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把FreeBSD6.0作為自己的桌面 1.1前言 1.2.1截圖 1.3安裝FreeBSD---安裝完FreeBSD以后請連接 網絡 (ADSL如何連網?) 1.4安裝X11 1.5配置X11 1.5.1鼠標的配置 1.6安裝桌面環境 1.6.1啟用GDM 1.6.2開始使用GNOME 1.7中文和字體問題 1.7.1設置字體 1.8安裝
目錄
1 把FreeBSD6.0作為自己的桌面
1.1 前言
1.2.1 截圖
1.3 安裝FreeBSD--->安裝完FreeBSD以后請連接網絡(ADSL如何連網?)
1.4 安裝 X11
1.5 配置 X11
1.5.1 鼠標的配置
1.6 安裝桌面環境
1.6.1 啟用GDM
1.6.2 開始使用GNOME
1.7 中文和字體問題
1.7.1 設置字體
1.8 安裝輸入法:SCIM
1.9 安裝即時通訊工具(包括OICQ):gaim-openq
后記
前言
FreeBSD 是一個基于4.4BSD-Lite的,有許多非凡的特性操作系統。呵呵,Unix給人的印象是總是應用于高端服務器的一種OS,FreeBSD的出現使得基于x86的個人計算機上也可以運行Unix系統。桌面系統好像是M$的Windows系列的天下,最近幾年Linux的流行也使得類Unix系統占據了部分桌面,我想說的是,FreeBSD絕對是一個桌面應用不亞于Linux的操作系統。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
截圖

安裝FreeBSD
請參考---->安裝FreeBSD<---- 安裝完FreeBSD以后請連接網絡,如果是服務器,你應該直接用ifconfig配置網卡,再配置rc.conf.(Server怎么能給你當桌面用呢?:-))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連網,請速與你的ISP聯系.
ADSL如何連網?
如果你是ADSL用戶,那么你可以這樣:
1.配置網絡連接
配置ppp.conf
先以root身份登錄系統,這樣:由于是ADSL上網,配置文件是 /etc/ppp下的 ppp.conf,在 /etc/ppp 下可能已經有了 ppp.conf 也可能只有 ppp.conf.sample ,總之,我放棄使用現有的ppp.conf 從ppp.conf.sample新建一個.你可以這樣做:
CODE:
# rm ppp.conf (刪除ppp.conf , 如果有的話)
# cp ppp.conf.sample ppp.conf
# ee ppp.conf (隨自己喜好,使用 ee 或 vi )
javascript:">[Copy to clipboard]
這里把我的ppp.conf 附上,以此為范本.
CODE:
default:
set log Phase Chat LCP IPCP
CCP tun command
ident user-ppp VERSION (built COMPILATIONDATE)
# Ensure that "device" references the correct serial port
# for your modem. (cuaa0 = COM1, cuaa1 = COM2)
set device PPPoE:lnc0 # 指明PPPoE使用的設備
set speed sync
set mru 1492
set mtu 1492 # 網絡參數,寬帶路由器里也有這個哦
set ctsrts off
set timeout 30 # 3 minute idle timer (the default)
disable lqr
deny lqr
add default HISADDR # 添加PPP默認路由("他的地址")
enable dns # request DNS info (for resolv.conf)
## 主要是下面部分,上面的可以基本默認,沒有的加上即可.
hz163: # 注意:這里的hz163是你的ISP名,要比下面的set語句多出一點(一個TAB)
set authname user(把這里的user換成你的ADSL用戶名)
set authkey password (把這里的password換成你的ADSL密碼)
set dial
set login
set ifaddr 10.0.0.1/0 10.0.0.2/0
nat enable yes # 你想和其他機器用NAT共享上網時,這個才是必要的
連接網絡
配置好了ppp.conf,你就成功了一半,接下來的就是輸入命令、連接網絡嘍!
