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 MI LY: SimSun"> 給李嵐清副總理的一封信 李開復 2001年10 月 我在2001年做完“對話”節目后,感觸極" name="description" />

  •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
  • an article

    發表于:2007-07-04來源:作者:點擊數: 標簽:
    on chineseeducation,the same thinking.. java 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return imgzoom(this,550)"> . 文章 MI LY: SimSun"> 給李嵐清副總理的一封信 李開復 2001年10 月 我在2001年做完“對話”節目后,感觸極
    on chinese education,the same thinking..

    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return imgzoom(this,550)">

     
    <strong id="5koa6"></strong>
  • .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文章

     
    MILY: SimSun">給李嵐清副總理的一封信

    李開復

    2001年10
     

    clearcase/" target="_blank" >ccffff">

    我在2001年做完“對話”節目后,感觸極深,決定寫一封信給李嵐清副總理。這封信大致如下(其中六點我后來曾作補充)。 這件事在凌志軍的《成長》一書有生動的描述。如果你想知道“后來怎么了”或“李總理怎么回答”,請看《成長》。                                                                 - 李開復

     


    尊敬的李嵐清副總理:

    開復在華工作期間,久聞嵐清總理對中國高科技的期望和激勵。雖然微軟公司去年將開復調回美國總部,但是身為炎黃子孫,總是希望中國能成為科技強國,希望更多中國人能把握最新的技術。

    今年回國時,欣聞嵐清總理對我的文章有正面的評價。因此,我決定寫一封信,將我對中國高科技的基本問題所在,直接提給總理。這封信,純屬私人身份,不代表微軟公司的意見。

    在中國工作兩年,總聽到人們在討論,中國的創業環境、中關村的條件、中國的民族軟件企業、中國的創投環境、中國與印度的差別、大學該不該辦企業等。對這些問題,我曾將一些看法寫成文章發表。但是,我總是認為這些問題只是表面的問題。真正徹底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是中國的教育。中國若希望成為科技強國,中國的下一代一定要趕上外國。而若想有一批出色的下一代,中國一定要有一流的教育體系。

    在中國工作兩年,我曾做過上百次的演講,有數萬學生參與。讓我最感動的是中國學生的求知欲,就像一塊塊海綿,渴望把知識的海洋吸盡。但是,讓我最痛心的是中國教育的不足,導致這些學生無法得到他們所需要的知識。中國的學生無比聰明,但是有些學生以為他們知道很多,但是他們吸取的都是過時的知識。更有些學生完全的迷失方向,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知道什么、該知道什么、該學習什么。

    我認為,中國教育的問題,有下列六點:


    第一,大學師資的不足

    梅貽琦曾說“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敝袊髮W的問題,就出在沒有大師。

    在美國,大學教授是一個知識分子夢寐以求的職業。大學教授有很高的社會地位、良好的待遇,良好的待遇造成師資質量上升,師資質量上升帶來學生對老師的崇拜,學生的崇拜又造成老師社會地位提升,高的社會地位造成待遇繼續提高。這就是美國大學師資的良性循環。

    在美國的一流學校,老師的知識絕對比學生豐富,而且越年長的老師知識越豐富。老師不但教學生新的知識,而且能夠啟發學生創新。老師擁有學生的信任,老師是學生所仰慕的。在美國,一流大學的一個“助理教授”職位,有上千名青年博士申請。而一半的助理教授將被大學的“終身職”(tenure)制度淘汰掉,只留下最優秀的,成為“副教授”。

    中國大學的師資與美國的師資相比有相當大的差距。例如在中國計算機領域,只有非常少數的教授或研究員有能力在美國名校拿到教授職稱的。中國改革開放后師資雖有進步,但是中國大學教授的薪資,即便在像計算機這樣的熱門行業,也遠遠落后于業界。在出國潮和企業高薪的誘惑之下,大學新教師的質量每況愈下。

    我在中國去過的每一所大學,校領導都向我抱怨:留不住人。最好、較好、甚至中等的學生畢業后,出國的出國,就業的就業,都不愿意留校任教。待遇不好造成師資不足,師資不足造成學生不滿,學生不滿造成老師社會地位降低,低的社會地位造成待遇更上不來。這就形成了一個中國師資的惡性循環。

    中國必須大幅度的提升大學教師的資格、待遇、形象,只有這樣才能挽回大學師資下降的趨勢。


    第二,科研的不足

    科研在世界大學排名中比較學還重要,因為自從德國柏林大學領頭的改革之后,世界一流的大學都是“研究型”大學。要有一流的研究才能吸引一流的老師、學生,才能拿到最多的經費。

