM 發送路徑消息
SSN 發送數字序列消息
SVC 轉變虛流程
5印刷排版協定
此國際標準應用于下列印刷協定:
a)當重要的術語和概念被第一次引用時用斜體字;
b)協議常量和管理參量用滑體字(將多種字符混合),首字母小寫,以后第一次出現大寫;
c)協議領域名稱用SanSerif體(下劃線)所有字符大寫;
d)常量、參數和協議領域的值用雙引號括起。
6協議的概述
6.1系統類型
包含下列類型:
終端系統:該系統發送NPDU到其他系統中并且從其他系統接受NPDU,但是并不傳播NPDU.
該國際標準未超出ISO8473和ISO9542所指定的終端系統功能范圍。
Level1中間系統:該系統發送NPDU到其他系統中并且從其他系統接受NPDU,傳播NPDU
從其他源頭系統到其他目的系統。此系統直接發送NPDU到本區域系統中,當目標系統位于
別的區域則發送到一個Level2中間系統中去。
Level2中間系統:該系統作為Level1中間系統和由Level2IS組成的子域中的系統。
位于Level2子域中的系統向目的方向傳送,或者向另一路徑域方向。
6.2子網類型
支持以下兩種普通子網類型:
a)廣播子網:多存取子網具有尋址某一單一NPDU附屬的一組系統的能力,例如ISO8802.3
局域網。
b)普通布局子網:以一種點到點方式的連接兩個系統。
以下是幾種普通方式布局子網:
1)多點連接:多于兩個系統的連接,其中有一主系統,其余系統為第二(或從屬)系
統。主系統可以與其他所有第二系統直接通信,但是第二系統不能直接與其他系統
通信。
2)永久的點到點連接:所有時刻都保持的連接(除非被破壞,或被系統管理關掉),例
如專用線或私人連接。
3)動態建立數據連接(DEDs):跳過導向設備連接的連接,例如X.25,X.21,ISDN,or
PST.networks。
動態建立數據連接可被用于以下兩種方式:
i)靜態點到點(Static):訪問建立在系統管理動作之上,并且只能清除在系統管理
動作之(或失?。?。
ii)動態指定(DA):訪問建立在通報接受之上,當空閑超時時被取消。建立訪問的地
址被到達的NPDU信息所動態決定。在一個DA流程上的IS之間不存在IS-IS傳送
PDU。
子網獨立函數對待所有子網類型就像對待無連接子網一樣,使用ISO8473中子網相關的
集中函數,在此必須提供一個無連接子網服務。然而,此子網相關的函數在無連接和面向連
接的子網中操作是不同的。
6.3布局
一個單一的結構可能希望將其管理域分為若干獨立的路徑域。這樣做是有其優點的,就
像ISO/TR9575中所描述的。此外,這樣對域內路由協議幫助域間路由協議(為了連接多管
理域而存在的協議)運行也是有益的。
為了使此種多域布局更加容易,對進入靜態域內路徑信息制訂了規定。位于IS的擁有跨
過路徑域邊界的連接的系統管理使信息進入,這些信息被ReachableAddressPrefixes(可
到達地址前綴)提供。此前綴指示了任何一個NSAP,當其地址與該前綴相匹配時,此NSAP
可能經過與該前綴相關的SNPA被達到。在SNPA被連接的子網是一普通布局子網支持動態建
立數據連接處,該前綴同時也與同它需要的子網尋址信息相連接,或者與一個可從目標NSAP
地址中獲得的指示相連接(例如,某X.121DTE地址有時能從NSAP地址的IDI中獲得)。
地址前綴被Level2路徑算法以與本域內Level1信息相同的方式處理。NPDU和一個與
所有域內Level2中間系統所呈現的前綴相匹配的目標地址在一起,所以可以被此IS傳播(使
用Level2路徑)并且可被傳送出該區域(假設其他區域的路徑功能可以傳輸NPDU到它的目
的地)。
6.4地址
在一個路徑區域中遵守此標準,中間系統的網絡實體則可以被構成,如7.1.1所描述的。
所有的系統都應當能夠以各種被ISO8348/Add.2所指定的格式產生和發送包含NSAP地
址的數據PDU。然而,終端系統的NSAP地址應當以7.1.1中描述的方式構成,從而充分利用
IS-IS路徑。在這樣一個區域中仍然會有些終端系統具有不符合7.1.1的地址,特別當它們
遇到了更普遍的ISO8348/Add.2需求,但是它們可以要求附加的配置并且受制于下級路徑性
能。
6.5功能結構
域內IS-IS路徑功能可分為以下兩組:
--子網獨立功能(SubnetworkIndependentFunctions)
--子網相關功能(SubnetworkDependentFunctions)
6.5.1子網獨立功能
子網獨立功能支持在一對鄰居系統間的全雙工NPDU傳送。它們獨立于特定的子網或在它