CODE:
# ppp –ddial hz163
之后看看連接狀態。
CODE:
# ifconfig
我的結果:
CODE:
lnc0: flags=8843<UP,BROADCAST,RUNNING,SIMPLEX,MULTICAST> mtu 1500
inet 192.168.0.254 netmask 0xffffff00 broadcast 192.168.0.255
inet6 fe80::20c:29ff:fe98:25a6%lnc0 prefixlen 64 scopeid 0x1 ether 00:0c:29:98:25:a6
lp0: flags=8810<POINTOPOINT,SIMPLEX,MULTICAST> mtu 1500
lo0: flags=8049<UP,LOOPBACK,RUNNING,MULTICAST> mtu 16384
inet6 ::1 prefixlen 128
inet6 fe80::1%lo0 prefixlen 64 scopeid 0x3
inet 127.0.0.1 netmask 0xff000000
ppp0: flags=8010<POINTOPOINT,MULTICAST> mtu 1500
sl0: flags=c010<POINTOPOINT,LINK2,MULTICAST> mtu 552
faith0: flags=8002<BROADCAST,MULTICAST> mtu 1500
tun0: flags=8051<UP,POINTOPOINT,RUNNING,MULTICAST> mtu 1492
inet 218.72.106.94 --> 61.174.64.21 netmask 0xffffffff
Opened by PID 54
inet后的數字部分就是IP地址,證明你上了網啦!不放心可以這樣:
CODE:
# ping -c5 www3.eastgame.net
這個不用我多解釋了吧~~~~~
配置rc.conf使ADSL開機上網
想一開機就上網?簡單!讓我們來配置 /etc/rc.conf吧,這很簡單!就添上這主要的幾句:
CODE:
ppp_enable="yes"
ppp_mode="ddial"
ppp_profile="hz163"
安裝 X11
Xorg 或 XFree86 都可以在 FreeBSD 上安裝。 從 FreeBSD 5.3-RELEASE 開始, Xorg 成為了 FreeBSD 上的默認 X11 實現。如果需要可以從 Ports Collection 編譯和安裝 Xorg:
CODE:
# cd /usr/ports/x11/xorg
# make install clean
你在安裝系統時選擇了Xorg相關的軟件包,這步可以省略。
配置 X11
配置 X11 需要幾步。 第一步是以超級用戶的身份建立初始的配置文件:
CODE:
# Xorg -configure
這將在 /root 中生成 xorg.conf.new 的配置文件。下一步是測試現存的配置文件, 以確認 Xorg 能夠同系統上的圖形設備正常工作。 要完成這個任務,只需:
CODE:
# X -config /root/xorg.conf.new
或者
# Xorg -config xorg.conf.new
如果用戶看到一個黑灰的格子和一個 X 形的鼠標指針,那么配置就是成功的。要退出測試,只要同時鍵入 Ctrl+Alt+Backspace。接下來是調整 xorg.conf.new 配置文件并作測試。 用文本編輯器如打開這個文件。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為當前系統的顯示器設置刷新率。 這些值包括垂直和水平的同步頻率。把它們加到 xorg.conf.new 的 "Monitor" 小節中:
CODE:
Section "Monitor"
Identifier "Monitor0"
VendorName "Monitor Vendor"
ModelName "Monitor Model"
HorizSync 30-107
VertRefresh 48-120
EndSection
HorizSync 和 VertRefresh 在配置文件中可能沒有。 如果是這樣的話, 就需要添加它們。
X 能夠利用顯示器所支持的 DPMS (能源之星) 功能。如果希望啟用顯示器的 DPMS 功能,則需要把下面的設置添加到 monitor 節中:
CODE:
Option "DPMS"
選擇默認的分辨率和色深,這是在 "Screen" 小節中定義的:
CODE:
Section "Screen"
Identifier "Screen0"
Device "Card0"
Monitor "Monitor0"
DefaultDepth 24
SubSection "Display"
Viewport 0 0
Depth 24
Modes "1024x768"
EndSubSection
EndSection
DefaultDepth 關鍵字描述了要運行的默認色深。Modes 關鍵字描述了給定顏色深度下屏幕的分辨率。 需要說明的是,目標系統的圖形硬件只支持由 VESA 定義的標準模式。 前面的例子中, 默認色深是使用 24位色。在采用這個色深時, 允許的分辨率是 1024x768。
鼠標的配置
修改xorg.conf.new中相關內容為:
CODE:
Section "InputDevice"
Identifier "Mouse0"
Driver "mouse"
Option "Protocol" "Auto"
Option "Device" "/dev/sysmouse"
Option "ZAxisMapping" "4 5"
EndSection
這里的Option "ZAxisMapping" "4 5"可以使中間帶滾輪的鼠標正常使用,沒有的可以去掉。最后就是將配置文件存盤, 并使用前面介紹的測試模式測試一下。如果一切準備妥當, 就可以把配置文件放到公共的目錄中了。 您可以在 Xorg 里面找到具體位置。 這個位置通常是 /etc/X11/xorg.conf:
CODE:
# cp xorg.conf.new /etc/X11/xorg.conf
安裝桌面環境
我喜歡GNOME,可以這樣安裝:
CODE:
# pkg_add -r gnome2
或者:
CODE:
# cd /usr/ports/x11/gnome2
# make install clean
注意:我強烈建議使用package安裝,不然你有得等了...
