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周一起,Google開始每天更換一個Logo,至今已有三天,細心者可以發現,此次Google Logo看似每天變化不一,實際上卻是一個系列的場景或故事:從一大一小兩北極熊歡天喜地出場,再到它們有條不紊地準備迎接佳節,隨著Logo的更新不斷而推進故事情節---這個世界眾多敏感而好奇的的人們于是開始遐想,明天醒來,Google Logo將怎樣延續Logo Series呢?
作為Google文化的組成部分,Google Logo已經成為該公司一道獨特的品牌形象風景線,其甚至已經轉變為互聯網的時尚流行文化,其中融合激發無窮想象力元素的心理及情感暗示,嵌入到Google公司品牌傳播的營銷實踐中去,從而升華為一個有效而有趣的口碑策略工具。就這點而言,Google應該歸功于其韓裔設計師、被譽為“Google Doodler”的Dennis Hwang的非凡設計天才靈思。
很高興看到Google在其Logo傳播策略上又有了新的手法和思路,將靜態的而富于內涵的品牌標識鮮活化,賦予人性化的故事情節和時間因素乃至懸念,這種動態的創造思維不禁讓人感嘆---試想,把思維方向固定在某個看起來非常平常的事物中,卻依舊能夠不斷保持創意,這本身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Al Ries曾經提出他的一個觀點,認為品牌的誕生是由公共關系達成的,而非廣告---Google無疑在證實著這點;所謂品牌并非只可以由廣告堆砌制造,品牌事實上從它進入人們內心/意識的那一刻起就宣布著誕生,那是一種鳳凰涅槃的傳奇---這個傳奇的背后,蘊藏著人際網絡及人類特性的嫻熟操控,而這,正是Google所擅長的。
這幾天西方的圣誕節漸漸臨近GoogleLogo再次翻出新花樣,如下
其實這種類似連環畫有相關主題的Google圖標主題還曾有過不少,說到這些google的logo,韓人藝術家Dennis Hwang那當然是功不可沒。
1.外星人專題
2.美國國慶
3.悉尼奧運
4.假日主題
5.冬季奧運主題
6.假日主題
7.假日主題
8.雅典奧運會
除了這些主題以外的特殊意義圖標在這里可以看的到
回頭看看98年的Google的beta logo是不是有些恍如隔世?
原文鏈接:http://www.topku.com/archives/000485.html
http://www.deeptree.net/wp/archives/2004/12/2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