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PC Scene 起源
它起源于在八十年代的8bit電腦流行期間,盜版團體們響應大多數人承認Commodore 64電腦是最好的電腦的時期。但是盜版團體在1982年并不是第一個。大概在70年代就有一些 Apple II用戶創建了第一個真正的 “Scene”(盜版團體的統稱,早期一些盜版團體所在的BBS系統,現在廢棄了BBS的使用,但是名稱留了下來。)。
在1981年中期 IBM PC被發布期間,這些后來者引入了 Commodore 和 Apple 盜版團體許多標準。期間 PC 盜版組織都非常的小,而且零散。有一些小組和個人發布破解,但是這些破解通常只在破解者所在當地發布。1987年以前尚無全國性/國際性的PC盜版組織存在。這些團體或個人想要同距離較遠的和國外的同行們交換成果或建立貿易通常必須使用學校的PC BBS。
————————————————————————————————————————————————————————————
BBS系統和快信
第一個BBS程序在70年代末用Apple II系統創建。它很慢、毛病多、反應慢、無支持,而且只基于消息發送(由此而得名)。最后終于得到了改良并普及,而這個重大突破也只是使得它可以有傳輸文件的功能。而且不久后這個第一個BBS系統就被專門用于交換或進行非法軟件貿易。
在早期,很長一段時間里快速信使(Couriers,也就是現在說的發行組成員)有一個與現在不同的名稱:電話線路盜用者(Phreakers)。大多數快信是一些來自HPAV團體的二等成員,HPAV是Hacking,Phreaking, Anarchy, Virus的縮寫,也就是說HPAV是一個黑客、盜用電話線路的人、不滿政府的人、病毒制造者魚龍混雜的團體。所以這些快信使得 Scene 變得零散而且速度慢,他們通?;ㄒ恍瞧诘臅r間把PC軟件送到整個北美洲。
問題是,不是太多的盜版制作者知道如何盜取電話線路,和如何支付昂貴的長途電話費,他們常常提出這種疑問。1988年一個新的電話線路盜用小組在北美洲成立了“北美洲盜版/電話盜用聯盟”NAP/PA(North American Pirate Phreak Alliance)并致力盜用電話線路發布盜版。很快地,許多頂級的BBS都和這個組織建立了從屬關系,他們提供了一些信息提供給一些人。這些消息大大地幫助了一些正在發展中地組織和更多的一些小團體。
在90年代許多人對快信不屑一顧,對Crackers(破解者)、Sysops(系統管理員)和Packagers(包裝者,把軟件分包壓縮包裝的人)給予了比快信多數倍的尊重。這種現象通常是因為快信不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是人都能做。似乎當時的人注重誰愿意冒風險比誰有獨特的技術更多?;谶@一點大多數快信被命名為Humble Guys(大意是卑微的家伙)、奴隸。在BBS上他們被紀錄為奴隸1號、奴隸2號等等。這是當時Scene的風氣,但是那個時候快信卻的確是大人物,可以做他們愿意做的任何事情。
那個時代,很多BBS需要支付月費給他們的從屬組(費用來自用戶支付的水蛭賬戶,水蛭賬戶英文為leech aclearcase/" target="_blank" >ccounts,意為非任何組織的成員的個人用戶,他們或者免費取得BBS上發布的軟件,或者需要付錢才能擁有賬戶)。這些錢將被組織用于獲得軟件、分配給組員或分配于購買硬件的開銷。一個組織缺錢通常意味著他們不會有好的軟件能夠發布出來,這個月費加上所有額外的硬件和必須的電話線路主要投資給系統管理員,然后系統管理員再投資給那些必須絕對尊重他的用戶們。系統管理員是最頂端的人物,因為用戶們在他的地盤使用他的設備。他們擁有絕對的控制權處理他們系統中的任何事物,包括用戶們的個人信息。
運作一個BBS,包含非法軟件是一種危險的事情。理由一就是這個BBS系統大多數就安裝在系統管理員的家里,理由二就是有一些公司拼命阻止他們的軟件的非法流通。這些公司包括在當地的微軟和Novell的子公司,而且聯邦警察也很努力地試圖使軟件非法流通的現象停止。
在90年代期間網絡法被引入到美國,這項法律規定非法使用任何數量的軟件都構成犯罪。但是或許你感到奇怪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在法案發布之前就出事。理由是大多數人是因為盜版軟件可以賺錢(販賣CD或者軟盤副本),這些人引起了警察的注意。有一個更為嚴厲的法案來自民事法,關系著你家里電腦內的所有軟件。