到屏幕顯示:

就大功告成。具體時間依具體情況定。
啟用GDM
在/etc/rc.conf 中加入
CODE:
gdm_enable="YES"
開始使用GNOME
GNOME可以通過適當地配置名為 .xinitrc 的文件來啟動。 如果已經有了自定義的 .xinitrc, 將啟動當前窗口管理器的那一行改為啟動 /usr/X11R6/bin/gnome-session 就可以了。 如果還沒有,那么只需簡單地:
CODE:
# echo "/usr/X11R6/bin/gnome-session" > ~/.xinitrc
中文和字體問題
如果你用CSH,那么請:
CODE:
# setenv LANG zh_CN.UTF-8
# setenv LC_LANG zh_CN.UTF-8
另外:請把Windows下的SimSun.ttf復制到/usr/X11R6/lib/X11/fonts/TTF/
* Bug 修正原文為 TrueType/ (FOR FreeBSD 6.0 ONLY!),現根據最新的FreeBSD 6.1-Release更改為 TTF/ *
* [資源] 另外,我提供了字體下載,請訪問: http://www.bsdfree.org/fonts/ Sp. Thanx 2 CANNOT*
呵呵,這點我比較幸運,我的FreeBSD和WindowsXP是安裝在2塊不同的硬盤上的Mount一下就可以了 ;)
然后,在 /etc/profile 里面加入:
CODE:
export LANG=zh_CN.UTF8
export LC_ALL=zh_CN.UTF-8
export XMODIFIERS='@im=SCIM'
SCIM是我們下文要安裝的中文輸入法。
重啟機器,登陸后運行startx(嘩!FreeBSD從6.0到6.1的桌面真的爽了很多):

進入Gnome,這時已經是中文版了。
設置字體
點擊[桌面]-->[首選項] -->[字體],將字體全部換成SimSun,字體大小為10,然后點[細節]選項,[平滑]選無,[微調]選輕微,[次像素順序]選RGB。保存后關閉對話框。
安裝輸入法:SCIM
我一直受網上文章的影響,想安裝Fcitx,后來發現,并不一定要Fcitx。而且Fcitx在FreeBSD6.0+GNOME下面問題多多,干脆不要了,我找了很久,發現了一個很爽的輸入法SCIM,我現在已經離不開它了!這就是安裝方法:
CODE:
# cd /usr/ports/chinese/scim-pinyin
# make install clean
SCIM是一個C++寫的輸入法軟件平臺,全名是 Simple Commom Input Method. 安裝完成后,可以使用:pkg_info -D zh-scim-pinyin-0.5.0_3查看到以下信息:
CODE:
Information for zh-scim-pinyin-0.5.0_3:
Install notice:
--------------------------------------------------------------------
Remember to set environment variable XMODIFIERS:
csh/tcsh: setenv XMODIFIERS @im=SCIM
sh/bash: export XMODIFIERS='@im=SCIM'
and set LANG, LC_CTYPE to one of the following values:
Simplified Chinese:
zh_CN.UTF-8, zh_CN.GB18030, zh_CN.GBK, zh_CN.GB2312, zh_CN.eucCN
Traditional Chinese:
zh_TW.UTF-8, zh_TW.Big5
zh_HK.UTF-8, zh_HK.Big5-HKSCS
To start the SCIM input method daemon, use command:
scim -d
--------------------------------------------------------------------
它的使用方法都寫在這上面了,安裝完成馬上能用,界面大方漂亮,而且這樣一來連控制臺也可以正常顯示中文,個人覺得比Fcitx好啊
安裝即時通訊工具(包括OICQ):gaim-openq
CODE:
# cd /usr/ports/net/gaim-openq
# make install clean
后記
這樣,一個比較舒服的FreeBSD的桌面就安裝完成了,希望你能夠一步步地完成它,安裝其它軟件,在這里就不多說了,可以參考網絡上大量的相關文章。我覺得這篇文章有一點還可以,就是它給出了Fcitx之外的另一種選擇,而事實上,SCIM也算是一個相當優秀的輸入法了。除此之外,在安裝配置使用 FreeBSD的過程中,別忘了參考《FreeBSD使用手冊》,它內容豐富翔實,很多問題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解答。如果有任何問題,最好的解答也就是 RTFM
. 最后,希望大家順利完成FreeBSD的桌面配置。
* 更新:本文已經針對最新的FreeBSD 6.1修正,所以改了標題。另外注意字體路徑,和/etc/profile的修改。我已經將文章所有的設置驗證了一遍,這篇文章的修改就是在freebsd桌面下完成的。文章狀態改為[完成] 當然,問題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在這次測試中,Gaim+OpenQ的組合已經失效,即,這個組合不能完成QQ的正常登錄,這個可不是我的原因,出這個東東的SF.net有人提到,Tencent改了協議還不知道什么的,但是,msn/icq/yahoo messenger還是可以用的喲~~
這些軟件你可以用來代替:
[IRC-cannot轟炸機] mIRC --> /usr/ports/irc/xchat-gnome
M$ Office --> /usr/ports/editors/openoffice-2.0 /1.0/1.1 ...
IE --> Firefox 1.5.x (這個你安裝了桌面就有的。)
在/usr/ports下面的東東都很好安裝:make install clean。有package可以用的時候還是推薦pkg_add -r **** :)
* to cannot 上面的部分內容是你評分后加的。這個不算ww,太麻煩了。呵呵
最后附圖片一張為證!這個就是完成后的樣子。(ME & Cann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