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添加64位Windows XP的安裝文件
如果已將安裝文件刻錄到光盤,可直接從光盤添加;否則可用UltraISO、WinRAR等將下載到的ISO文件解開并單獨保存在硬盤的任一目錄(除D:\EasyBoot\及子目錄外)下,再從硬盤上添加文件。以后者為例,假設已將ISO文件解壓到G:盤的64XP Setup目錄下。同時打開這兩個目錄:D:\EasyBoot\disk1和G:\64XPSetup。從后者拷貝到前者的文件有AMD64文件夾(連同其下文件)、I386目錄下的所有文件(不包括I386目錄);后者下的所有文件(除目錄外),AUTORUN、READ1SST、RAEDME、SETUP、Win51、Win51AP?! ?
第三步:設置運行命令
在圖3的預覽區中選擇“安裝64位Windows XP”,會觀察到“執行命令”后的內容默認為“run w2ksect.bin”,請不要修改它,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
先單擊“文件” “另存為”,再指定一個名稱(為方便后面的敘述,設輸入的文件名是64Setup)將以上修改的結果保存備份。默認的保存位置是D:\EasyBoot\disk1\ezboot,保存后的文件也叫菜單文件,擴展名是Ezb。顯然,完整的文件名應該是64Setup. Ezb,該文件與前面提到的cdmenu和default有同樣的性質。
為安裝光盤添加硬盤分區功能
要完成這一任務,我們得先了解一下啟動易EasyBoot的結構。圖4展示了它安裝目錄下的兩個文件夾:ezboot和resource。前一文件夾下的“setup98”實質是一個IMG格式的映像文件,其下包含了將電腦引導到DOS下的必須文件和其它有用的DOS命令。當我們啟動時選擇第二項即“安裝Windows 98se”時,它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將電腦啟動到DOS下。也就是說,圖2中的第二項和這個IMG文件有直接的聯系。在我們要完成的任務中,要借用的就是這一聯系,再將圖4中的映像文件“setup98”用對我們有用的文件替換下來就行了?! ?
第一步:修改標準Windows 98啟動盤中的自動批處理文件
標準Windows 98啟動盤中的文件如圖5上部所示,筆者已將其拷貝到了硬盤上,后面的步驟中還要向其中添加服務器版分區魔術師,所以應當選擇一個較大的硬盤分區?! ?
右擊Windows 98啟動盤下的自動批處理文件,選擇“編輯”(對命令文件而言,雙擊的結果是運行,而不是在相應的編輯器下打開),它會在記事本下打開,找到以下命令行:
copy command.com %RAMD%:\ > NUL
set comspec=%RAMD%:\command.com
copy extract.exe %RAMD%:\ > NUL
copy readme.txt %RAMD%:\ > NUL
在其后添加以下命令行:
Copy mouse.* %RAMD%:\ > NUL
Copy sm *.* %RAMD%:\ > NUL
Copy pq *.* %RAMD%:\ > NUL
%RAMD%:\mouse
%RAMD%:\smagic
請注意其中的空格,這些命令的作用筆者將在后面提到。
第三步:修改“setup98.img”文件
雙擊“D:\EasyBoot\disk1\ezboot”目錄下的“setup98.img”,它會自動在軟件WinImage中打開,界面類似如圖6所示,然后在圖6刪除所有的文件。單擊“映像”下的“更改格式”,可看到默認的格式是“1.44MB”,請將其改為“2.88MB”,不然就無法容納后面的步驟中要添加的文件。單擊“映像”下的“加入”,將圖5上下部的所有的文件添加進來,文件添加完成后,軟件WinImage的界面如圖6所示。最后單擊“文件”下的“保存”,“D:\EasyBoot\disk1\ezboot”目錄下的“setup98.img”就被替換了?! ?
注意:在WinImage下可以添加文件夾,以便對文件進行分類管理,建議大家在實際操作時采用。因為將所有文件不分類別地放在一起可能出現一個問題:后添加進去的文件會替換原來的同名文件,最容易出這一問題的是Readme.txt,幾乎所有的工具軟件下都有它的存在。筆者是為了讓大家清楚到底添加了那些文件(首要條件當然是沒有出現同名文件)才采用了圖6的方法,即沒有添加文件夾。另外,在實際應用中筆者發現,如果直接在軟件WinImage下將上述文件添加進去,再保存為同名文件去替換setup98.img,最終制作出的多功能安裝盤有時會出錯,為此,筆者采用了上述的修改替換法?! ?
用過Windows 98啟動盤的朋友都知道,它會將內存分割一小塊出來模擬成硬盤(默認大小是2.048MB,可在config.sys文件下進行修改,比如修改為4.096MB)使用,也叫虛擬盤。這里可以用“%RAMD%:”為盤符來調用它,然后將有用的DOS命令解壓到虛擬盤上,不然軟盤裝不下所有的DOS命令。
在這里說明一下前面步驟中的一些命令行?!?RAMD%:”是用來表示虛擬盤盤符的,默認地,啟動到DOS下后,盤符的排列順序是先硬盤分區,再是虛擬盤,最后是光盤。比如,硬盤上有兩個FAT32格式的分區且沒有處于隱藏狀態,那么,在DOS下,兩硬盤的盤符分別是“C:”和“D:”,虛擬盤的盤符是“E:”光盤是“F:”,此時,也可用“E:”來表示虛擬盤。但是當換到另一臺電腦而且另一臺電腦的硬盤FAT32分區數目發生了變化時,就不能用“E:”來表示虛擬盤了,但“%RAMD%:”卻可用于表示,只不過這時的“%RAMD%:”可能是“G:”(當硬盤上有4個FAT32分區時)也可能是“D:”(當硬盤上只有一個FAT32分區時),這就實現了虛擬盤符的動態分配。另外,光盤盤符則可用“%CDROM%:”來動態分配?! ?
“copy mouse.* %RAMD%:\ > NUL”則是將鼠標驅動程序拷貝到虛擬盤。由于使用了通配符,能將圖6 所示的兩個與鼠標相關的驅動文件都拷貝到虛擬盤上。
同理,“copy sm*.* %RAMD%:\ > NUL、copy pq*.* %RAMD%:\ > NUL”的作用是將與分區魔術師相關的文件全部進行拷貝。
“%RAMD%:\mouse、%RAMD%:\smagic”的作用分別是運行鼠標驅動程序和分區魔術師。
為什么要將它們拷貝到虛擬盤后再運行呢?鼠標驅動程序和分區魔術師在運行時會產生一些臨時文件,可是,用上述方法制成的多功能安裝光盤啟動到DOS下后,雖然也能找到一個A盤,但這里的A盤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軟盤,它將處于不可寫狀態,不難看出,上述程序運行時要產生臨時文件寫盤,而此時的A盤又處于只讀狀態,直接后果就是程序不能正常運行。為此,筆者用自動批處理將其拷貝到用內存模擬出的虛擬盤上(它是可寫的)?! ?
第五步:刻錄光盤
在圖2中單擊“刻錄光碟”,刻錄界面如圖7所示。它需要Nero StartSmart的支持,電腦上必須安裝Nero刻錄軟件,安裝后,啟動易EasyBoot會自動調用它。
刻錄好之后,就可以用光盤啟動電腦,首先出現的界面如圖8所示,選擇第二項 “對硬盤進行分區”,下一界面如圖9所示(請注意觀察其標題欄,上面有ServerMagic字樣,它是服務器版的)。顯然,能自動啟動到在DOS下運行的服務器版分區魔術師下,接下來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安裝64位系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