BBS的滅亡可以說是從1996年紐約的Park Central關閉開始的。這個最大的世界性BBS是scene的中心。它常常被使用于證明那個組織發布的軟件較為優秀,就像拳擊場上有拳擊手和裁判一樣。但是一些小組巧妙地避開了BBS的什么都糊在一起的特性,堅持把他們發布的軟件不僅放到BBS上,還進一步地放到Inte.net上。這些左派的人們在BBS上和Internet上獲得了雙重的勝利。最終給BBS釘上棺材釘的是1997年2月份的的電子清掃活動,在一周之內有5個主要的BBS被關閉?;谶@個原因,很多BBS也永久關閉了,他們怕自己就是下一個受害者。
————————————————————————————————————————————————————————————
Internet 時代
盜版組織為了多方面的理由要經常使用Internet,但是Internet在90年代早期絕不是一個被人關注的工具。很少人知道這個時候、這個Internet能夠給盜版團體多大的改變,它從基本上導致了很多新的小團體成立。BBS系統對scene來說是一個半機密,而且有些地下。這意味這一個新手很難訪問它,他們甚至連訪問一些本地BBS都有困難,因為大多數不是面對公眾公開的。大多這些人僅僅對找到系統密碼來登陸系統都感到十分吃力,而這些密碼要向成員申請。但是Internet地出現徹底改變了這種情況,Internet讓所有困難迎刃而解,IRC,e-mail,ftp和web站點能夠對所有公眾開放。而且在1994年他們就泛濫起來,導致了那些時候有一大群沒事留校的老學生。許多人不贊同這種所謂的潛逃者,所以他們關閉了通路。老通路關閉,新通路開放。新聞組、Top100站點,匿名登陸Ftp和IRC填補了群眾的需求。
IRC最初是開始于組織間提供盜版軟件給它們的朋友,但是當Fate(在1995年著名的Internet快信組)對公眾開放了他們的頻道#fatefiles后,不斷有人抄襲#fatefile的格式(+mnst)在組織內部引起了騷動,他們完全不贊成用IRC進行貿易?,F在的IRC只給組織內部成員交流,而各個組織都有其他投資者提供的服務器。這些服務器的速度非???,SiteOP的權限最大,他們給成員計算信用點和維護賬號。
信用點是一種計算方式,每個組員都要有自己的賬戶,獨立的IP,服務器才能夠驗證你的身份??煨糯┧笤诟鱾€組織的FTP之間傳送文件。因為每個組織在很多國家都有服務器,稱之為HQ.
————————————————————————————————————————————————————————————
補給者
在以前一個組織的補給方法和現在沒有什么兩樣。從商店購買或直接從公司定購是大多數組織的方法。錢大多數來自各自組的官方BBS的會員或此類的途徑。另一個更吸引人的方法是盜版團體在公司內部設立成員,直接從公司內部把軟件取到手。當他們有機會去倉庫時,這些軟件就有很大的機會外流。這樣大大地提高了組織的工作效率,這也使得Cracker們有更多的東西可以破解。
一些組織很富有創造性,例子就是一些組織成員偽裝成一些雜志來騙取軟件公司,名義是進行最新軟件的評論,實際上在那個時候軟件公司巴不得有這樣的雜志來介紹他們的軟件,他們很高興地把免費軟件寄給了他們,以求換取正面的評價。這樣也使得一些小公司不久以后就難以存活。
————————————————————————————————————————————————————————————
引言和Crack'tros
不幸地,八十年代的PC Scene大都不知名,而且也無法得到證明,那時候PC有較大的局限性,Crack'tros(這是一小段代表破解者身份信息的東西,或者是一些小動畫。)非常罕見(不像Commodore 64,Amiga或Atari ST),而且那時候地非法軟件發布從來都沒有附帶什么具有說明性質的文本文件。
在八十年代很多個人的破解比某些組織的破解多(組織通常是某個人用自己的名字創辦,然后收集其他的人協同工作,但是加入一個組織并不代表自己破解的東西要冠名為組織)。這些個人通常會在他們發布的軟件的某個地方放置自己獨有的標記以方便其他人確認這是他的作品。比如你經??梢钥吹揭粋€游戲的標題屏幕的下方寫著“Cracked by Lord Blix”(破解者Lord Blix)。
八十年代末人們的團隊意識漸漸增強的時候,冠名組織的破解比個人的多。一些聲望比較高的組織開始在他們發布的東西里插入一些定制的標題屏幕(就像當今的一些組織的安裝程序)。Bentley Sidewell Productions(BSP)是一個在八十年代末比較有名的破解組織,他們常常使用CGA(很早期的計算機顯示方式,早期DOS用戶應該知道)圖片或動畫來顯示他們的標題。而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Crackers(組織名稱)用一些小而生動的ANSI(DOS的一種顯示模式)圖像。這意味著BSP組織大概是第一個在PC上使用導言和Crack'tros的組織。所以從技術上來講,Demo Scene的起源應該是這些老PC Scene。