們之下的數據連接服務操作,除了認可以下兩種子網:
-普通布局子網,包含點到點的HDLC(高級數據鏈路控制),多點HDLC和動態建立數據連
接(如X.25,X.21和PSTN連接)
-廣播子網,包含ISO8802局域網。
以下子網獨立功能是被標識的:
-路徑選擇,路徑選擇功能決定NPDU路徑。一個路徑是連接系統的順序,是源頭ES和目
標ES之間的鏈路。有關路徑域中所有中間系統的所有網絡實體的知識的集合被用來確定
路徑的存在,并發送NPDU到它的目的地。中間系統的路徑選擇的成分有以下特定的功能:
1>它摘錄并解釋了一個NPDU中的路徑PCI。
2>它基于目的地址執行了NPDU傳送。
3>它管理路徑的特征。當一系統或鏈接在路徑中失敗時,它尋找一替換的路徑。
4>它與子網相關功能對接從而收到關于一已失效SNPA、或一失敗系統、或一SNPA或者
系統后來的恢復的報告。
5>當傳送功能不能傳播NPDU時它通知ISO8473錯誤報告運行,例如當目的地不能到達
時或當NPDU需要被分割但它被要求無分段時。
-擁塞控制,擁塞控制管理每個中間系統所使用的資源。
6.5.2子網相關功能
子網相關功能掩蓋了從子網獨立功能獲得的子網或數據鏈路服務的特性,它包括:
-在特殊子網上,運用ISO9542的中介系統功能以實現:
1. 決定鄰居網絡實體名稱和SNPA地址
2. 決定運行中的中介系統的SNPA
-實現在ISO8473及其附錄3中定義的必不可少的子網決定集中功能以實現:
1. 數據鏈接初始化
2. 7HopbyhopfragmentationoversubnetworkswithsmallmaximumSNSDU
sizes
3.建立和清除動態數據鏈接
6.6設計目標
本國際標準支持以下設計要求:(與ISO/TR9575中的OSI路由規定一致的將注明)
-網絡層協議兼容性。兼容ISO8473和ISO9542。(參見ISO/TR9575的第7.5節)
-簡單終端系統:不需要改變終端系統,也不需要超出ISO8473和ISO9575支持的
功能。(參見ISO/TR9575的第7.2.1節)
-多重組織結構(MultipleOrganisations):允許多路徑和根據域邊界提供的靜態路由
信息管理的域。(參見ISO/TR9575的第7.3節)
-傳遞性(Deliverability)。接收和傳遞地址可達的NPDUs使其到達目的地,拒絕地址
不可達的NPDUs。
-適應性??蛇m應域內的拓撲變化,但對通信量的變化不適應,除非獲知本地隊列長度
把通信量負荷分配到若干相同的路徑。(參見ISO/TR9575的第7.7節)
-靈活性。對域內拓撲結構變化的適應周期理所當然是域直徑(即域內終端系統間的
最大邏輯距離(logicaldistance))和數據鏈接速度的函數。(參見ISO/TR9575的
第7.7節)
-效率。包括處理和存儲的效率。它不產生額外的通信量開銷。(參見ISO/TR9575的
第7.4節)
-健壯性。它可從例如PDUs丟失或臨時出錯的的暫時錯誤中恢復,還可以容忍不精確的
參數設置。(參見ISO/TR9575的第7.7節)
-穩定性。在沒有連續的拓撲變化和數據庫訛誤發生的情況下它在有限時間內對良好的
路由保持穩定。
-系統管理控制(SystemManagementcontrol)。系統管理能控制許多經參數變換的路
由函數(routeingfunctions)并檢查參數,計數器和路線,然而,它的正確操作
(correctbehaviour)不會依賴于系統管理行為。
-簡易性(Simplicity)。它十分易于進行調整和實現故障隔離(failureisolation)。
-可維護性。具有檢測,隔離和修復大多數可能影響路由運算和數據庫的普通錯誤的
機制。(參見ISO/TR9575的第7.8節)
-非均勻性(Heterogeneity)。它工作在包容各種網絡和系統類型的環境下,有各種
通訊技術和拓撲結構。能在各種各樣的子網中工作,包括但不限于:ISO8802局域
ISO8208和X.25子網,PSTN網絡以及OSI數據鏈路服務。(參見ISO/TR9575的
第7.1節)
-可擴展性(Extensibility)。提供增強的路由功能,把原功能作為一個子集。
-發展(Evolution)。允許在不關閉整個域的情況下實現算法的有序轉換。
—死鎖預防。擁塞控制部件可防止緩存死鎖。
—大面積域(VeryLargeDomains)。由于采用分層路由和非常大的地址空間,它將支持
無限大的域。(參見ISO/TR9575的第7.2節)
-面積分割修補(AreaPartitionRepair)。允許應用第2層路徑來修補由于第一層
