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
  • IPV6變化概述

    發表于:2007-05-26來源:作者:點擊數: 標簽:
    IPv6中的變化體現在以下五個重要方面: 擴展地址。 簡化頭格式。 增強對于擴展和選項的支持。 流標記。 身份驗證和保密。 對于IP的這些改變對IAB于1991年制定的IPv6發展方向中的絕大部分都有所改進。IPv6的擴展地址意味著IP可以繼續增長而無需考慮資源的匱乏
    IPv6中的變化體現在以下五個重要方面:

    •擴展地址。

    •簡化頭格式。

    •增強對于擴展和選項的支持。

    •流標記。

    •身份驗證和保密。

    對于IP的這些改變對IAB于1991年制定的IPv6發展方向中的絕大部分都有所改進。IPv6的擴展地址意味著IP可以繼續增長而無需考慮資源的匱乏,該地址結構對于提高路由效率有所幫助;對于包頭的簡化減少了路由器上所需的處理過程,從而提高了選路的效率;同時,改進對頭擴展和選項的支持意味著可以在幾乎不影響普通數據包和特殊包選路的前提下適應更多的特殊需求;流標記辦法為更加高效地處理包流提供了一種機制,這種辦法對于實時應用尤其有用;身份驗證和保密方面的改進使得IPv6更加適用于那些要求對敏感信息和資源特別對待的商業應用。

    1.擴展地址

    IPv6的地址結構中除了把32位地址空間擴展到了128位外,還對IP主機可能獲得的不同類型地址作了一些調整。就像在第6章中將要詳細介紹的一樣,IPv6中取消了廣播地址而代之以任意點播地址。IPv4中用于指定一個網絡接口的單播地址和用于指定由一個或多個主機偵聽的組播地址基本不變。

    2.簡化的包頭

    IPv6中包括總長為40字節的8個字段(其中兩個是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它與IPv4包頭的不同在于,IPv4中包含至少12個不同字段,且長度在沒有選項時為20字節,但在包含選項時可達60字節。IPv6使用了固定格式的包頭并減少了需要檢查和處理的字段的數量,這將使得選路的效率更高。

    包頭的簡化使得IP的某些工作方式發生了變化。一方面,所有包頭長度統一,因此不再需要包頭長度字段。此外,通過修改包分段的規則可以在包頭中去掉一些字段。IPv6中的分段只能由源節點進行:該包所經過的中間路由器不能再進行任何分段。最后,去掉IP頭校驗和不會影響可靠性,這主要是因為頭校驗和將由更高層協議(UDP和TCP)負責。

    3.對擴展和選項支持的改進

    在IPv4中可以在IP頭的尾部加入選項,與此不同,IPv6中把選項加在單獨的擴展頭中。通過這種方法,選項頭只有在必要的時候才需要檢查和處理。下面和第7章將對此有更多的討論。

    為便于說明,考慮以下兩種不同類型的擴展部分:分段頭和選路頭。IPv6中的分段只發生在源節點上,因此需要考慮分段擴展頭的節點只有源節點和目的節點。源節點負責分段并創建擴展頭,該擴展頭將放在IPv6頭和下一個高層協議頭之間。目的節點接收該包并使用擴展頭進行重裝。所有中間節點都可以安全地忽略該分段擴展頭,這樣就提高了包選路的效率。

    另一種選擇方案中,逐跳(hop-by-hop)選項擴展頭要求包的路徑上的每一個節點都處理該頭字段。這種情況下,每個路由器必須在處理IPv6包頭的同時也處理逐跳選項。第一個逐跳選項被定義用于超長IP包(巨型凈荷)。包含巨型凈荷的包需要受到特別對待,因為并不是所有鏈路都有能力處理那樣長的傳輸單元,且路由器希望盡量避免把它們發送到不能處理的網絡上。因此,這就需要在包經過的每個節點上都對選項進行檢查。

    4.流

    在IPv4中,對所有包大致同等對待,這意味著每個包都是由中間路由器按照自己的方式來處理的。路由器并不跟蹤任意兩臺主機間發送的包,因此不能“記住”如何對將來的包進行處理。IPv6實現了流概念,其定義如RFC1883中所述:流指的是從一個特定源發向一個特定(單播或者是組播)目的地的包序列,源點希望中間路由器對這些包進行特殊處理。

    路由器需要對流進行跟蹤并保持一定的信息,這些信息在流中的每個包中都是不變的。這種方法使路由器可以對流中的包進行高效處理。對流中的包的處理可以與其他包不同,但無論如何,對于它們的處理更快,因為路由器無需對每個包頭重新處理。

    5.身份驗證和保密

    RFC1825(IP的安全性體系結構)描述了IP的安全性體系結構,包括IPv4和IPv6。它發表于在1995年8月,目前正在進行修改和更新。1998年3月發表了一個更新版Inte.net草案。IP安全性的基本結構仍然很堅固,且已經進行了一些顯著的改變和補充。

    IPv6使用了兩種安全性擴展:IP身份驗證頭(AH)首先由RFC1826(IP身份驗證頭)描述,而IP封裝安全性凈荷(ESP)首先在RFC1827(IP封裝安全性凈荷(ESP))中描述。

    報文摘要功能通過對包的安全可靠性的檢查和計算來提供身份驗證功能。發送方計算報文摘要并把結果插入到身份驗證頭中,接收方根據收到的報文摘要重新進行計算,并把計算結果與AH頭中的數值進行比較。如果兩個數值相等,接收方可以確認數據在傳輸過程中沒有被改變;如果不相等,接受方可以推測出數據或者是在傳輸過程中遭到了破壞,或者是被某些人進行了故意的修改。

    封裝安全性提供機制,可以用來加密IP包的凈荷,或者在加密整個IP包后以隧道方式在Internet上傳輸。其中的區別在于,如果只對包的凈荷進行加密的話,包中的其他部分(包頭)將公開傳輸。這意味著破譯者可以由此確定發送主機和接收主機以及其他與該包相關的信息。使用ESP對IP進行隧道傳輸意味著對整個IP包進行加密,并由作為安全性網關操作的系統將其封裝在另一IP包中。通過這種方法,被加密的IP包中的所有細節均被隱藏起來。這種技術是創建虛擬專用網(VPN)的基礎,它允許各機構使用Internet作為其專用骨干網絡來共享敏感信息。

    原文轉自:http://www.kjueaiud.com

    老湿亚洲永久精品ww47香蕉图片_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北美法律_国产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_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