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一個簡單的邊框
首先,使用GIMP的圖形處理功能制作一個簡單美觀的邊框。
1.啟動GIMP,并打開欲加邊框的數碼照片。筆者以一幅Red Hat 8.0自帶的阿波羅登月拍攝地球照片為例,為其加上一個簡單的邊框。
2.選擇GIMP的矩形選擇工具,在數碼照片上框出邊框的邊緣,與設想的邊框大小相符后單擊GIMP圖片窗口選單,打開“選擇/羽化...”選項,在隨后彈出的羽化對話框中鍵入羽化值,在這里筆者將其值由默認的5改為50。然后單擊“確定”,這時剛剛建立的矩形選區的四角就會變為圓角,說明羽化成功。建立選區后可以使用“Ctrl+Shift+F”快速打開羽化對話框。
3.羽化選區后,再選擇GIMP圖片窗口選單的“選擇/反選”,便可建立起數碼照片的邊框。這時如果邊框大小不合適,就需要重復上一步驟,調整選區大小,并重新設置羽化值。最后選擇GIMP圖片窗口選單的“編輯/清除”,即可建立一個背景色的邊框,見圖1,如果喜歡其它的顏色可以改變GIMP的背景色。實現反選的快捷鍵為”Ctrl+I”,快速清除的快捷鍵為”Ctrl+K”。
使用GIMP濾鏡實現邊框
GIMP提供了多款功能強大的濾鏡,其專業效果可以媲美許多商業軟件,利用GIMP提供的濾鏡可以制作出精美的照片邊框。
1.使用GIMP打開數碼照片,然后如上辦法建立選區,筆者以一幅星系照片為例。
2.確定邊框大小后將其反選,然后選擇GIMP圖片窗口選單中的“濾鏡/藝術效果/Apply Canvas”處理邊框,見圖2。
除了Apply Canvas濾鏡之外,還有模糊效果濾鏡中的Pixelize、藝術效果濾鏡中的Oilify等許多濾鏡可供選擇,可以根據不同內容的照片選擇不同的濾鏡,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就可以制作出令人驚奇的邊框效果。
自己動手制作邊框
上面介紹的兩種方法簡單易行,效果也不錯,但需要犧牲一點數碼照片的內容。下面就介紹一個既可以保全數碼照片,又可以添加邊框的方法。
1.單擊GIMP圖片窗口選單,選擇“新建”,在彈出的新建對話框中鍵入邊框的大小。邊框大小通常等于數碼照片的長和寬加上所設計邊框的長和寬的總和。這需要根據數碼照片的實際大小計算一下,通常要稍微留一些擴展余地。如果找到的邊框比處理的照片偏大或偏小,可以選擇GIMP工具箱中的自由變形工具將其做適當得拉抻或縮小。但筆者并不推薦這么做,使用自由變形工具后會使數碼照片有不同程度的失真。
如果對計算感到頭痛,可以按下“Alt+F2”鍵,運行“kcalc”命令,調出計數器幫助計算。
2.從GIMP圖片窗口的標尺托出四條輔助線作為外框,再沿著四條輔助線相交而成的矩形建立選區,隨后再選擇GIMP圖片窗口選單中的“選擇/反轉”選項,將數碼照片邊框的外框選中。
打開GIMP圖片窗口選單中的“濾鏡/繪制/Clouds/Plasma...”項,調節Plasma對話框中的色彩混和值,從預覽中觀察最終效果,直到滿意為止,單擊“確定”按鈕,這樣數碼照片邊框的外框就做好了。
在制作好的外框基礎上創建內框。內框要比外框窄得多,為外框的三分之一,按照上述步驟建立四個邊首尾相連的矩形條框選區。每建立一邊的條框,就運行GIMP圖片窗口選單中的“濾鏡/繪制/Clouds/Solid Noise...”濾鏡一次。需要注意的是,Solid Noise濾鏡對話框中的Parameter Setting下的Radom Seed值越大,其紋理就越細密,待到這四個矩形條款全部完成,內框也制作好了。雖然這個方法比較麻煩,但其效果要比一次成型更富于立體感,更加美觀。
制作四個矩形條框每次都要使用Solid Noise濾鏡,使用“Shift+Alt+F”快捷鍵可以快速使用上次使用過的濾鏡。
3.點擊邊框窗口,激活該窗口,使用快捷鍵“Ctrl+V”將數碼照片粘貼到邊框圖片中,然后通過鼠標拖動照片到合適位置。單擊GIMP圖片窗口選單,選擇“對話框/圖層,通道和路徑”,然后在打開的圖層、通道和路徑對話框中單擊新建圖層按鈕。在彈出的新建圖層按鈕中輸入圖層名“照片”,這樣便可將數碼照片和邊框做成兩個圖層了。如果想原汁原味保存,請選擇“文件/另存為”,在文件名處鍵入以“XCF”為擴展名的照片名。如果只想保存為JPEG或BMP格式的文件,只需右鍵點擊剛剛建立的邊框圖層,選擇快捷選單中的“合并所有圖層”,再將照片的擴展名保存為JPG或BMP,即將數碼照片和邊框合二為一了。圖3是具有精美編框的數碼照片。
在Linux下也可以和Windows一樣裝扮數碼照片,讓數碼相片那方方正正的面孔不再單調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