鏈接或ISs失敗而被分割的面積。(參見ISO/TR9575的第7.7節)
-確定性(Determinism)。路線是物理拓撲而不是歷史記錄的函數。也就是說,同樣的
拓撲結構總能得到同樣的路徑。
-誤傳輸保護(ProtectionfromMis-delivery)。須使誤傳輸一個NPDU的概率盡量低,
例如,把一個NPDU送到錯誤的ES。
-實用性(Availability)。因為在分割點大于一的域拓撲邏輯中,不會有一個單獨的
錯誤點來分割這個域。(參見ISO/TR9575的第7.7節)
-服務等級(ServiceClasses)。傳輸延遲的服務等級代價與ISO8473相同后一個
術語常用來表明根據任一路由規則計算的路徑代價,因此,為避免可能的混淆此處避
免用它。,且其包含任意的多路由規則,故而支持ISO8473的剩余錯誤概率。
Theserviceclassesoftransitdelay,expense22Expenseisreferredtoas
costinISO8473.Thelattertermisnotusedherebecauseofpossible
confusionwiththemoregeneralusageofthetermtoindicatepathcost
accordingtoanyrouteingmetric.
,andresidualerrorprobabilityofISO8473aresupportedthroughthe
optionalinclusionofmultiplerouteingmetrics.
-鑒定(Authentication)。本協議能傳送中介系統的鑒定信息,以提高路由域的安全性
和健壯性。然而,此國際標準支持的這種特殊機制,指支持一種較弱的密碼鑒定形式
而這只對偶然的意外錯誤有保護作用,而不能防止任何嚴重的安全威脅。將來,算法
可能會提供比密碼保護更強大的鑒定形式,而無須改變PDU編碼或協議交換機。
6.6.1非目標(Non-Goals)
以下內容不在本國際標準描述的域內ISIS路由協議的設計范圍之內:
-通信量適應(Trafficadaptation):不能根據通信負擔自動修正路由。
-源—目的路由:不能根據源或目的決定路由。
-有保障傳輸(Guaranteeddelivery):不能確保傳輸所有的NPDUs。
-第2層子域分割修復(Level2SubdomainPartitionRepair):不能利用第一層路徑
修復第2子層分割。為使整個域完全邏輯連通可達,需要一個連通的第2層子域
-對所有ES設備同等對待:8.4.5中定義的ES選擇函數假定ES已實現了ISO9542建
議的ES配置定時器選項(SuggestedESConfigurationTimeroptionofISO9542)。
一個沒有實現以上配置的ES可能會在其本地子網的拓撲結構類型改變時,暫時
丟失連接。
6.7環境要求(EnvironmentalRequirements)
為了協議的正確運行,本地環境和數據鏈路層需要特定的保障。
所需環境的保障有:
a)資源分配以保證某最小資源可獲得,包括:
1)內存(編碼,數據和緩存);
2)處理(processing).所需性能水平的細節參見12.2.5;
b)分配的緩存數量足夠完成路由功能;
c)有權使用定時器或通知特定定時器終止;
d)數據破壞的可能性極低。
點對點連接所必須的子網保障是:
a)規定在PDU交換前,源和目的端系統完成啟動;
b)偵測遠程啟動;
c)規定啟動完成后接收不到舊的PDUs;
d)規定在一次特殊的啟動完成后傳送的PDUs都要按時序傳送;
e)規定一個特殊子網的SDU傳送失敗將導致及時地斷開與其的雙向連接,且此失敗
將報告給雙方系統;
f)報告其它子網的失敗和下級子網的情況(degradedsubnetworkconditions)。
廣播鏈路所需的子網保障是:
a)多點傳輸能力,即根據單一PDU尋址所有連接系統的子集的能力
b)以下事件是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說它們的發生的可能性是如此之小,每一千個
PDUs才會發生一次,以至于不會對性能產生影響:
1)路由PDU不連續;
2)由于檢查到訛誤而丟失路由PDU
3)接收溢出
c)以下事件是微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說除非它們出現的概率小于四年一次,否則
性能將受到很大的影響。
1)傳送帶有未被檢測出的錯誤數據的NPDUs;