————————————————————————————————————————————————————————————
NFO文件
當破解者們要臨時添加一些說明或關于破解的信息,他們會在他們發布的東西中包含一個很小的文本文件。最后演變成組織統一把正規化的文本文件加入到他們發布的東西中去,這些文件中的信息大多來自破解者。象是如何玩這個游戲(鍵盤操作等等),或者是一些BBS人數列表之類的東西。
黑客組織在八十年代首先使用首字母縮寫來加密它們的名字。這常常用于擾亂一些閑雜人等的視線,使他們難以區分不同的組織。不過這種做法最大的好處在于簡化輸入,縮寫肯定比全名來的短。但是取三個首字母縮寫在那個時候從來沒有被考慮過,直到九十年代早期PC浮出水面(組織名稱在其它的計算機系統中有五到六個字符的首字母縮寫)。這是DOS的文件命名方式所限定的,每個文件只能使用11個字符(DOS命名只能以8.3的方式)。
這導致這些組織要開始貫徹這些文件標準格式。這種格式使用一個八個文字的軟件名稱縮寫,后綴為.DOC。而另一些組織堅持要使用另一種不同于.DOC的縮寫格式,他們把自己的組織名稱的縮寫替代為.DOC的縮寫。比如SIMCITY.CIA、SIMCITY.INC或SIMCITY.PTL。從此這些取組織名稱三個首字母縮寫的格式成為了標準。
一個有見地的人在1990年引入了現在的這種標準的.NFO格式縮寫。理由是NFO縮寫讓人很容易理解這是Information或Info的縮寫。然后一些當時標準的八個首字符縮寫格式的游戲破解慢慢的跟隨這種.NFO格式,最后終于發展成現在的"組織名.NFO"。
————————————————————————————————————————————————————————————
CD Ripping
就像Internet改變了盜版流通和貿易的方式,游戲工業廣泛使用CDROM引發了第二次盜版革命。最早使用CDROM作為載體的時候(1989年的Sierra/Dynamix兩家公司),九十年代中期之前盜版組織并沒有注意這個新型的媒體。那個時候甚至沒有一個組織認真地單獨放出CD版,大多數的CD釋放于個別組(separate groups)。這些個別組常常用來發布一些廢件(crapware)。所以是CD版被認為是什么呢?廢件。那時的這些廢件組很像現在的IND組,多數是匿名的。
最初這些廢件/CDROM組織愿意釋放整版的CD,但是他們使用ISO格式,把文件文件直接從CD上復制下來。不過很多人覺得這些太大了,所以當時Hybrid組首創了CD-RIP。這是一種將游戲不必要的部分從游戲中剝除的技術(也就是硬盤版)。但是那些ripper(剝除者)仍然使用軟盤作為載體,收效甚微。很多游戲被他們強制用最小的容量放出并使用一種特殊的技術來玩,這就是光盤模擬器,在早期的DOS環境下的fakecd.exe就是這種技術。
當軟件發行商開始使用CDROM的大容量來創造自身的有利條件時,大多數主要的游戲組織開始協商一個標準的磁盤限定。在1996年7月6日五個大的游戲組織一致通過了一個稱之為軟件盜版協會的協議(Software Pirates Association,SPA)。SPA強制執行了他們的協議。所有在附屬站點不使用用這些規則的發布都會被Nuked(取消)。最后SPA引起了組織內部的激烈斗爭了。
在1998年SPA停止運作,因為很多組織不大遵守它們的規則。但是不久以后三個大組織(Class,Razor 1911和Paradigm)組成了一個新的派系。這個派系制作了一個他們的規則的詳細列表,并將規則對外發布。從此磁盤數量限定為50*2.88M(曾經是75*1.22)。這時有些組織將磁盤限定的2.88Mb落實,但是卻忽略了50張盤的限制。而且許多人并不在乎這些規定。
2000年3月,這個派系規定了新規則,新的成員組和一個新的磁盤限定。
————————————————————————————————————————————————————————————
ISO Scene (CD Images)
在1997年CD寫入材料大幅度降低價格,伴隨著高速訪問Intetnet的好處,打開了一個新的小市場。完整版的游戲需求加大所以ISO Scene產生了。ISO是光盤映像,包含完整的光盤內容,所以非常大。一些大組織為ISO scene創辦了新的附屬組。
在1998年ISO盜版組織發展的很強盛。在他們發布的CD中有很多不同的標準。他們已經被統稱為ISO,因為這是最初用來保存數據的格式。但是1998年很多人向BIN/CUE格式轉變。很奇怪一些名氣很大的硬盤版破解組從不涉足ISO領域,這大概是因為他們認為ISO經常帶一些對游戲內容無用的東西,比如Direct X,演示等等。他們很注重硬盤版的小。所以他們堅持當初自己的最佳選擇,硬盤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