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國內外在高層負載均衡方面已經有不少產品:
6.1典型產品:Intel網擎負載均衡器
??負載均衡服務具體分為本地負載均衡服務和遠程負載均衡服務。英特爾公司的網擎(Intel NetStructure)7170網絡應用負載均衡器,可應用于本地負載均衡服務。該設備能夠平衡服務器群中所有的服務器和應用之間的通信負載,根據實時響應時間進行判斷,將任務交由負載最輕的服務器來處理,以實現真正的智能通信管理和優秀的服務器群性能。服務器故障切換和多重冗余特性可以讓通信繞過故障點, 從而使用戶站點始終保持運行和可訪問性。并且,每次提供負載均衡服務后,7170網絡應用負載均衡器都有記錄,每天都會自動生成一個報告,客戶通過這一報告還能了解流量的分布情況。
??英特爾網擎系列中的7190多址負載均衡器可用于遠程負載均衡服務。這一設備針對擁有多個網站地址的企業進行專門設計,能夠根據單個URL地址將通信路由到方便可用的站點,從而實現廣域網范圍的負載平衡。為了提高響應速度,7190采用 “快速響應模式”,使所有的站點都能對同一用戶的訪問請求作出響應,響應最快的站點將接受并完成這一訪問任務,而不是在發生用戶請求時計算“最快”的路由因而產生額外的延遲時間。管理員可以采用這種模式確保很短的服務器響應時間,也可以選擇對用戶滿意度產生更大影響的其他算法。系統在后臺收集多站點狀態信息,如服務器響應時間、通信量、本地系統狀態,從而使7190能夠立即確定每個數據中心的狀態,并將訪問導向最佳站點。
6.2 ArrowPoint
??ArrowPoint推出其具有URL認知的內容Web交換機CS-100 和 CS-800。HydraWeb 也在1999年推出了獨立負載平衡設備 Hydra2500 的計劃,Hydra2500同時具有URL和應用認知的智能性。 Cisco 的LocalDirector產品將是一臺具有內容認知功能的交換設備,這意味著需要管理的軟硬件更少,在響應對內容和應用的請求時會做出更加自動化的決策。3Com和F5 Networks也提出類似的內容交換產品。
7.主要問題
8.提出新的構思
9.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
9.1 體系結構設計:
??基于純軟件的解決方案,硬件平臺為標準的SMP PC服務器。負載均衡器位于服務器群和客戶端之間,充當應用網關的角色,通過VIP使得整個集群對外體現為一個單一的IP地址。每一個客戶端的網絡請求都直接發向該地址,由負載均衡器處理后重新定向到具體提供服務的服務器結點上。服務器返回的數據不再經過負載均衡器的處理,而直接返回到客戶端,保障負載均衡器不會成為整個集群系統的瓶頸。
9.2 負載均衡算法:
??平衡方法是負載均衡中負載分配的主要策略依據。主要有,隨機分配、輪轉分配、散列函數分配、基于最少連接分配、最快響應分配等,每一種分配算法各有其優缺點,課題中將詳細研究在Web環境下的分配算法哪一個更有效,能夠充分保證負載的正確均衡,此外,結合上述的分配算法,還要通過加權來確定服務群結點的優先級,按照優先級的先后順序進行負載平衡。
??權值的獲取和計算可以不同,基本上分為基于流量的權值計算和基于負載的權值計算?;诹髁康臋嘀涤嬎闶峭ㄟ^分析當前服務網絡的平均流量或者是服務結點的平均流量而獲得,是集群網絡負載的一個反映;基于負載的分析是通過負載信息采集工具來定時獲得結點的CPU、RAM、I/O的運行狀況,借此判定結點是否出于過載狀態。以上的幾類方法結合可以有效的進行負載均衡工作。
9.3 基于閥值的控制策略:
??閥值指的是人為地為集群內某個服務結點設定一個服務能力上限。一旦該結點當前的負載超過了這個值,負載均衡器將不在對其進行任務分配工作,直到該負載下降到閥值以下后才會進行重新分配。閥值控制可以滿足某些特殊的Web應用需求,尤其是在ICP集成環境里,多個服務商提供相似的內容時,通過閥值策略可以保護服務商的有效服務質量。
9.4 可擴展的內容解析模塊:
??基于Web請求的內容解析是一個相對復雜的任務。涉及到大量的上下文分析,要識別出HTTP系列協議中關鍵的用戶數據:Cookie信息、用戶認證數據、會話的起始標志、異常、流類型等等,并根據分析的結果結合負載算法進行任務分配。內容解析是可以動態加載的運行時模塊,能夠提供標準的正則語法支持,通過用戶配置文件可以升級內容過濾器。整體實現上充分考慮其升級擴展的成本。
9.5 應用層HA能力的支持:
??大多數產品僅僅支持針對連接的可用性檢測,比如在IP層上進行定時ICMP監測。對于多樣化的Web環境,監測要擴展到應用協議層,可以針對不同的協議進行HA工作。比如在HTTP層監測頁面訪問的有效性,在SSL上監測服務器認證能力是否正常。那么,在應用層進行HA設計就必須是可擴展的,可以根據不同的協議定制不同監測程序。
??HA還涉及到失效處理和恢復的任務。當某個應用結點被檢測出失效事件時,均衡器能夠識別并及時做出響應,終止當前在失效結點上的用戶連接,通知系統管理員并詳細記錄日制,對隨后的訪問不再分配到該結點上。當失效結點恢復正常狀態后,同樣能夠識別出恢復事件,及時將正常的結點加入負載均衡隊列,并賦予較高的權值,使之能夠盡快獲得負載分配的任務。
10. 技術路線和研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