    中國的大學師資固然落后于美國,中國大學的研究水平更遠遠地落后國外。絕大多數的中國的計算機研究項目在美國都無法拿到經費。最近,國內有人統計了1999~2001年世界3所一流大學與中國包括北大、清華在內的6所一流大學在《自然》和《科學》兩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數,結果是6所中國一流大學論文數總和只有20篇,還不及哈佛大學一所大學的零頭(399篇);同處亞洲的東京大學,同期也有131篇。

    在中國大多數的研究都是遠遠落后國外的,申請項目是為了得到額外的報酬,做的研究工作沒有意義,參與的學生沒有得到啟發,發表文章是為了“湊足數量”、“達到指標”。有些學校自稱論文數目很多,但是仔細一看,都是一些學術水平很低的會議和期刊。

    中國的科研制度允許帶頭教授“分成”的制度,造成了個人利益、人際關系成為獲取經費的重要理由。在美國,科研項目是匿名的同行評估,非常的公正和客觀。在中國,拿項目主要不是看內容,而是看人的職稱或關系;申請項目可以為項目負責人得到額外的報酬(“分成”)。這可能導致做的研究工作目標不正確,參與的資淺教授感覺不公,參與的學生沒有得到啟發,發表文章是為了“達到指標”。而在這樣的制度下,成果當然也是有限的。


    第三,管理的不足

    中國大學教育的一個根本問題是管理體制的缺陷,從薪水體系到等級制度,從提升機制到終身制的缺乏,從雇傭師資到校長聘用,從科研資助到校辦企業,這些都需要改革。

    中國大學體制最急需改革的地方是薪水體系。中國大學教授的平均年薪是35,000元,不到美國教授平均水平的10%。低報酬不僅影響師資的質量,還有更深遠的影響。為提高師資的收入,一些大學創辦自己的企業。大學教授要幫這些企業創收,而不是專心授課。也有很多教授拿了很多“橫向”項目(為企業打工)。無論是校辦企業或是橫向項目,學生永遠是被犧牲者,被作為廉價甚至無償的勞動力。而最諷刺的是在熱門的科系,這些能力不足、原本薪資過低的教授卻由這些橫向項目致富。

    那為什么不向中國的眾多企業學習,靠“海歸”呢?其實,過去20余年出國的留學生,許多已成為國外大學的教授正邁入他們事業的巔峰,而每年也有眾多的中國留學生在國外名校拿到博士。這些中國教授、博士都愿意回到中國,也肯考慮降薪,但是他們不愿意降薪90%,不愿意放棄子女的美國教育,不愿意在沒有能力的人下面做事,不愿意接受中國“關系式”的科研經費申請過程。

    除了薪水體系,另外的一個管理問題是選聘。大學校長往往是由一個不懂教育的小組閉門選出的,而且并不考慮管理的能力。大學教授的聘用也有同樣的問題。大學教授往往是同校畢業的,并不考慮幫助畢業生拓寬視野。資深教授雖然往往技術上已經落伍,但是仍然占著有限的博導、系主任、院長、副院長位子,掌握著經費、招聘的權利。學校沒有權力高薪破例雇用一流的國外教授。很多有能力的應屆畢業生,也是不服在這些領導下工作,幫他們掙錢,所以不愿意留在學校。

    最后的一個管理問題是晉升和評估制度。大學對師資沒有良好的晉升制度。這使得較好的老師總是往行政方面發展,或是有潛力的老師很年輕就帶一個大隊伍,失去了親自動手的能力。教授的職稱基本上一律是“終身職”,沒有嚴格的評估制度,也沒有國外使用的同行評議(peer review)制度。

    這些從科舉時代延傳下來的習慣造成中國很多所謂的“專家”、“院士”名不副實,能力甚至不如剛畢業的學生。另外,中國大學有過時的“博導”系統。只有“博導”才能夠帶博士生。實際上,在中國的大學,大部分的研究工作都是博士生所作的。有了“博導”系統,大權就都操在這些過時的教授手里。年輕教師對這“博導”系統感覺無奈,而國外的博士為了避免這“博導”系統,寧愿留在國外,雖然是他鄉,但是一個助理教授也有自由、權力帶他自己的博士生。

    常言道:“一流的人雇用一流的人,二流的人雇用三流的人?!比粢屩袊髮W里充滿著一流的人,那么首先要有一批一流的領導人才,用一套新的管理機制,才能讓中國大學里充滿了一流的人才。中國的大學應該成為名副其實的“最高學府”,以最好的待遇和體制,鼓勵最好的老師專心做他們最拿手的分內工作?。〗虒乱淮?。