2)無對象連接(Non-transitiveconnectivity),即系統A可以接收系統B
和C,但系統B不能接收系統C
以下服務被假定不能從廣播鏈路獲得:
a)失敗情況和導致NPDU丟失的下級子網情況的報告,例如接收失敗。路由功能將
解決這些失敗。
6.8子網獨立元件的功能結構
(FunctionalOrganisationofSubnetwork
IndependentComponents)
子網獨立功能分為許多特殊的功能塊。本小節將簡要地描述這些功能塊,而第7章將
詳細地就此展開論述。本國際標準采用5.1節介紹的ISO/TR9575路由模型的功能分解。
由于后者更為普遍且不象本協議一樣是面向域內路由功能的細節描述的,因此兩者的功能
分解不完全相同。功能分解見于圖2。
6.8.1路由(Routeing)
路由過程為:
-決定過程(DecisionProcess)
-更新過程(UpdateProcess)
注意這包括在ISO/TR9575中定義的信息收集和發布組件。
-轉發過程(ForwardingProcess)
-接收過程(ReceiveProcess)
6.8.1.1決定過程
此過程計算到域內每一個目的地地路徑。它對第1層和第2路由分別執行且對中介
系統支持地路由算法在每一層內分別執行。它使用鏈接狀態數據庫,來計算從本IS到域
內所有其它系統的最短路徑,鏈接狀態數據庫是由域內其他中介系統發出的鏈接狀態PDUs
的信息組成的。(如圖2中的9)鏈接狀態數據庫由更新過程維護。決定過程的執行產生
[電路,鄰居]對(即所知的鄰域(adjacencies)),它們存儲在轉發信息庫中,用于轉發
NPDUs的轉發過程。
決定過程使用的路由數據庫的幾個參數由此設備(theimplementation)決定。
這些參數包括:
-IS區域內中介系統和終端系統的最大數量
-IS鄰居中介系統和終端系統的最大數量,等等,以使數據庫的大小合適。
還有如下參數:
-每一線路的路由算法(routeingmetricsforeachcircuit);
-定時器(timers),可用于改善性能。系統可設置的全部參數列在第11節
6.8.1.2更新過程
此過程建立,接收和傳播鏈接狀態PDUs。每個鏈接狀態PDUs包括的信息有:產生
鏈路狀態PDU的IS的鄰域的身份和路由運算結果(routeingmetricvalues)。更新過
程從接收過程接收鏈接狀態和SequenceNumbersPDUs(如圖2中的4)。它在路由信息
數據庫中設置新的路由信息(圖2中的6),并傳播到其它中介系統(圖2中的7和8)。
更新過程的大致特性如下:
-鏈路狀態PDUs的產生是拓撲結構變化的結果,也具有周期性(periodically)。它們
也可能是由系統操作(如改變一條線路的路由算法(routeingmetricsforacircuit))
間接產生的。
-第1層鏈路狀態PDU傳播給一定范圍內所有的中介系統,但不傳播出此范圍。
-第2層鏈路狀態PDUs傳播給域內的所有第2層中介系統。
-鏈路狀態PDUs不傳播到域外。
-當路由通信量超過其產生的數量,更新過程通過一套系統管理參數強行設置一上界
6.8.1.3轉發過程
此過程提供和管理把NPDU轉發到所有目的地必須得緩存。它經由接收過程獲得要
轉發的ISO8473PDUs(如圖2中的5)。它在適當的進行查找。選擇基于ISO8473的
QoSMaintenance選項(option)的路由算法來選定適當的轉發數據庫。
Itperformsalookupintheappropriate33TheappropriateForwarding
Databaseisselectedbychoosingarouteingmetricbasedonfieldsin
theQoSMaintenanceoptionofISO8473.
轉發數據庫(圖2中的11)判定可能的輸出鄰域用于轉發到給定的目的地,選擇
一個鄰域(圖2中的12),向ISO8473的機器發出錯誤指示(圖2中的14)并向ISO
9542的機器發出信號,要求重發PDUs(圖2中的13)。
6.8.1.4接收過程
接收過程從以下源獲得輸入:
-通過域內路由的NPID獲得的PDUs(圖2中的2);
-從ISO9542PDUs接收(圖2中的1)的由ESIS協議傳送的路由信息;
-ISO8473協議機器(圖2中的3)傳遞給路由函數的ISO8473數據PDUs;
它還執行適當的動作,包括把PDU傳給其他相同的函數(例如轉發過程,圖2中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