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博客TechCrunch撰稿人MG·斯格勒(MG Siegler)透露了一個驚人事實:蘋果單是iPhone業務的規模便已超過微軟。需要強調的是,iPhone超過的不是Windows,也不是Office,而是整個微軟。iPhone在五年以前尚未問世,但現在這項業務的營收規模已經超過了微軟。同時,iPhone業務的利潤看上去也明顯好于微軟。
去年第四季度,蘋果iPhone業務營收為244億美元,而微軟同期營收總額為209億美元,這其中包括了Windows、Office、服務器和Xbox等所有業務部門。假設蘋果iPhone業務的運營利潤率與該公司整體業務保持一致,都達到38%,那么iPhone第四季度的運營利潤將達到93億美元左右。與此同時,微軟同期運營利潤僅為82億美元。
不久之前,當業內人士指出蘋果的市值正逼近微軟時,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辯解稱,無論市值多少,微軟的業務規模更大,利潤更高。但現在,蘋果的營收已是微軟的兩倍以上——460億美元對210億美元,而且利潤也是微軟的兩倍以上——170億美元對80億美元。
毋庸多言,蘋果的市值也遠遠超過了微軟,雖然沒有達到后者的兩倍。市場仍然擔心,蘋果“封閉系統”容易遭到Android和其它更為開放的系統傷害。值得注意的是,蘋果在2007年創建了iPhone業務,這是一款全新的產品。也就是說,微軟和其他任何一家公司本也有機會開發出這種產品。
在鮑爾默執掌微軟的前十年,他因微軟股價萎靡不振而屢遭詬病。在此期間,蘋果推出了兩大新產品線,其中一項的規模和利潤如今還超過了微軟整個公司。大概18個月前,微軟的市值還比蘋果多。但今非昔比,蘋果借iPhone和iPad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將微軟甩在身后。如今,這兩個市場比微軟占據主導地位的市場更有價值、更賺錢。
微軟犯下的另一個錯誤是市場戰略失策。過去十年間,微軟一直把谷歌視為頭號假想敵,投入超過100億美元與谷歌在搜索市場展開激烈較量。盡管微軟取得了一些進展,但該公司每年在這一業務領域的虧損卻達到20億美元。作為一個被微軟長期忽略的競爭對手,蘋果目前已對微軟的核心業務構成了更大的威脅。
不過,微軟仍然在企業市場占據著領先地位,現在或許會更加專注于這一市場,以應對蘋果和谷歌的雙重挑戰。無論如何,微軟現在都必須正視現實,勇于承認鮑爾默曾經看不上的一款產品,如今的規模和利潤都已超過了微軟整個公司。