    第四,應試風氣扼殺學生創造性

    中國的教育體系過于強調背誦記憶、應付考試。應試造成學生每天拼命地讀書,把成績當做唯一的人生目標,這樣的教育模式與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和成功是背道而馳的。應試教育要求學生循規蹈矩地重復舊的知識,不允許有創新的想法。因為學生“只背不懂”,這就扼殺了大部分學生的創造力,把優秀的學生訓練成了沒有創新、理解,沒有個人意識的考試機器。

    美國的教育也不是沒有考試和背誦,但是背誦的大部分是可用來再創造新知識的工具(例如A+B=B+A),借以鍛煉學生自己的推理能力。美國教育更注重的是學“為什么” (為什么三角形的面積是底乘高除以二?為什么二分之一是零點五?)雖然美國學生的九九乘法表沒有中國學生背的熟,但是他們更能夠舉一反三,更能夠分析問題,更能夠創新。

    楊振寧先生曾說,中國的教育適合一般的人,美國的教育適合一流的人才。中國應該學習美國教育成功的地方,綜合中美教育的優點,用最適合中國的方式,教育所有的人才。


    第五,被動和浮躁的學風

    中國的學生大都是被動的,因為在家中、中小學總是有家長、老師告訴學生該怎么做。主動地把握學習和知識才是中國未來主人翁該做的。有學生曾經問我,讀大學四年最重要的是什么?我對他說,不要以為讀大學只是為了學習知識,因為知識每天都在改變。大學四年學習的應該是“如何學習”,這才是不變的。學生若能舉一反三,大學畢業后即可隨時學習新的技術。中國往往有大學生畢業過幾年就“趕不上”技術的感覺。這就是因為他們在讀書是沒有學習如何學習,而在畢業后又沒有注重終身學習。

    除了被動之外,中國的學生過去以有毅力和良好的基礎知名。但是,最近幾年,同學們見到成功的例子(丁磊、楊志遠等),也迫切地渴望成功。這漸漸形成了一種浮躁的風氣,講究速成。對學習,同學們沒有打好一輩子的基礎,造成了將來成就的阻礙。對事業,同學們不擇手段的爭取機會出國,忽略了他們的道德觀。對創業,同學們缺乏了持久性的考慮,只夢想僥幸發財。中國學生一貫的良好特色是他們的毅力和良好的基礎。而今天的浮躁風氣,甚至有可能連這個特色也拱手讓人。


    第六,個人主義影響學生全面發展

    以考試為中心導致個人競爭,破壞團隊合作。如果現在我們從清華和麻省理工各選出10個最好的學生進行軟件編程比賽,假設是個人比賽,可能難分上下;但是,如果你要求兩校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那么清華肯定大敗。

    例如在成功的企業,最重視的是團隊的合作。一個隊伍成功了,才代表個人成功了。個人的目標(和對個人的獎賞)是由團隊的目標來定的。因此,美國學校的教育更注重團隊精神、表達能力、同理心(所謂“情商”)。軟件的課程都有很大的分量是由學生組成團隊來完成的。美國的名校注重課外活動、表達能力,不公布名次。但是中國的教育更注重個人主義、名次、競爭。競爭本身不是壞事,但是中國的教育鼓勵“零和(zero sum)”的競爭,你贏就是我輸:

    • 對學習,學生沒有打好一輩子的基礎,只靠死記硬背來爭取名次,造成了對將來成就事業的阻礙;

    • 對事業,學生不擇手段地爭取機會出國,不愿意彼此幫助,甚至會搞破壞,忽略了他們的道德觀;

    • 對創業,學生缺乏持久性的考慮,只夢想僥幸發財。


    學校內的競爭,應該是鼓勵學生去不斷地超越自我,而不是單純的去打敗他人。并且在讀書時,老師應獎勵與他人合作,幫助別人成功,建立良好的團隊精神。但在中國的大學,老師本身也欠缺團隊精神,所以學校必須對老師也有同樣的培養,他們才能以身作則。

    見到這么多問題和這么多有潛力但是沒有希望的學生,我曾有過沖動,考慮改行成為教授,更直接地去幫助學生。我也曾寫過一篇在光明日報發表的文章,“給中國學生的一封信”,隨信附上。

    但是,一個教授只能夠改變數百學生,一篇成功的文章只能夠影響數千學生,而中國需要改變未來數億學生的命運。只有經過教育的徹底改革才能夠給他們成才的機會,給中國成為科技強國的機會。

    希望這封信,對嵐清總理有所幫助.若有需要開復幫助的地方,只要是能幫助中國的下一代的事情,開復義不容辭.

    以下是我的聯絡方式:

    敬祝
            安好!



    李開復
     

     

    (C) Copyright, 2005   www.kaifulee.com          版權所有2004年    開復學生網     
     

    原文轉自:http://www.kjueaiud.com

    老湿亚洲永久精品ww47香蕉图片_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北美法律_国产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_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